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博会时间|专访侨企金光集团翟京丽:持续加大在华投资

  中新经纬11月5日电 (林琬斯)第五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下称进博会)5日在上海开幕。当日,金光集团APP(中国)(下称APP(中国))副总裁、中国侨商联合会副会长翟京丽接受中新经纬采访时表示,“在中国市场种种成功的经验和成果,给了我们拥有信心的底气,我们将持续、积极加码本土投资,深度参与各类绿色生产、创新制造的发展。”

金光集团APP(中国)副总裁、中国侨商联合会副会长翟京丽 受访者供图
金光集团APP(中国)副总裁、中国侨商联合会副会长翟京丽 受访者供图

  “中国依旧是我们全球投资的首选国”

  金光集团由印尼知名华人黄奕聪先生于1938年创立,旗下的浆纸业集团金光集团APP(下称APP)自1992年起进入中国,是较早投资中国的侨资企业之一,今年恰逢30周年。

  自2018年首届进博会举办以来,APP已连续五年“赴约”参展。在翟京丽看来,进博会一直是外企侨商融入中国市场的大好机会。

  她表示,历届进博会在打通内外贸、促进双循环等方面取得了实打实的成果,国内国际双循环和进博会的双重助力为企业带来了更多发展机遇,进博会也在倒逼企业自我迭代发展等方面有巨大推动作用,这也是企业参与进博会的重要考量之一。

  翟京丽向中新经纬坦言,中国市场强大的韧性以及持续扩大对外开放的愿景,让侨企在稳定的营商环境中,感受到了实实在在的安全感。

  “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等落地生根,释放了中国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建设贸易强国等一系列信号,让优化营商环境的红利不断积累,也让企业看到了、更体会到坚持开放、共赢的国家态度。”她向中新经纬谈起自己的感受。

  翟京丽认为,目前中国已成为全球先进制造业和服务业提供国,在全球产业链中具有坚实基础并处于枢纽位置,是名副其实的“世界工厂”。尤其是近几年中国全面推进扩大开放与经济全球化,中国市场成为外资企业构建全球产业体系的重要环节。

  “未来,中国依旧会是我们全球投资的首选国。”翟京丽强调。

  据介绍,2021年,APP(中国)在华总资产达2465亿元,销售额约973亿元。2022年上半年,集团旗下金桂浆纸二期第二台纸机和年产75万吨化机浆扩建项目同时开工,总投资高达118亿元。

  另外,今年10月,APP旗下山东博汇纸业45万吨高档信息纸项目—PM8纸机生产线成功上卷出纸,打破了同行业纸机开机纪录。

  翟京丽也向中新经纬坦言,在未来,希望能够在金融环节得到更多支持,在以创新金融工具激活实体经济新动能等方面,为企业进一步深耕发展中国市场提供有力支撑。同时,也希望在合作交流方面,像进博会这样为跨国企业提供展示交流、沟通合作的一站式的平台和渠道越来越多。

  现代工业化数智转型已是必然

  本届进博会,APP将首次发布集团2021年ESG报告,并全球首发全新环境友好材料“BBC纤维絮纸”与全新喷墨印刷解决方案Goldencoin Luxe打印纸,推动造纸工业经济绿色高质量发展。

  翟京丽表示,对于APP来说,ESG建设并不是一个全新的话题,ESG概念下的各类发展目标,都与集团多年来的可持续发展或实践不谋而合。

  一方面,APP坚持创造森林碳汇,推出了更多的绿色低碳产品、发力绿色金融等领域,走好低碳绿色发展之路;另一方面,作为全球制浆造纸全产业链的代表企业之一,现代工业化数智转型也一直是APP的工作重点。

  翟京丽向中新经纬介绍,APP采用了PTP(plan to production)系统进行内部管理,实现数据从计划到生产全流程的打通,大大减少上下游的响应时间,生产效率逐步提升,客户满意度也随之上升。

  据了解,纸企的原材料大部分依赖全球的供应体系,巨大的产量涉及的上下游产业和领域包含诸多行业领域。而疫情期间,造纸企业上下游的供给问题已经成为造纸企业最大的问题。

  “后疫情时代,造纸企业的转型发展已是必然,也是造纸企业未来发展的重大机遇。”翟京丽表示,加强上下游的整合、提升供应链风险管理功能、布局新供应网络体系、设计可靠风险管控流程、提高供应链数字化智能化水平等措施可以进一步稳定并优化弹性供应链。

  在她看来,中国造纸产业随着经济发展的需要,依旧拥有强劲的发展空间。她预判未来中国造纸产业将出现三个趋势。

  一是在优化企业结构方面,全国范围内的造纸企业在谋求更合理的产业布局中,将通过兼并整合形成若干大型龙头企业以及行业集中度高的态势;二是在产业创新升级层面,科技赋能下的智能制造、绿色发展将成为主题;三是在深化行业发展方面,造纸行业不再是纯粹的造纸业,它或是一个满足人们多元需求的综合性行业,纸张不仅仅是用于书写画画和包装等,其用途会更广,替代性更强。

  (更多报道线索,请联系本文作者林琬斯:linwansi@chinanews.com.cn)(中新经纬APP)

  中新经纬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责任编辑:常涛

关注中新经纬(jwview)官方微信公众号获取更多精英的财经资讯。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