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燃农信社改革“引擎”!四川巴中市市级统一法人农商银行揭牌

点燃农信社改革“引擎”!

四川巴中市市级统一法人农商银行揭牌

本报记者:周文军 通讯员:向镛

2022年12月27日,随着四川巴中市市级统一法人农商银行揭牌暨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签约仪式的圆满结束,标志着巴中农商银行以市为单位组建统一法人正式开业,为深化农信社改革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2021年12月15日,农村中小银行重点监管工作专题推进会议指出:要进行机构适当的整合,第一个整合就是对于老少边穷地区、高风险集中连片地区,可以组建地市统一法人;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加快农村信用社改革,完善省(自治区)农村信用社联合社治理机制,稳妥化解风险;党的二十大报告也提出,要“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健全农村金融服务体系”,政策利好信号的相继释放,都为深化农信社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今年7月,巴中市人民政府根据省委、省政府关于组建市级统一法人农商银行决策部署,印发实施《关于组建市级统一法人农商银行推进工作方案》,正式部署启动组建改革工作,明确以巴中农商银行吸收合并南江、通江、平昌农信联社的方式,组建市级统一法人农商银行,要求在2022年底前挂牌营业。同日,为更好地推动农商银行改革各项工作,市委、市政府成立市级统一法人农商银行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并下设4个专项工作领导小组。以巴中农商银行为吸收方的改革工作掀起了“盖头”。作为全省组建市级统一法人农商银行先行试点的两个市州之一,巴中农商银行坚持把改革工作作为今年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紧紧围绕省联社党委有关部署,紧盯时间节点,细化工作任务,压实工作责任,确保改革各项工作扎实有序推进。

立足痛点,守正创新看长远

“距离上次大刀阔斧的改革仅过去6年有余,好不容易发展到现在,又要进行改革,是不是在反复折腾呢?”“我已经是中层干部,改革会不会改掉‘帽子’。”“这一轮的改革会不会影响全行员工以后的收入呢?”对于本次市级统一法人农商银行的改革工作,行内的部分干部员工心里难以平静。

的确,自2016年7月巴州区联社组建巴中农商银行以来,全行业务规模不断扩大,经营指标持续优化,盈利能力稳步增强,“支农支小”功能日益提升,内控管理严密有序,经营机制得到进一步完善,逐步发展成为辖内存贷规模稳居市场第一的地方主力军银行。2021年,巴中农商银行在全省农信系统等级评定中排第28名,等级分类为“B类行社”。截至2022年6月末,各项存款余额248亿元,占全市金融机构的31.93%;各项贷款余额166亿元,占全市金融机构的27.89%。近三年,巴中农商银行的监管评级分别为3B、3C和3C,均居于其他几家县级法人机构之上。从各项指标和市场规模来看,巴中农商银行的经营管理和效益都处于中上水平,存贷市场规模、内部管理制度、潜在发展优势都优于市内3家县级法人机构。

“当前面临疫情防控、经济下行双重压力的严峻形势,巴中又是经济后发地区,2021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为742.51亿元,人均生产总值为2.74万元,在全省排名靠后,无论是经济还是金融市场都严重体现出发展不足的态势,如此形势下再提改革,会不会分散当前经营业务的精力、影响下半年的发展?”巴中农商银行的部分股东亦表达了内心的担忧。

“巴中农商银行虽然存贷款规模超过410亿元,位居全市金融机构第一位,但是在全省金融系统中比较,仍然表现出发展增速放缓、信贷市场不旺等客观现象,实行新的改革,吸收合并3家县级联社,可以有效整合辖内农信社资源,改善信贷供给不足、单个机构独立难支等问题。”部分股东对本次改革表示积极支持。

面对干部员工不知所措、外部股东思想各异的情况,巴中农商银行党委旗帜鲜明表示要统一思想,党委班子成员逐一表态,对改革工作形成一致的鲜明态度,在全行上下一片唏嘘中彰显了巴中农商银行党委的“主心骨”作用。7月28日,巴中农商银行召开以“统一思想、凝聚共识、顺势而为”为主旨的下半年重点工作会议。会上,巴中农商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陈子华同志通过对巴中市经济社会发展形势、巴中农商银行的业务经营现状、短板进行深入剖析,明确要树立“守正创新”的思想,在确保当前业务平稳健康发展的同时,必须抓住这个千载难逢的机遇,全力以赴点燃改革“引擎”,积极主动融入以市为单位统一法人的改革工作当中。为进一步形成改革工作合力,巴中农商银行党委班子成员逐一到机构开展动员大会和政策宣讲,与基层员工面对面交心谈心,号召大家站在讲政治、讲担当的高度贴心支持改革,热心投身改革。7月29日,巴中农商银行召开2021年度股东大会,向参会股东表示,此次改革是增大规模,提升经营效益,强化内部管理和增强抵御风险能力的好机会,是各法人股东走向多元化经营、拓宽发展空间的好机遇,是各企业提高知名度的好时机,对于农商银行和各股东是一个双赢的选择。通过反复宣讲,让全行干部员工理顺了思想,舒畅了心情,凝聚了精神,让股东增强信心,看到希望,吃了“定心丸”。改革相关议案也在股东大会上顺利通过,为改革工作的积极响应和推进打好第一针“强心剂”。

抓住难点,靶向发力勤化解

此次市级统一法人农商银行改革工作由巴中市委、市政府主导,省联社巴中办事处具体推进,辖内4家法人机构全力配合实施。根据银保监会工作要求,改革必须坚持“洁净改制”原则,全市农信系统不良率要保持在3.5%以内、拨备覆盖率达到150%以上、净资产达到45亿元、资本充足率达到12%以上,其中:涉政类不良贷款必须清零的任务较为棘手。由于历史遗留问题搁置较久、地方财政财力有限等因素,导致这条“拦路虎”横在眼前。为确保2022年底前市级统一法人农商银行挂牌开业,巴中农商银行党委第一时间成立改革工作实施小组,由党委书记、董事长任组长,分管副行长协助,负责统筹推进市级统一法人农商银行改革工作。设综合协调、涉政类不良贷款处置、案件执行、权证办理、清产核资5个专项工作小组,专职负责协调解决改革过程中存在的各项问题。通过进一步细化工作目标任务,制定时间表和任务图,倒排工期,明确各个时间节点的工作任务和责任人,层层压实工作责任,为确保改革各项工作圆满完成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期间,共清收处置各类涉政类不良贷款2368笔、金额2.5亿元。为顺利完成财务重组工作,巴中农商银行与组织部、纪委、人民法院等市区两级各部门紧密配合,通力协作,开展了为期近百天的“清不良、护农商”专项执行活动。专项执行期间,对恶意逃废债务借款人依法强制清收,累计执行和解344件、执行完毕153件,执行到位资金2.2亿元,司法惩戒327人。领导班子积极对接相关市级部门,协调借款人所在单位和法院,主动向所在单位主要负责人专题汇报,抓好有关政策的宣传讲解和落实落地,针对个案“一户一策”,逐笔研究清收化解方案;一线同志积极向借款人晓以利害、动以情理,主动上门催收跟收,确保处置方案落到实处。累计清收处置公职人员不良贷款501笔、金额1.04亿元,处置率达98.26%。通过加强组织领导,落实清收责任,在基层网点成立脱贫人口小额信贷处置工作小组,实行客户经理包村包社处置机制,累计处置脱贫人口小额不良贷款714笔、金额2600万元。积极同区级党政部门沟通协调,妥善运用“白名单”机制,共处置两权抵押不良贷款8笔、金额651.07万元。牵头条线部门持续跟进督导,协同涉及政策性担保公司不良贷款办贷机构,组建有清收专长、政治业务素质较强的业务骨干打好一场“歼灭战”,共处置政策性担保公司不良贷款152笔、金额2.15亿元。

找准堵点,统筹推进燃“引擎”

截至2021年末,巴中农商银行资产总额258.2亿元,其中各项贷款余额167.12亿元;负债总额240.74亿元,其中各项存款余额221.02亿元,分别占全市农信系统的35.52%、44%、35.11%、35.11%。这次改革选择以巴中农商银行吸收合并南江、通江、平昌农信联社的方式进行组建,明确巴中农商银行作为改革主阵地,在响应和实施改革中要发挥城区农商行的“领头羊”作用。巴中农商银行党委提出在改革中要多做贡献,在各项指标的积极优化上,要顾全大局,在化解各类困难时,要做通盘考虑。根据工作要求,巴中农商银行采取“一事一议、容缺后补”等方式,成功办理固定资产权证47宗,处置固定资产7宗。通过市场化拍卖、转自用、政府“打包收购”等方式,处置抵债资产197宗。围绕省联社“下深水、动真格、出实效”的总体思路,保持“清收盘活一块、呆账核销一块、发展消化一块”的基本路径不动摇,切实稳住前期不良资产清收实效,确保不良资产占比持续控制在3.5%以内。同时,加强后勤保障,为清产核资工作组提供宽裕的办公场所和充足的办公用品,以高质量的服务意识保障验收工作顺利开展。积极对接市区两级政府和相关部门,汇报前期改革进度和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时同主要股东沟通改革进程,充分征求股东意见,并将其转化为推进改革工作的新动力。率先垂范,主动作为,548名干部员工在清产核资期间主动放弃休假,齐心协力推动改革各项指标达标,用不到20天的时间完成存贷款及股金函证工作,合格率超过90%。在本轮改革中,巴中农商银行将主战场的作用发挥得淋漓尽致,更是体现出改革浪潮中全行干部员工的凝聚力、战斗力。

凸显亮点,夯基垒台做贡献

在此轮改革工作中,巴中农商银行更是先人一步,围绕省联社“三基”工作部署,扎实推进各项基础管理工作。今年年初,巴中农商银行党委在全面总结前期“组织架构、机构等级、干部管理、绩效系数、目标考核”五项改革的基础上,顺利完成机构扁平化管理改革。通过组织体系的不断优化,有效解决管理半径大、链条长、人员冗余、效率低下等弊端,为进一步激发工作新活力、催生业务新动力、创造改革新局面下好“先手棋”。积极探索“政银”合作新模式,联合市委组织部打造“巴山红色贷”特色产品,在政策框架内把行政和金融资源有机组合,结合“走千访万”“整村评级授信”“城区网格化管理”工作部署,积极拓展信贷市场,更好地运用信贷资源撬动地方经济发展,助力乡村振兴。目前,已运用该产品对412个行政村授信超过17亿元,发放贷款1952笔、金额2.6亿元,在擦亮巴中农业大市“金字招牌”中更好地发挥了“农村金融主力军银行”作用。全面贯彻省联社“三基”决策部署,以强化干部队伍管理为着力点扎实推进“三基”工作,通过举办青年员工培训班,与基层网点青年员工面对面交流探讨,有效提升全员综合业务素质。召开整治业务经营乱象专题会议,开展贷款领域和工作纪律专项排查,深入查摆“三基”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专项排查结束后,对排查出的问题严问责、严处理,共免职3人、待岗处理3人、调离城区机构3人、解除劳动合同1人。通过“四个强化”,精心营造“责任落实、治理有效、操作规范、内控严密、问责到位”的大监督体系。强化政治审计力度,以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为抓手,不断提升审计监督效能,按季召开审计暨监事联席会议,充分发挥审计和监事会在提高业务经营效益、防范经营风险、促进廉政建设、以审促改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强化监督执纪问责,精准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坚持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一贯方针,不断增强员工的合规意识、廉洁意识和规矩意识,营造不敢违、不能违、不愿违的良好氛围;强化专项审计,对100万元以上大额不良贷款、资金业务、财务费用、代理保险、智能线上贷款等重点领域开展专项审计,鼓励审计人员积极报考资金业务从业证书,提高专项审计水平;强化员工异常行为排查,对排查出的异常行为员工,严格落实“一对一”的帮教措施,做好“治病救人”的后半篇文章,将风险彻底化解于萌芽,有效防范改革期间的案件风险隐患。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支持革命老区加快发展”。巴中是全国12个革命老区重点城市之一,以市为单位统一法人改革,通过深化改革重塑体制机制、推动高质量发展、提升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生动实践,必将推动巴中农信发展动能和发展能级全面提升,在更高水平上服务乡村振兴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巴中提供更加强有力的金融支撑。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