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综合立体交通主骨架加快建设 数字货运如何探索新业态?

近日,交通运输部、国家铁路局、中国民用航空局和国家邮政局四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加快建设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主骨架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

《意见》提出,“到2035年,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主骨架全面建成”“有力支撑‘全国123出行交通圈’和‘全球123快货物流圈’构建,为基本建成交通强国奠定坚实基础。”此外,《意见》还把“完善多式联运”等作为十项重点任务之一,这将为数字货运物流市场带来哪些契机?

“全路”衔接:跨运输方式整合

《意见》提出,充分发挥各种运输方式比较优势,加快发展多式联运,提高组合效率;加快货运结构调整,大力发展大宗货物、集装箱铁水联运和江海联运,推动集装箱、标准化托盘、周转箱(筐)等在不同运输方式间共享共用,加快推进多式联运“一单制”。

数字货运的根本目的即在于寻求全场景、多链路下的货运服务优化,但在立体交通未建立情况下,对数字货运的供需匹配和路网优化只能局限于单一公路或水运等。

整合升级公路、水路、铁路、空运等基础路网,是数字货运进阶的必经之路,而交通基础设施线位、点位数字化是整合的关键所在。

一方面,要升级基础设施建设。传统产业中大部分主体数字化基础比较差,需进一步提高运输路网的智能化程度;另一方面,要打通每个部分全要素周期的数字化环节,更好地将多种运输方式进行无障碍合并。

目前国内部分网络货运企业已逐步开展相关探索。以中储智运为例,中储智运作为中国物流集团旗下提供智慧物流服务和数字供应链解决方案的科技型企业,利用网络货运平台的资源集聚优势,建设公铁水多式联运基础设施,整合货主和承运方,提供公铁水联运、国际空运、国际海运等多种综合运输方式。同时在标准化多式联运产品基础上,中储智运打造了智慧多式联运对接网络货运平台,解决了线上一票制流转、透明化、服务商整合等多种需求。

类似的服务创新离不开综合交通及多式联运发展的顶层设计助推。根据《意见》,加快发展多式联运将从铁路、水路、公路等多角度完善运输网络。预计随着综合立体交通网和多式联运发展,跨运输方式“一单到底”的集成服务将越来越普及。

“全网”融合:实体与线上合体

《意见》提出,“推动各种运输方式信息共享、标准衔接、市场一体化。”“坚持创新驱动,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主线,推动感知、传输、计算等设施与主骨架交通基础设施协同融合建设。”“开展公路数字化行动,有序推进公路基础设施全要素周期数字化。”

“《意见》带来的政策利好,并不单独针对数字化货运平台,对所有参与企业来说都是好消息。”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公路货运分会专家委副主任尚尔斌指出。真正能实现价值的数字货运平台必须要融入场景,解决交易难题、数据难题。这需要数字货运的线上平台与线下实体“双网结合”,线上服务与线下服务“双剑合璧”。

如中国物流集团构建了“物流实体网络”和“物流数字网络”两大基础网络。其中“物流实体网络”是参与“通道+枢纽+网络”现代物流运行体系建设中的关键,运用投资自建、并购重组、协议合作、战略联盟、输出管理等方式,实现物流设施科学布局、供需适配,提升多式联运能力;“物流数字网络”则以数据为要素,发挥物流运输科技与数字运营优势服务行业发展。

如何让线下运输网与线上数字货运网高效融合?尚尔斌建议,统筹搭建多式联运物流基础数据库,融合并上传铁路、公路、水运、航空等线下系统中的基础数据,实现“线下网”中不同运输方式间信息互联,并与口岸枢纽监管部门间实现信息共享,实现“物流线下走,信息云中行”。

“全链”集成:全链路系统优化

《意见》提出,坚持绿色集约、创新智能,以多中心、网络化为主形态,以联网补网强链为重点,提升网络效益、增强系统韧性,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安全效益相统一,加快建设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主骨架,构建现代化高质量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

“多式联运是一项跨方式、跨部门、跨区域、跨产业的复杂系统工程,难在‘多’、成在‘联’,需要各种运输方式和供应链、产业链上下游的深度协同。”北京交通大学教授钟章队说。

基础路网是单点突破、“实体路网+数字网络”是整合打通,以全链为视角则是跳出单一痛点,实现拓宽边界、全链赋能,进而促进产业上下游降本增效。就当前结构来看,存在多式联运需求的行业普遍都有供应链路长、环节多、涉及企业多等特点。

因此,构建数字供应链成为网络货运企业未来规划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如中储智运的数字战略规划便是围绕供应链全业务流程、业务对象、业务场景,打造数字化解决方案支撑体系、业务平台支撑体系、大数据产品体系,从而赋能供应链上下游企业全链条数字化能力。目前,中储智运整合承运商、场站/港口等服务商,对接工商、税务、交通、公安、海关等相关部门政务信息平台,实现多式联运上下游间的互联互通与资源共享,已落地支持了煤炭等大宗类运贸协同业务。

审核:潘瑞凯

责任编辑:杨晔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