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博会时间|专访毕马威康勇:中国仍是跨国公司供应链布局重点地区之一

  中新经纬11月9日电 (马静 林琬斯)“中国稳定的社会环境、巨大的国内市场、完整的产业链配套、优质的人才储备、良好的基础设施等条件,使其依然是跨国公司全球供应链布局的重点地区之一。”第五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下称进博会)期间,毕马威中国首席经济学家康勇在接受中新经纬专访时如是说。

  康勇还提到,目前,中国经济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等已成为投资和外资来华布局的关键领域。

毕马威中国首席经济学家康勇 受访者供图

  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等成投资和外资来华布局的关键领域

  今年以来,美国、欧洲等全球主要经济体通货膨胀率长时间处在较高水平。为缓解持续的高通胀,发达经济体加速收紧货币政策,通过外贸外资、汇率波动和金融市场等渠道给新兴经济体带来的溢出影响明显加大。IMF和世行都在最新的报告中下调了全球增长预期。

  对此,康勇表示,考虑到目前美国的高通胀依然维持在较高水平,预计在年底至明年初还会有几次加息,这意味着全球货币政策收紧仍然是今年第四季度的基本态势,全球经济增长的下行压力持续加大。不过,尽管IMF今年已经连续四次下调了明年的经济增速,但最新预测的增速和之前全球经济衰退相比,依然是较为温和的。

  值得一提的是,尽管全球面临通胀飙升、流动性收紧、地缘局势复杂多变等多重挑战,今年以来,中国吸引外资成绩仍表现亮眼。前三季度中国吸引外资额破万亿元,同比增长15.6%。

  康勇认为,在全球不确定性上升、能源价格上涨的背景下,德国、韩国、日本、英国等多数国家在华投资继续保持快速增长的态势,反映了对中国经济长期走势的信心。同时,中国引资结构也不断优化,高技术产业实际使用外资持续增长。随着中国经济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等成为经济新的增长点,也成为投资和外资来华布局的关键领域。

  谈及未来如何做好稳外资工作,康勇认为,首先是继续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提高自贸区等开放平台水平,吸引更多优质外部要素资源促进国内大循环;其次是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进一步削减外商投资负面清单,落实新的《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为外资参与构建新发展格局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

  中国CEO们最关心经济发展、声誉风险、颠覆性新兴技术等

  在本届进博会上,毕马威中国发布了《2022年中国首席执行官展望》(下简称《报告》)。

  《报告》显示,今年全球经济面临很多新的挑战,企业管理者在运营中所面临的风险和挑战也发生了变化。对中国CEO而言,他们最为关注经济发展、声誉风险、颠覆性新兴技术等。

  康勇认为,“十四五”以来,中国不断加大科技创新的投入,布局中长期科技创新战略。尽管短期内全球科技发展正面临地缘政治的挑战,从中长期来看,国家对基础研究和科技创新的支持,将进一步加快中国先进技术革新,推动中国企业在全球价值链中地位的提升。

  《报告》还显示,中国CEO对供应链的关注较年初均有所回落。康勇表示,总体来看,全球供应链压力较去年底的顶峰已经有所缓解。同时,随着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保交楼、稳民生”等政策和措施的出台,中国监管政策的系统性、制度性正在加强,有利于稳定企业预期。

  不过,康勇也坦承,当前全球经济还面临很大的不确定性,对企业的战略、运营、投资等带来多方面影响。企业管理者们要积极调整战略、采取措施,增强企业韧性和敏捷性。

  他建言企业家们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首先,企业家们要更加积极推进数字化转型以提高企业的竞争力。为了更大程度发挥数字化转型的价值,企业需要重点思考公司的商业逻辑,构建数字化的商业模式,将资金优先投向最能支持其业务增长的、价值容易衡量的领域。

  其次,企业需要进一步建立健全与转型步伐相匹配的合规风险识别与防控机制,为数字化转型的稳定推进提供保障。

  再次,在“双碳”目标驱动下,企业家们要逐步将环境、社会与治理(ESG)融入公司发展战略之中。

  康勇提到,过去一年来,更多的企业管理者表示将加大投资推动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升企业的韧性。但一些企业也表示,ESG投资对提升财务业绩和促进业务增长效果尚不明显,企业需要加强ESG和企业发展战略之间的协同,促进ESG投资价值实现。同时,各界对企业ESG信息的披露也提出了更高的需求。在与各利益相关方沟通企业ESG表现时,一个系统全面、有说服力的ESG报告,有助于利益相关者理解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愿景,同时也对企业从市场获得融资至关重要。此外,企业管理者还需加强企业绿色化投资和数字化投资之间的紧密联系,助力企业在愈发激烈的竞争中保持领先。

  最后一点,康勇则表示,人才是企业发展的核心资源。当下员工对于企业在ESG方面的表现给予越来越多的关注。企业也需要进一步加强与员工的沟通,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愿景,提供一个包容、多元、灵活的工作环境。

  (更多报道线索,请联系本文作者马静,邮箱:majing@chinanews.com.cn)(中新经纬APP)

  (文中观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责任编辑:李中元

关注中新经纬(jwview)官方微信公众号获取更多精英的财经资讯。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