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行二十大·乡村人才振兴篇】科技兴农人才服务团:科技创新为乡村振兴蓄势赋能

  河口融媒·智慧河口讯今年来,区科技局聚焦河口区乡村振兴和农业科技发展需求,大力实施人才引领、创新驱动战略,组建成立科技兴农乡村振兴人才服务团,在推动盐碱地种业创新、产业转型升级发展、人才梯队建设等方面积极发挥作用,交出了一张科技创新赋能乡村振兴的亮眼“成绩单”。

  搭建合作平台,在提升农业科技水平上担当作为。充分发挥联系高校职能优势,搭建校企、校地科技合作平台,采取“走出去”和“请进来”的方式,有针对性地开展校企对接活动,帮助企业带着问题找专家,实现精准对接。先后组织区内农业企业赴山东省农科院、中国海洋大学、山东农业大学等高校开展精准对接活动4次,解决技术难题10余项。牵头山东通和、华春渔业、黄三角科技等13家企业,联合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烟台海岸带研究所,成功创建“东营市海洋种业创新创业共同体”。推动与中国农业大学、山东农业大学等高校合作,建设百合种质资源保护利用与育种创新基地,构建完整的育繁推一体化百合种业创新链条。引进山东圣丰种业专家团队,建设黄河三角洲耐盐碱大豆产业创新中心,突破耐盐碱大豆等农作物种源和盐碱地改良等“卡脖子”技术。推动山东省海洋科学研究院与山东黄河三角洲海洋科技有限公司共建“刺参良种试验基地”,通和海洋科技公司成功申报省级技术创新中心。

  搭建项目平台,在农业科技项目上聚力攻坚。组织推动农发菌业“食用菌智慧工厂化生产关键技术研发与产业化”成功入选2022年山东省重大科技创新工程,获得省级科技资金1692万元。组织农发菌业、华春渔业申报山东省农业良种工程种业企业创新能力提升项目并顺利通过形式审查。推动“华春1号”“鲁海2号”刺参新品种通过农业农村部审核认定,入选2022年全国水产新品种名单,“齐黄34”耐盐碱大豆品种入选国家粮油生产主导品种,农产品新品种认定工作走在了全省县区前列。推动通和海洋牧场等3个园区获批东营市农业科技园区,全区累计建成省级农业科技园区1家、市级农业科技园区6家,备案省级科技特派员46人。培育农业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10家,山东农发菌业通过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实现了我区农业高新技术企业零的突破。

  搭建智力平台,在农业科技人才培育上持续发力。设立涵盖全区高层次人才和人才合作企业的人才引育行动支部,在探索引才新模式、重点人才工程争取、人才载体建设等方面先行先试。建立人才工程储备人选台账,储备市级以上人才工程农业领域人选5人,引进中国农业大学等高校院所高层次农业科技人才20余人。山东华春渔业有限公司与鲁东大学杨建敏教授合作开展刺参种苗度夏技术研究,其培育的“华春1号”刺参新品种入选2022年全国水产新品种名单,填补了区域性产业空白。推动王芳、王雷等专家入选黄河三角洲产业领军人才工程,2人入选“梦想东营合伙人”,2个项目在“创业东营•共赢未来”高层次人才创业大赛中获奖。组建“创新驱动宣讲团”,开展覆盖全区5个镇街的创新驱动宣讲3场次,培训企业科技人员500余人。邀请中科院海洋所、省农科院果蔬所、市农科院专家,举办“农业技能科技人才培训班”,开展对虾养殖技术、现代农业等技能培训2场,培训技能人员200余人,为新型职业农民、农村专业人才等“乡土人才”成长,提供了强劲的科技支撑。

  下一步,河口区科技兴农乡村振兴人才服务团,将围绕全区科技人才工作重点,抢抓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机遇,在农业科技“强主体、增平台、引人才、优服务”上持续发力,为河口区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和乡村人才振兴插上科技腾飞的翅膀。

记者:石银玲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