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个项目现场签约,总金额达325亿元!这场大会聚焦楼宇经济

我们喜欢用楼宇的高度丈量一座城市成长的速度。在成都铺开的城市卷轴上,随时间“拔地而起”的,不只是一幢幢高楼大厦,还有蕴藏其中的经济密码。

12月13日,2022中国楼宇经济暨总部经济全球合作大会在成都举办。如何借力楼宇经济发力总部经济、把每一块产业空间都种成经济“高产田”,成为了大会的焦点。

“四两拨千斤”,楼宇经济释放大机遇

楼宇经济是集聚现代服务业与制造业企业总部的高级经济形态,能够在非常集约的空间内汇聚可观的人才流、资金流、信息流,创造持续的就业与税收,产生明显的财富效应。作为全国首个楼宇经济国家级服务标准化试点城市,成都凭借良好的营商环境孕育出了崭新的商机。

大会现场发布《成都都市圈投资机会清单》,涉及企业(项目)招引、产业协作配套、项目建设运营、人才需求等供需信息,包含成都23个区(市)县,德阳市、眉山市、资阳市,总计444个项目,金额近8000亿元。

此外,现场签约42个项目,总金额达325亿元,其中签约金额10亿以上的项目11个。

此次签约的广州南雅集团,看中了成都巨大人口增量中的消费潜力。“成都人口集聚能力超乎想象,为我们正在邛崃建设的县域商业综合体提供了良好基础。”广州南雅集团总经理助理宋镇表示,预计项目建成后会创造200个就业岗位,集团也会从广州引进管理团队和运营团队,促进人才和经验的交流。

楼宇经济+总部经济 撑起城市发展“新高度”

楼宇为企业总部发展提供空间载体,总部发展为楼宇建设扩张内涵。于企业而言,总部集中了价值链中知识含量最高的区段,企业也可以充分享受中心城市服务业、智力资源的优势。于城市而言,总部企业的集聚,不仅反映在技术、人才、信息、投资、消费、贸易等方面,还将带动房地产、金融、物流、酒店、零售等服务业的发展,实现经济社会综合发展。

数据显示,近五年来成都总部经济发展迅速,2022年成都累计认定总部企业共217家,近三年年均增长达10.4%。2021年已有312家世界500强企业落户成都,不少本土企业也渐渐成长为总部企业,成都总部经济集聚效应更加凸显。

不久前,为加快推进“总部成都”建设,成都市商务局拟制了《成都市推进总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稿)》。其中明确,力争到2025年,构建完善总部经济发展的政策体系和服务体系,总部企业数量实现倍增,超过450家,对地方经济贡献占比超过20%。

“成都不仅楼宇经济和总部经济迅速聚集,还在构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未来的发展前景和机遇吸引全世界瞩目。”这些年,全球城市竞争力项目主席彼得·卡尔克罗索一直关注着成都的全球城市竞争力排名,他表示,成都已经成为具有中国西部资源配置能力的金融中心、具有中国辐射能力的信息中心、具有亚欧影响力的流通中心,正建设为中国总部经济汇聚新高地。

双城联动,助力总部经济突围

挑战和机遇之下,总部经济如何突围?大会上,研究界、企业界的专家不约而同提到了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重要意义。

“在城市化深度发展阶段,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城市群的形成。”经济学家樊纲指出,从京津冀、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再到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城市群的竞争力就在于中小城市和大城市生产能力、技术、空间、公共服务等在一个区域里互补,成为能够发展各种行业的地方。

在樊纲看来,总部经济是城市化发展到更高阶段的必然产物,而人才交流是总部经济的重要基石。特别是在城市圈中,大中小城市的互补有利于人才聚集和发挥作用,交通、医疗、教育等优势资源的联通,将为人才营造宜业宜居的环境,因为“最重要的优势始终是 ‘人’ 的优势。”

在未来,中国社会经济层面呈现的地理差异也将发生变化—从“城市之间的差异”转向“城市群之间的差异”。在仲量联行华西区董事总经理沈扬带来的《成渝城市群,中国第四极》专题报告分享中,他指出,作为连接长江经济带和西部陆海新通道的战略支点,成渝城市群承接沿海地区经济动能向内陆传导,将撬动西部广袤地区经济发展,构筑内陆开放新高地。“各个城市群各有使命与重任,而引领时代潮流的,必定是城市群在发展中富有前瞻性的探索。”

红星新闻记者 彭惊 实习记者 张芷旖

编辑 柴畅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