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亭:红牛产业链连接致富门

今年以来,华亭市紧抓乡村振兴不停步,因地制宜发展富民产业,在产业发展上全面开花、齐头并进,其中养殖业更是独领风骚,成为群众发家致富的支柱产业。

西华镇草滩村地处关山脚下,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养牛是多数群众的主要产业。今年,镇村两级积极制定养殖小区经营管理办法,完善硬件设施,让养殖条件达到标准化,督促养殖户有序开展养殖活动。

西华镇草滩村村委会副主任 韦根成:“经过盘活整改以后,4个大棚都养了牛,既把资源利用起来了,也带动了农户养牛的积极性。”

为了充分调动群众的养殖积极性,提升养殖收益,全市在产业发展上因地制宜,为群众打好养殖基础、提供技术、资金等养殖条件,实现养牛规模化,形成稳固持续的致富产业全链条。

西华镇草滩村村民 李德荣:“在家里喂牛卫生不好,各方面都不太理想。这里的牛棚修得很好,有兽医经常来检查,还有专家来指导,国家这个政策很好,我想养几头牛呢。”

随着群众养牛积极性的不断提高,养牛数量与日俱增,全市各乡镇充分发挥资源优势,焕活内生动力,坚持把牛产业作为发展农村经济和助农增收的主导产业、富民产业,以平凉红牛开发为主线,不断强化政策扶持、科技推广和龙头带动作用,举全市之力推进全产业链一体化运作,蹚出一条助力高质量发展的牛路子。

上关镇育农种养殖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  米玉龙:“我这儿是平凉市红牛种群核心厂区,现有红牛78头,今年后季要扩大养殖规模,准备再引进100头,力争发展平凉红牛品牌,力争扩繁平凉红牛品种。”

截至目前,全市已累计建成标准化肉牛养殖场区28个,落实基础母牛补贴1500头75万元,全市肉牛饲养量和出栏量分别达到10.58万头和4.98万头,5头以上养牛大户累计达到2500户以上,产值达到8.6亿元,随着养牛数量的提升,粪污处理问题成为养牛户亟待解决的难题。

办法总比困难多。为了不断发展壮大牛产业,全市不断做好设施条件提升、技术指导服务、疫病预防等各项与养殖户息息相关的日常工作,同时着力构建集繁育、育肥、肉牛加工、饲草产销、粪污处理再利用为一体的产业链体系,全面提升平凉红牛产业的科技含量和质量效益,不断激发群众养牛的积极性。

上关镇育农种养殖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  米玉龙:“通过华亭市畜牧中心的项目扶持,我们建成了年产5000吨的有机肥生产线,可以为我厂每年处理2000到3000吨有机肥,也可以为周边农户、养殖大户和群众处理,给他们带来方便。现在牛粪经过我厂的处理能够变废为宝,加工成有机肥,这个年销售额就是240万左右。”(薛亚男)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