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粉丝

我们一直在努力
当前位置:首页 > 财经 >

这“四变”,让太湖回春

日期: 来源:半月谈公考收集编辑:半月谈记者
*本文为《半月谈》2023年第4期内容

2022年12月12日,3辆满载鱼苗的卡车驶入江苏省无锡市经开区水韵广场的放流点,随着流水槽闸门打开,约30万尾鱼苗跃入太湖,这是无锡首次选择在冬季放流。接下来的一年,投放的花鲢和白鲢预计可食藻600万斤以上。

“食藻”为何如此重要?只因藻乃太湖“心病”,江苏与之缠斗逾15年。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与湖共生的理念指引下,江苏着眼于彻底根治太湖水质痼疾,从生态修复到产业调整协同发力,令湖体富营养化趋势得到有效遏制。湖体生境持续复苏,也为湖畔发展动能加速转化注入一泓活水。太湖回春,变在哪里?

水质之变:以实招谋改变

无锡市贡湖湾湿地保护区,是近年来市民的游憩胜地。贡湖湾水面与太湖直接相连,站在亲水平台上俯瞰,远处碧波万顷,水天一色;近处水草摇曳,鱼虾穿梭。

“十几年前可没有这般美景啊。”无锡湿地生态科普馆馆长陆亚琪亲历了水质的变化,“那时只看得到鱼塘和蓝藻堆放点交错,底泥黑臭,水质是劣V类。”

斗转星移,功不唐捐。2022年盛夏,江苏省无锡市生态环境局拿出了一份亮眼的半年成绩单:太湖无锡水域水质15年来首次达到Ⅲ类标准,各项水质指标均创2007年以来最好水平。

太湖水质向好,不止于无锡一域。2022年,湖体平均水质已恢复至Ⅳ类,蓝藻发生次数、面积、密度均为2016年以来第二低值,异常水体发生次数为近10年来最少。

工作人员在监测太湖水质

走在太湖之滨,感受得到治湖者谋变的决心。目前沿湖建成水质自动监测站419个,对5大湖区、15条入湖河流、124个重点断面、跨界重要河流断面实现全覆盖。再加上卫星遥感、无人机、无人船等手段综合运用,水质藻情的精准研判已不在话下。基于如此精密监测,强化源头治理、严格执法监管、持续削减陆域污染输入……都是治湖者毫不含糊的实招。

“‘太湖美,美就美在太湖水’,必须要好好珍惜。”中科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研究员秦伯强向半月谈记者讲起自己的观察,从近年数据看,太湖水质虽有反复,但污染指标已进入下降通道,为更深入的流域治理奠定了基础。

观感之变:与“绿油漆”作别

小小蓝藻,为何能成为太湖水质的心腹大患?只因一旦遇到适宜的气温和富营养化水体,这种看起来极为简单的原核生物便会疯狂繁殖,造成水质污染,鱼类死亡,臭味弥漫。曾经,蓝藻是许多沿湖居民眼中太湖难以剥离的“绿油漆”。

“如今‘绿油漆’少见喽。”无锡市生态环境局太湖水污染防治处处长罗清吉说,他和同事们曾为处置蓝藻危机连续加班,跑遍全市大小水体。如今,面对每年夏季的“大考”,他们有足够的底气。

生态修复后的贡湖湾湿地

“专业化队伍、机械化打捞、工厂化处理、无害化处置”,目前江苏沿太湖共建成蓝藻打捞点84个,日打捞能力超过6万吨,配置固定式和移动式藻水分离站31个,打捞蓝藻输送基本实现封闭化,重点水域蓝藻打捞已达到“日产日清”。

底气,还来自沿湖地区精准布局的控源截污。近年来,太湖流域建成城镇污水处理厂176座,日处理能力831万吨,主要水污染物排放标准持续提高。太湖周边的人们始终谨记,要恢复湖水自净能力,须得“三分治,七分养”,眼下的投入,正是久久为功的开端。

生境之变:珍稀生物归来

小小的“伞盖”、细细的触手,伴随着落花落叶在清澈的水中舒展。这就是近年来在太湖中时常可以看到的“水中大熊猫”——桃花水母的倩影。

远在寒武纪生命大爆发之前,地球上就已出现了桃花水母轻盈的身姿。它堪称水质“监测仪”,在不理想的水质中选择休眠,发育为肉眼难辨的水螅体;只有在相宜碧水中,才可能长成为“完全体”。

桃花水母等众多生物重返家园,是太湖生境改善的生动注脚。在上游常州市,有“环境检测师”之称的地衣又活跃起来,白鹭留下足迹。在下游苏州市,有着3亿年历史的植物“活化石”松叶蕨再度现世,有着“国蝶”之称的宽尾凤蝶芳踪可寻……

游客在太湖畔观赏红嘴鸥

“水体生态向好与否,生物种类的变化是最客观的指标。”江苏省生态环境厅太湖处处长刘朝阳说。

守护这些生灵的家园,要下足“绣花功夫”。2021年以来,在太湖流域,江苏实施轮作休耕43.5万亩,建设生态安全缓冲区项目13个、绿岛项目32个,流域共建成省级以上湿地公园及湿地保护小区150多处。

产业之变:向绿色要效益

2022年9月,常州西太湖科技产业园内,一款“从0到1”的高温甲醇重整燃料电池掀开面纱。“不同于常规的氢燃料电池,它以甲醇水溶液为燃料,实现制氢供氢内部化,燃料不断,则发电不断。”常州创氢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刘逦说。

氢能源汽车、氢质子交换膜……到2026年,常州武进将力争集聚氢能相关企业100家以上。武进区副区长朱岩说,站在氢能产业发展的风口,他们向湖图强,“氢湾”在望。

征途不止于新能源蓝海。结合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太湖流域聚焦集成电路、生物医药、物联网等多个新领域,已建成省级以上绿色工厂142家。

为何如此在意“绿色”?只因这里有太湖。“砸笼换绿”做减法,是近年太湖流域擘画高质量发展首先下定的决心。唯有走绿色低碳发展之路,才能交出长三角区域水安全保障令人满意的答卷,树起全国湖泊治理的标杆。

有决心,就要动真格。江苏已开展对流域2万余家涉磷企业整治,实施以环境质量为核心的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十三五”期间,依法关停取缔“散乱污”企业4.1万家,一级保护区基本建成无化区。

回望15载治理路,太湖不断恢复年轻态。“我们有信心实现将太湖打造为‘世界级生态湖区’的愿景。”江苏省生态环境厅副厅长、太湖水污染防治委员会办公室主任秦亚东说。

半月谈记者:段羡菊 秦华江 刘宇轩 / 编辑:范钟秀
责编:张子晴 / 校对:秦黛新
原标题《水活天地宽,太湖有“四变”》



配申论八讲同名录播课

呼应书本干货

有趣有料 直击申论本质


申论写作八讲

【扫码即可了解详情】




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
公考生都在用的备考神器

相关阅读

  • 这个春天,一定要来东太湖邂逅人间清欢

  • 草长莺飞,风暖花开,最是踏青好时节,三月,让我们一起邂逅东太湖的诗意之春!在这里我们一起听见东太湖江南民风自古喜爱春日出游,在万物复苏的日子里出门踏青,自有一段风流韵味。而
  • 安康:协同立法守好一江碧水

  • 通讯员 张丹“滔滔汉江流经安康,带来甘露带来宝藏。”汉江流经我市五县一市一区,是304万安康人民的母亲河,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涵养区,也是“引汉济渭”工程的水源地。在时代
  • 汉江的源头你知道是哪里吗?地方立法已明确!

  • 汉江是长江最长的支流,在历史上占居重要地位,常与长江、淮河、黄河并列,合称"江淮河汉"。那你们知道汉江源头在哪里吗?《汉中市汉江水质保护条例》(以下简称《条例》)于2023年3月1
  • 《牡丹亭》VR艺术展:“走入园林”看春色如许

  • 巨大的太湖石构建的展馆,天然石洞中呈现的展厅,鸾翔凤翥的书法,精妙绝伦的篆刻,再配上美轮美奂的昆曲演播……这场以《牡丹亭》为主题的数字VR艺术展让人眼前一亮。2月28日,由江
  • Michael Wang新展:湖有湖的经验,人有人的记忆

  • 从 1987 年开始,太湖流域每年排入江湖的污水达 360 亿吨,其中上海占 1/2,80% 未经处理。2007 年,太湖爆发了最为严重的一次水域危机:蓝藻大爆发,几十厘米厚如同绿色油漆的蓝藻覆盖
  • 【无人机技术在水质监测中的应用研究】

  • 水质监测是水质监控和水环境治理的重要技术手段,对流域水体的综合治理和水环境的动态保护有着重要意义。无人机因具有机动性强,无线可操作性高等优点,成为河流流域取样和水质监
  • 古代文人为什么喜欢来这里探寻梅花?

  • 本 文 约 5000 字阅 读 需 要 14 min中国古代文人对于梅花的喜爱是丝毫不吝笔墨的。唐代诗人李商隐就曾留有一首《忆梅》传世:定定住天涯,依依向物华。寒梅最堪恨,常作去年花。

热门文章

  • “复活”半年后 京东拍拍二手杀入公益事业

  • 京东拍拍二手“复活”半年后,杀入公益事业,试图让企业捐的赠品、家庭闲置品变成实实在在的“爱心”。 把“闲置品”变爱心 6月12日,“益心一益·守护梦想每一步”2018年四

最新文章

  • 这“四变”,让太湖回春

  • *本文为《半月谈》2023年第4期内容2022年12月12日,3辆满载鱼苗的卡车驶入江苏省无锡市经开区水韵广场的放流点,随着流水槽闸门打开,约30万尾鱼苗跃入太湖,这是无锡首次选择在冬
  • 申论晨读经典回顾:青年向上,时代向前

  • 读文章中可以采撷的知识可以明智的道理写文章中可以积累的素材可以模仿的技巧申论晨读(2023省考特别版)【扫码即可了解详情】时评中的申论考点【扫码即可了解详情】内容来源:《
  • 归根结底,国考面试考的是什么?

  • 省考笔试这一页已经翻了过去,走出考场,可能会有轻松,但更多的是一种不确定的担忧,不确定行测某个选项的答案是否正确,不确定申论是否踩到点。但是这种担忧只会消磨精神,百害而无一
  • 与文明对话,为群众幸福增温

  • *本文为《半月谈》2023年第4期内容入夜,平坦宽阔的稻田旁,村民们在屋场会上直抒胸臆,争相给村里提建议;春节期间,身着红色马甲的志愿者走村入户,送去新年温暖……这幅新时代文明的
  • 申论晨读经典回顾:焕发自省的力量

  • 读文章中可以采撷的知识可以明智的道理写文章中可以积累的素材可以模仿的技巧申论晨读(2023省考特别版)【扫码即可了解详情】时评中的申论考点【扫码即可了解详情】内容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