进博会已成全球共享的国际公共产品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中国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坚定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不断以中国新发展为世界提供新机遇,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更好惠及各国人民。而作为中国扩大开放的一个重要窗口和平台,进博会已发展成为全球共享的国际公共产品,让全球分享中国发展的机遇

3381434_w750.jpg

连续4届成功举办进博会,向世界传达了积极信号和坚定声音:中国持续扩大开放,措施有力,步伐坚定,言必信、行必果。

首届进博会后,上海自贸试验区临港新片区正式设立,上海证券交易所正式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正式实施。

而近年来中国宣布的扩大开放系列举措,均已实施和取得实效。《外商投资法》于2020年1月1日起施行,扩大进口促进消费、进一步降低关税取得重大进展;中国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不断缩减,开放度持续提高;全国自贸试验区增至21个;《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国内核准率先完成并全面实施;《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海南自由贸易港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深圳进一步扩大改革开放的实施方案》文件出台;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取得积极进展。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中国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坚定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不断以中国新发展为世界提供新机遇,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更好惠及各国人民。

中国向全球发出倡议,愿同各国一道,共建开放型世界经济,共建开放合作、共建开放创新、共建开放共享的世界经济。在疫情环境下,中国作为主要经济体保持了货物贸易正增长,为保障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推动世界经济复苏作出了重要贡献。

而作为中国扩大开放的一个重要窗口和平台,进博会是世界上第一个以进口为主题的国家级展会。中国有14亿多人口和4亿以上中等收入群体,每年进口商品和服务约2.5万亿美元,市场规模巨大,进博会让全球分享中国发展的机遇。

第一,进博会是国际采购的盛会。首届进博会吸引了172个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参会,3600多家企业参展,展览总面积达30万平方米,超过40万名境内外采购商到会洽谈采购。第四届进博会,展览面积增加到36.6万平方米。4届进博会,按一年计的意向成交金额从578.3亿美元,增长到707.2亿美元,有力促进了国际贸易。

第二,进博会是投资促进的盛会。第四届进博会有六大类95场政策解读、对接签约、投资促进的配套现场活动,线上线下共有来自55个国家的760家展商、766家采购商参加贸易投资对接会。进博会让展品变商品、让展商变投资商,企业展成为全球高精特新产品“大秀场”,企业家充分交流创意和理念,促进了国际新投资。

第三,进博会是人文交流和开放合作的大平台。虹桥国际经济论坛议题内容广泛、影响力大、成果丰硕。在第四届进博会上,150余名政府官员、驻华使节、国内外知名学者、世界500强及行业高管参与讨论发言,2000余名各界嘉宾参会,通过充分交流沟通,形成了合作共识和愿景。

第四,进博会办展形式与时俱进。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方式,国家展、企业展的内容更加丰富,形成参展商联盟的新组织形式,现场服务保障严守防疫底线、精益求精。进博会已成为全球共享的国际公共产品,办展质量不断提升,越办越好。

我们也看到,进博会作为开展国际采购、投资促进、人文交流、开放合作的重要平台,在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中,将年年办下去,秉承高质量办展理念,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为此建议:第一,进博会要与战略性新兴产业更好结合,如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绿色环保等国家重点发展的新兴产业,更多展示新产品、新技术和新服务,更多展示企业专精特新新成果,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

第二,虹桥国际经济论坛增加新领域和新内容,如自由贸易区、数字经济等领域的内容。我国加快建设海南自由贸易港,实施自由贸易试验区提升战略,扩大面向全球的高标准自由贸易区网络,中国申请加入《数字经济伙伴关系协定》(DEPA),有许多规则需要梳理、试点和实践。进博会参会企业家多、业内人士多,可以广泛沟通交流。

第三,更好服务“一带一路”倡议,以及区域协调发展等国家战略。进博会办展策划和会后总结应对接和服务对外开放,对观展者来源和结构有清晰分类描述,统计资料更详实,有更好的契合度。

第四,形成历年进博会展会、虹桥国际经济论坛的资料库,便于回溯、查询、学习和提升。在保护知识产权的前提下,形成国家展、企业展精彩内容的资料库、高层论坛精彩发言和会议概要的资料库、参展商和参观者满意度评估的资料库等。同时,采用问题导向的方法,查找不足和短板,持续提升办展质量。



  作者:孙元欣(上海财经大学自贸区研究院副院长)

  编辑:钱亦琛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