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企在华找寻机遇,欧盟内部仍有杂音|北京观察

此次德国总理朔尔茨的对华访问可谓承担不少压力。虽然朔尔茨只是11月4日在中国短暂停留了不到一天,但围绕这一行程的讨论甚至延烧到了今天。

就在朔尔茨访华后一天,第五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在上海举行。外界注意到,包括德国在内的欧洲企业在进博会上大放异彩,企业界代表也积极评价中国的发展。

一边是价值观、意识形态优先的政客,一边是高呼不应“脱钩”、大谈合作的商人,看似矛盾又对立的几派力量意味着什么,引发外界高度关注。

欧洲企业拓宽市场 要面临多大压力?

进博会是一个绝佳的观察窗口。舆论普遍注意到,就在朔尔茨访华后一天,德国企业纷纷涌入进博会的现场,只为将欧洲产品、德国产品进一步销入中国市场。

据报道,往届进博会上,德国企业表现突出。过去四年里,德国是欧洲参展面积最大的国家,德国企业与中国企业达成意向成交金额超169亿美元。此次进博会,德国企业仍然希望进一步拓宽合作的面向。

老牌德企“德国汉高”多次参加上海进博会,此次以“绿色持续,悦享生活”为主题参会,在接受采访时企业负责人表示,希望在进博会期间与合作伙伴进一步商讨并了解未来的需求,探寻新的商业机遇。

深圳卫视直新闻注意到,海内外媒体在关注进博会时,格外关心包括德国在内的欧洲企业对于中国市场的看法,而德国企业的动向也向外传递了诸多信号。据报道,本届进博会上,德国拜耳作物科学与杭州钱塘区政府现场投资签约,宣布将在钱塘区临江高科园投资建设新的拜耳作物科学杭州供应中心,投资额超3亿元人民币,预计2025年实现新供应中心投产。

德国最大的聚合物厂商之一科思创在进博会上与中国新能源汽车厂商高合汽车签署合作协议,将把该公司技术领先的低碳工程塑料、部分生物基固化剂和含可再生原材料的聚氨酯胶粘剂等产品应用于高合汽车未来更多新车型。

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可以看出,价值观和意识形态差异并没有成为企业的顾虑,如何加强合作、共创机遇是此次进博会期间德国企业频频提及的词。

另一方面,德国企业在朔尔茨访华后在德国国内有何表态,则成为德国媒体关注的焦点。据德国媒体报道,梅赛德斯-奔驰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康林松当地时间11月7日在德国柏林参加欧洲管理技术学院的活动时表示,放弃中国是“绝对不可想象”的。

虽然此次随朔尔茨访华的商界代表团中并没有奔驰的身影,但据路透社报道,康林松表示,朔尔茨此次访华是“绝对正确”的,并称“疏远中国是错误的方向”。德国《明镜周刊》在报道时进一步指出,中国是世界最大的汽车市场,德国汽车行业对中国非常依赖。值得一提的是,大众汽车和宝马集团的CEO此次都随朔尔茨访华。根据德国汽车工业协会披露的数据,德中建交50年来,德国汽车制造商和供应商在中国拥有350个分支机构,中国成为德国最大的海外驻地。深圳卫视直新闻注意到,梅赛德斯-奔驰已经连续五年参加进博会,而新能源转型、数字化、自动化是奔驰此次参加进博会的极大诉求。

“政冷商热” 为什么?

然而在欧洲的政界,氛围则大不相同。11月6日,欧盟内部市场执行委员布雷顿仍说,要提醒德国欧洲须团结“应付”中国,才能确保国际影响力。布雷顿指责中国“分化”欧盟,他表示,即使中国为欧盟重要贸易伙伴,处理两者关系时须考量地缘政治。欧盟成员间应彼此协调,否则只要其中一环出现缺失,整个欧洲市场都会受影响。这也是针对外界传闻朔尔茨拒绝了与法国总统马克龙共同访华所作出的评论。

欧洲议会对华关系代表团团长莱因哈德·比蒂科夫则是直接指责朔尔茨说,“这是在错误的时间、错误的形式、没有战略意义的错误访问”。他还说,朔尔茨的访问表明,朔尔茨认为少数首席执行官的业务比德国的战略利益和与德国合作伙伴的必要共同点更重要。其实不难看出,比蒂科夫指的所谓“少数执行官的业务”是中德务实合作,而“德国的战略利益”以及“合作伙伴的共同点”指的是价值观与意识形态。

此外,近日欧盟外交与安全政策高级代表博雷利撰文提到,中国是欧盟关键经济伙伴,也是全面竞争者和制度性对手。欧盟要管控各领域对华竞争,并在符合欧方利益的领域开展建设性合作,欧盟还应该避免对华过度依赖,增强自身韧性。他还称,将通过G7平台与伙伴就涉华议题保持沟通,并愿在人权等问题上与中方保持沟通。

虽然三种声音略有不同,但仍然可以看出欧洲部分政界人士不同程度的“冷淡”。其中很重要的一点是,价值观和意识形态似乎成为了更为紧迫的问题。

以博雷利为例,他在成为欧盟外交与安全政策高级代表前,曾两度就职于西班牙工人社会党政府的公共工程、环境和交通部大臣。西班牙工人社会党是一个中间偏左的政党,该党对于人权等议题一直保持高度关注。而博雷利在欧盟工作期间,多次就人权议题发表评论,他也曾因一些言论被指责“过于欧洲中心论”或是“带有殖民主义色彩”。

不过,无论博雷利持何种看法,不同的观点之间并非不可讨论。赵立坚今天(8日)在回应博雷利的言论时也展现出了客观且开放的姿态。首先,对于博雷利的积极评价,赵立坚指,近年来,中欧贸易额屡创新高,双方就国际和地区问题保持沟通协调。事实证明,中欧双方有着广泛的共同利益、长期积累的合作基础,更有着高度互补的发展优势。中欧有竞争,但合作远大于竞争,中欧之间的一些竞争是良性的,有利于推动各自加快发展。

而针对博雷利一些相对消极的表态,赵立坚则说,世界上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人权发展道路,人权保障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中方不接受人权“教师爷”,反对人权问题政治化和搞双重标准,反对以人权为借口干涉别国内政。欧盟应该反躬自省,不要打着手电筒,只照别人,不照自己。

深圳卫视直新闻注意到,赵立坚特别强调“中欧合作远大于竞争”“把握好双方对话合作的主导面”,这些表述不仅回应了博雷利的言论,更是说给欧洲各界人士听。一段时间以来,欧洲内部不同的声音此起彼伏,但仍有很大一部分人希望“对话合作”的音量能更大一些,让“务实合作”成为主导力量。

作者丨朱恩地,深圳卫视直新闻驻京记者

编辑丨李怡,深圳卫视直新闻主编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