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区智能制造板块交出亮眼“成绩单”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我区把“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作为建设先进制造业基地的主攻方向,深入实施数字经济发展、企业智能化升级、行业标杆示范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全力推动工业企业“练内功”“开新局”,智能制造板块交出了亮眼“成绩单”。

智能化改造让企业迸发竞争活力

近日,市工信局公布了2022年度常州市智能车间名单,我区26家企业上榜,数量位居全市第一,占比28%。截至目前,我区市级智能车间累计128家,占全市总量的29%。江苏国茂减速机股份有限公司齿轮减速机智能总装车间入选了此次认定名单。

走进国茂齿轮减速机智能总装车间记者看到,工人们正在加紧生产。车间占地9万多平方米,设有流水装配线6条,自动包装线2条、液体涂装生产线5条,另配备气密性检测设备8台、噪音检测室8个,基本实现了区域半自动化。据了解,车间的自动化、智能化、试验、检测等设备占全部设备台套(产线)95%以上,生产设备联网占智能化、自动化设备总量的83%。目前,车间年产能达35万台,产品合格率达99.7%,车间经智能化改造后的年度单件成本下降24%。

“我们首创了搬运指挥系统,对全工厂内部物流涉及到的运输、储存、配送搬运、集货以及信息流程统筹设计,优化库存布局,提高物流仓库整体利用率。”企业总裁助理孔东华表示,物流系统建设的主要目标是提高总装车间的配送效率,提升车间整体的生产及管理效能。

根据“集中制造、分散组装”的制造策略,车间由原来的地摊式装配转变为流水线装配,大大提升了装配效率,将精益生产的理念全面落地,加速企业生产组织由多级阶梯的金字塔结构向扁平化、分散化、网络化转变。企业自动立体库运维主管蒋浩健介绍,企业搭建的大型全自动重载立体库占地约1.1万平方米,有2.6万余个库位,成品进出库实现全自动化。日均出入库总量达2400件至2700件,整体库容量是原先的6倍以上。

“梯队+服务”铸造经济发展“新引擎”

今年,区工信局定点发力,聚力打造智能制造企业标杆,鼓励企业加快“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步伐,通过“梯度入库”“分级培育”,全力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截至今年10月底,全区共征集制造业智能化技术改造项目301个;新增省级智能工厂1家、省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示范试点企业20家、省级星级上云企业36家,其中,五星级上云企业3家、四星级上云企业24家、三星级上云企业9家;9家企业通过工信部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升级版评定,其中3A级3家。

此外,同步提升各行业智能制造产业服务能力。20家企业入选常州市“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服务商,占全市40%;全年免费为880家企业开展诊断服务;新增省重点工业互联网平台4家,占全市一半以上;创成省级智能制造领军服务机构1家。

下阶段,我区将围绕常州启动的“十百千”工程,即“十链突破”“百企领航”“千景应用”,形成武进企业培育库,构建高效稳定、安全可控、富有韧性的产业链、供应链,围绕“专精特新”、上市(后备)等重点领域企业助力传统产业和中小微企业体验式、步进式转型升级。与全球制造业领域智能制造和数字化最高水平对标,鼓励恒立液压、万帮股份、理想汽车、汇川新能源等智能制造前列企业创建“灯塔工厂”,进一步擦亮武进“智造名片”。

顾素菁 记者:陈心如

编辑:蒋欣彤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