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名微网格员和她的60户邻居!

往前推29年,王利娟觉得自己只是在为自己的小家而活。她早早下海经商,多年努力,家庭美满。但在临近半百之时,许多问题萦绕在她心里,“这辈子就这样了吗,作为母亲,我是否该为孩子们做个榜样?”

几个月前,小区群里发出的社区微网格员招募消息,让她心动。家人给了她支持,“你做这个价值不一样,放心去。”

任职的两个多月里,她包里揣的笔记本写满了邻居们的情况:周某芳,78岁,痛风、关节炎;李某贵,69岁,高血压……她真心付出,看到他人因自己得到及时的帮助,内心无比快乐,“比我挣钱还有价值。”

在快要过去的2022年,成都全市已有159679名普通居民成为社区微网格员,他们从群众中来,又融于群众之中,扎根在各自小区,在社区治理最末端,连接着政府通向市民的“最后100米”。

这是一个微网格员与她60户邻居的故事。他们之间就是一座城市与市民关系的最小缩影,处理好小关系,也关系着“大关系”,他们用自己的微光,照亮邻里,也串联起和谐和幸福。

老板娘“变身”社区微网格员

王利娟今年49岁

读完高中不到20岁就下海经商

做了一辈子服装生意

她和丈夫经营着男装店

没当微网格员时

守店是她的日常

但今年她关掉了一家店

想让自己轻松一点

可又很快觉得“有事做才更踏实”

在看到社区发布的微网格员招募消息后

她第一时间报了名

在履职的两个多月里,她的包里一直装着一个小本子,记录着自己所负责的6个单元60多户居民家的大小事:哪家老人有基础疾病,哪家最近需要多关注,哪家有孕产妇、新生儿,甚至哪家老人的疫苗没打,她都记录得清清楚楚。

社区微网格员王利娟

如果把城市看成是一张大网,城市治理需要精细化,就不能“一网打尽”,网格化管理就此出现。而与日常的网格员相比,微网格员则重在“微”,他们从一个个小区居民中选出,1人负责五六十户居民的日常联络——网格被收缩得更小,让服务变得更加精准有效,将政府通向民众的最后距离拉得更近。

作为微网格员,王利娟每周要入户进行一次人口信息排查,白天居民不在家,她时常在晚上居民下班才上门。她记得刚上任时,愣是花了三天时间才把自己负责的几十户人挨家挨户地走完。

这份工作让她收获不少。她记得,有次在做电话信息采集时,对方是一位租户,生病在家急需药物,周边又无亲人帮忙。在接到对方的求助时,她很快通过小区爱心药箱帮他解决了缺药问题。而租户的一句“谢谢组织关心”则让王利娟成就感满满。“换位思考,如果自己在外突然得到一个人的关心,心里肯定也是很温暖的。”

小区设置的爱心药箱

安公社区党委副书记谭兰兰认为,微网格员的出现,是城市治理很重要的补充,“他们”是社区治理的毛细血管,是社区服务群众“最后一米”的重要力量,他们让市民在有问题时不止停留在“反映”层面,而是可以直接从楼上到楼下,从这栋到那栋。有了问题,会有人直接站在市民面前,“将问题解决在居民投诉之前”,实现小矛盾化解在微网格。

市民那种“找到组织”的感慨,就是最直接的证明。

将小矛盾化解于无形中

为了开展工作

王利娟建了一个“锦华苑好邻居微网格群”

把她所服务的居民都拉入群内

对新入群的邻居

王利娟会在群里写“欢迎新进群的好邻居”

平时也会在群里发一些买药、疫苗、健康科普等信息

邻里之间的矛盾、求助

也可以通过“群”来解决

她记得12月中旬的一天晚上,有居民在群里反映楼下邻居在使劲敲他家楼板,导致他无法入眠,“到底有没有人管?”该住户在群里质问。

“马上我问一下。” 王利娟看了一眼时间,此时是晚上11点半。

王利娟拿出自己工作的小本子,拨通了楼下住户的电话。这是位年轻女孩,独居,正处于疾病期,因为楼上有搬动物品的声响,她无法入睡,无奈才拿东西捅了楼板。

王利娟立马安慰女孩,紧接着她又打电话给楼上住户解释此事。凭借之前入户时对这家人的了解,沟通很顺畅,最后她还不忘嘱咐,“楼下妹妹生病了,一个人在外租房子不容易。如果有什么需要,还请你们去关心一下。”“好好好”,电话那头的住户很爽快地答应。

就是这样一通电话,把原本可能激化的矛盾化解在无形之中。因为在矛盾萌芽时,居民能找得到人,“能有人管”。

微网格员的工作并不轻松,一些鸡毛蒜皮的事都需要王利娟去处理。如何处理好邻里间的关系也常常让她抓耳挠腮,而她愿意来做这件事却无关乎报酬。直到现在,王利娟都不知道这份工作能给她多少补贴,“做生意是为了挣钱,为了养家糊口,而做微网格员完全是为了做一件有意义的事,给娃儿做好榜样。”

在与王利娟的对话里,能真切感受到她对这份工作的执着与投入。但以一个新身份面对居民,还要像查户口一样去做入户调查,部分邻居的不理解和拒之门外在所难免。“一次不行,就多去几次。”并持续介绍自己也是小区3栋308的业主。

经过她持续不断地介绍,以及为居民解决问题的事一一传开,居民们才开始了解到自己小区里多了一位“微网格员”,对她的态度也逐渐发生了变化。

她记得在接手两个多月后,一位邻居主动在微网格群里@了她,并向她表示歉意,“上次来家门口登记,语气有点不好,望见谅。”看到这句,她平静地回复对方一句“没事”,“但其实自己心中已波澜万千”,这是自己一步步爬楼、一笔笔登记、一个个电话联系下来,获得的居民认可。

让居民一一对应入“格”

微网格员也是一个信息的聚集环节。

王利娟说,通过每周排查,她心里的“小本本”上,早已对各户人的基本情况记得清清楚楚。在王利娟的小本本上,社区家庭医生梁超的座机、手机号被她写在醒目位置,居民一旦在就医、用药方面有疑问,她能保证及时联系得上。

“微网实格”就是城市治理这张“大网”中的千丝万缕,千头万绪,却又要让每个居民一一对应入“格”。对此,成都建立起微网格员日常巡查走访机制,按照“特殊人群必访、流动人口必访、小区院落业委会必访、村(居)委会必访,必须扫码签到、必须巡查网格、必须走访入户”等要求,每日至少开展两次网格巡查,让这个小“格”逐渐充实而丰满。

谭兰兰说,以前遇到独居老人,需要社区主动去服务,但由于他们社区以老年人居多,仅凭社区干部的双脚有时实在难以覆盖,微网格员的力量这时就显现出来了,“每周我们的微网格员都会对格子里的特殊人群上门慰问。”

“其实我收获很多”

今年以来,成都以社区微网格为最小单元,将全市共划分为120685个微网格,配备微网格员159679人。微网格员从小区居住地的党员、楼栋长、单元长、热心业主、物业人员等群体中选拔,平时参与网格治理服务,“战时”则作为重要力量开展应急工作。有了微网格员的助力,可以实现3小时内基本完成入户排查工作。

干了两个多月微网格员,王利娟说,自己在小区住了17年,现在认识的邻居比以前都多,“以前做生意早出晚归,也没关注小区事情。”现在因为这份职责所在,她认识了小区里许多邻居,回家路上,都是熟人。一路招呼声不断,让她真正有了邻里的感觉。她笑着说,“大家认为我付出得多,但其实我收获得更多,哪怕是他们的一个笑容、一声问候都让我心里觉得亲切、温暖。”

王利娟搀扶老人上楼

马上就要进入新的一年了

王利娟说道

“希望即将到来的2023年江河无恙

人间兼安

每个人都平平安安健健康康。”

她也盼望疫情早点结束,病毒早日远离

对于新履职的工作,她有着众多期许

“希望能更多地走到居民家中去、心里去

让大家快快乐乐地接受我们微网格员

得到他们的认可

让他们在需要帮助的第一时间能想到我们。”

成都商报-成都发布记者|章玲

摄影记者 | 王勤

制图 | 唐倩

成都发布编辑|黄小鱼 实习编辑 格子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