瞄准堵点卡点凝聚强大合力 扩大内需正当时

中国商报(记者 彭婷婷 文/图)进入新发展阶段,扩大内需正当时。连日来,政策层面密集部署扩大内需“施工图”。

“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扩内需优先位置”“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支持以多种方式和渠道扩大内需”……日前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着力扩大国内需求”作为明年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不仅如此,《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2022—2035年)》(以下简称纲要)和《“十四五”扩大内需战略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两份纲领性文件也于近期发布,从全面促进消费、优化投资结构、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等多方面作出部署。从地方看,广东、广西、河南等地也在积极推进落实扩大内需。

正如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赵辰昕所说,坚定实施扩大内需战略,是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关键着力点,是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是彰显大国担当的主动选择,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必然要求。

随着疫情防控措施的进一步优化,央地扩内需政策落地落实,未来,消费将迎来确定性恢复,投资也会持续向好。

央地密集部署

扩大内需全面进入落实落细落地新阶段,重要任务和着力点进一步明确。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更好统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扩大内需,通过高质量供给创造有效需求,支持以多种方式和渠道扩大内需。

纲要部署实施三大战略任务:一是培育完整内需体系,二是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三是支撑畅通国内经济循环。实施方案则明确,“十四五”时期实施扩大内需战略的主要目标是:促进消费投资,内需规模实现新突破;完善分配格局,内需潜能不断释放;提升供给质量,国内需求得到更好满足;完善市场体系,激发内需取得明显成效;畅通经济循环,内需发展效率持续提升。

各地也在积极谋划稳增长扩内需。广东强调,要发挥好重大项目的支撑作用,树立“大抓项目、抓大项目”的工作导向,聚焦制造业当家、重大基础设施、社会民生、生态建设、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等领域,接续做好重大项目谋划、储备、建设工作。

广西印发《广西强商贸扩内需促消费行动方案(2022—2025年)》明确,将实施“筑基础”“强主体”“活市场”“畅流通”“惠民生”“优环境”六大行动31项措施,持续提升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

河南则提出,紧抓国家大力实施扩大内需战略机遇,挖掘内需潜力;坚持以贸促工、以工强贸、工贸联动,强化供需协同;统筹推进民航强枢增支、铁路拓展成网、公路加密提质、水运通江达海,提升枢纽能级。

当前,进一步扩大内需,发挥消费的基础作用、投资的关键作用无疑具有重要意义。赵辰昕表示,我国居民消费提质扩容潜力巨大,补短板锻长板投资需求旺盛,推进新型城镇化和区域协调发展将进一步拓宽国内市场空间,市场体系逐步完善有利于充分激发市场活力,供给水平不断提升将引领创造更多市场需求。

“内需市场被寄予厚望,随着疫情防控措施的进一步优化,央地扩内需政策的落地、落实,未来,消费将迎来确定性恢复,投资也会持续向好。”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财务金融系教授孟庆斌对中国商报记者表示。

“数实融合”发力

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密不可分。星图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付一夫对中国商报记者表示,作为经济活动的起点和落脚点,消费反映的是最终需求,对国民经济增长具有导向和拉动作用,而消费结构的升级还有助于推动经济增长动力转换和产业结构的优化,进而实现经济提质增效升级。

一系列政策要求瞄准堵点卡点,立足扩大内需,着力激发活力——提升传统消费,培育新型消费,扩大服务消费,适当增加公共消费;支持住房改善、新能源汽车、养老服务等消费;推进家政进社区,构建24小时全生活链服务体系;构建现代农业全产业链标准体系;推进制造业补链强链;围绕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建设制造强国,引导各类优质资源要素向制造业集聚;等等。

越来越多的新能源车“开进”购物中心。

“有效需求的激发离不开高质量供给牵引。”孟庆斌对中国商报记者表示,“最要紧的是改善产业端的质量。通过提质量、降成本,不断优化产出结构,改善企业经营,对于终端消费者而言才有可能获取更高的劳动报酬,得到更高质量商品,如此良性循环才可以实现更高质量发展。”

而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就在于“数实融合”。北京社科院研究员王鹏告诉中国商报记者表示:“一方面,第一、第二、第三产业需要提质、降本、增效,进行产业升级转型;另一方面,我国数字经济基础虽不错,但仍需提高质量。”

王鹏举例称,一些 “双实企业” 如联想、浪潮、海尔等,其本身在做实体经济,同时也具备高技术创新能力,对供应链管理、数智化融合有着丰富经验,这样的企业可以把自己的经验、平台、技术、能力,包括人才等,向传统行业进行赋能,连接供需两侧,为我国数实融合、产业升级转型、实体经济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提供强大动能。

“ ‘数实融合’既关乎产业发展,也关乎营商环境。其为传统产业模式带来重塑机遇,也提出了新的要求。这就需要稳定性的政策支持、创新激励,特别是更多的税收优惠等为‘数实融合’保驾护航。”孟庆斌说。

事实上,以优质商品和服务赢得未来正成为共识。浙江工商大学教授赵浩兴认为,应持续强化消费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培育“小而美”的专精特新的新消费主体、新消费品牌和“大而强”的平台型、连锁型企业,以及“超级”消费供应链企业。同时,在工业品高质量内循环体系建设、传统老字号文化品牌建设、消费新场景新业态建设等方面打造可复制的示范样本。

政策、产业、市场、技术等多向发力,有效地提升了供给质量和水平。今年前11个月,我国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高于规上工业增加值4.2个百分点;新能源汽车、太阳能电池、移动通信基站设备等绿色智能产品产量同比分别增长100.5%、44.1%、22.2%。

加快释放潜力

随着疫情防控政策的进一步优化调整,全国各地的“烟火气”逐渐回升。部分餐饮门店在线上平台上线自提服务,吸引周边居民到店取餐。电影市场也显现暖意——灯塔专业版数据显示,全国影院营业率已近80%。一批线下商圈也迎来人气回暖,开启年终促销活动,线上线下协同发力拓宽销售渠道。文旅消费券持续发力,景区门票、酒店民宿、文化演艺等价格进一步降低。

投资也迎来全面提速期。今年前11个月,厦门市125个省重点在建项目计划投资673亿元,实际完成投资827.1亿元,完成同期投资计划的122.9%;陕西全省完成水利投资404.62亿元,预计全年完成水利投资410亿元;山东15300个省市县重点项目完成投资3.19万亿元,达到年度投资计划的114.4%。

内需市场一头连着经济发展,一头连着社会民生,是经济发展的主要依托。在稳投资促消费的同时也要看到,我国扩大内需仍面临不少制约性因素。

例如在促消费方面,赵浩兴对中国商报记者表示:“促消费不等于促销售,应引导政府、企业、平台开展精准高效的靶向促消费活动,如鼓励基层创新实践、立项建设消费促进示范城市和企业、启动特色型消费中心城市建设等。”

近期,为加快消费市场回补回暖,结合岁末年初的消费旺季,各地促消费措施加码,力促供需良性互动。

需要注意的是,居民增收难是消费增长面临的重要制约因素。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实施方案要求,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规模,强化收入分配领域政策统筹协调。纲要明确,到2035年,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再迈上新的大台阶,中等收入群体显著扩大。

赵浩兴建议,有关方面应在提升居民可支配收入以及与消费促进直接关联的收入上下足功夫。如低收入者扶持资金以消费券形式发放,政府购买劳务服务部分专列消费比例,降低或免除相关消费税等。付一夫认为,在中长期视角下,应当加快破除抑制消费的一系列障碍,如切实提高中低收入群体的收入水平,缩小居民收入差距,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特别是要妥善处理好居民的养老、医疗问题,以此来解决民众消费的后顾之忧。

在稳投资方面,有研究表明,我国人均基础设施资本存量只有发达国家的20%至30%,传统基础设施建设需求仍然很大;新基建步伐加快,对配套设施提出了更高要求;民生领域仍有许多薄弱环节。对此,国家发改委表示,下一步,将聚焦重点领域和国家重大战略,加强项目储备和前期工作,加快推进重大项目建设。进一步调动民间投资积极性,增强投资增长内生动力。健全投资项目融资机制,依法合规加强重大项目资金保障。通过这些方面的工作,不断优化投资结构,保持投资合理增长,充分发挥投资对扩大内需、优化供给的重要作用。

面向未来,赵浩兴对内需市场信心满满,他预计,消费景气度将逐步回升,预计明年二季度将快速回升,三季度处于高峰。高品质步行街、商旅景区、大型综合体等品质商圈、文旅新消费场景成为重要消费场景。新消费将成为新基建、资本投资、青年创业和商贸转型的热门赛道。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