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粉丝

我们一直在努力
当前位置:首页 > 财经 >

“再冷也要来!”

日期: 来源:农业科技报收集编辑:农业科技报

“这么冷的天还跑上来,你们简直疯了!”年近60岁的王东村副村长李效国一边帮着拿监测仪器,一边忍不住“责备”起来。

郭胜利研究员(左)与研究生等查看低温下秸秆深还田后土壤微生物活性数据

2月20日,正月十一,雨水节气之后的第二天,陕西长武下起了冻雨,雨水滴落之处,或凝为冰皮,或结为冰柱。下午5点多,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水土保持研究所郭胜利研究员一行多人,“小心翼翼”地走进了长武县洪家镇王东村。在李效国家门口不远处,有一片占地6亩的试验田,其中一部分用铁丝网圈了起来,里面布设有土壤碳循环监测设备。

“再冷也要来!”郭胜利回应的同时,指导研究生张宁将监测仪器的一端插进一处作了标记的地里,这里地表以下30厘米埋着玉米秸秆。该试验田是“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项目“典型区域中低产田土壤固碳与产能提升协同技术和应用”在西北地区开展研究的重要依托。

王仕稳研究员与研究生查看低温下的土壤墒情

“900,竟然达到了900微摩尔!这是平常大气中含量的2倍啊!”虽然双手被冻得发红,但仪器上显示的数据令郭胜利和团队成员抑制不住兴奋。这个数据表明,在摄氏零下8度的低温下,玉米秸秆深还田后的土壤中微生物异常活跃。

春玉米收获后秸秆如何还田一直是西北地区农业生产中的难题。郭胜利介绍,找到还田后秸秆快速腐解技术和方法是解决问题的关键。从去年开始,他带领团队在渭北旱塬长武县设立了冬季玉米秸秆腐解试验,开展玉米秸秆不还田、浅还田与深还田三种类型对比试验。研究低温条件下不同深度秸秆腐解过程和影响因素。每隔一段时间,他们就要从近200公里的关中平原小镇杨凌北上长武工作:监测秸秆残留率、土壤二氧化碳浓度、地表二氧化碳通量以及土壤温度等。

王东村另外一块小麦试验田里,该校水土保持研究所王仕稳研究员带着研究生陈亚飞正在钻探取土,查看土壤墒情,调查不同小麦品种的耐寒能力。“以往人们对黄土高原区小麦生产更多的关注地上部分产量高不高、水分利用效率高不高,现在我们还要关注小麦地下根系是否发达。”王仕稳说,产量高、根系大而深的小麦,一方面能够更好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养分,另一方面小麦收获后残留的根系能将更多的碳输入土壤中,并促进土壤肥力提高。为此,他带领团队正在开展“基于固碳和产能协同提升的高碳输入表型作物筛选”研究。

长武黄土高原农业生态试验站站长郭胜利研究员向师生们介绍干旱冷凉气候条件下秸秆深还快腐技术及其对土壤固碳与产能提升的影响

稀稀疏疏的冻雨还在下,田野上似乎覆盖了一层微微发光的白膜。不到半小时的调研结束后,大家缩手缩脚地往出走,王仕稳一摸头发,竟然抓下来一把细细的冰柱子。

这两处试验田只是郭胜利、王仕稳他们进行科学研究的野外众多基地之一,在王东村,他们还有一个工作大本营——长武黄土高原农业生态试验站。该站前身是1984年创建的中国科学院西安分院旱农研究基地,在首任站长李玉山研究员带领下,“七五”期间,该站承担国家黄土高原科技攻关项目,帮助当地群众提高粮食产量和人均收入,减少水土流失,创建了赫赫有名的“王东沟模式”,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如今,长武黄土高原农业生态试验站条件建设与工作保障能力有了大幅度提高,不仅是学校科研教学基地,更是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的首批成员。2023年,有100多项科研项目依托该生态试验站开展,其中5个是“十四五”中低产田国家重点研发项目,国内外近300名研究生在这里开展相关实验研究。

“今年立春早,天气很快就回暖,我们要提早做好春季试验各项准备工作。”长武黄土高原农业生态试验站副站长姬洪飞说。受冻雨影响,20日当天,姬洪飞驾车带着师生走了7个小时才赶到试验站,他不顾劳顿,检查试验站气象、土壤水分温度设备工作情况。

长武黄土高原农业生态试验站副站长姬洪飞与师生们在为试验站科研仪器除冰排险

21日,冻雨变成了洋洋洒洒的飞雪,试验站内外“惟余莽莽”,师生们又忙碌起来。试验站站长郭胜利说:“今年中央一号文件特别提到强化科技对农业的支撑作用。长武站作为国家级研究平台,如何在新时期西北旱地农业科研示范中发挥引领作用,给国家交好答卷,我们深感责任重大!”

通讯员 靳军 农业科技报-中国农科新闻网记者 胡润田

编辑 于婷婷


相关阅读

  • “十四冬”为何让凉城更“热”了?

  • 凉城,地处阴山南麓和黄土高原东北边缘,是内蒙古、山西、河北交界地带的中心。 作为第十四届全国冬季运动会分赛区之一,凉城赛区举办越野滑雪、单板滑雪障碍追逐
  • “必须把团队拉到田里”,他把盐碱地变成米粮川

  • 原标题:中国农业大学教授胡树文带领团队治理重度盐碱地 把盐碱地变成米粮川(自然之子)胡树文在察看玉米生长情况。  本报记者 赵永新摄出于对土地的热爱,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
  • 此心安处是吾乡⑯丨这个青年博士为啥要来新疆

  •   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赵春华  1月19日,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环境污染与生态修复实验室,门口几十份白色布袋装裹着的土壤样本引人注意,嗡嗡作响的电热恒温水浴
  • 星耀农科城 | 贾汉忠:薪火相传点亮科技之光

  • 日前,“情暖农科城”第五届杨凌示范区道德模范颁奖典礼暨新春文化惠民演出活动在杨凌国际会展中心三楼演播大厅举行,现场对10位道德模范进行了表彰。一个个感人的故事、一帧帧
  • 陕北民歌唱响北京,“非遗+科技”打造视听盛宴

  • 前言:一声声吟哼吼喊,一曲曲响遏行云。神奇的黄土地孕育出了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陕北民歌,在几千年的历史轮回里响彻整个中国,继而走向世界。当下,一场沉浸式非遗视听盛宴——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

  • “再冷也要来!”

  • “这么冷的天还跑上来,你们简直疯了!”年近60岁的王东村副村长李效国一边帮着拿监测仪器,一边忍不住“责备”起来。郭胜利研究员(左)与研究生等查看低温下秸秆深还田后土壤微生物
  • 宜宾市在全国率先明确食品安全突发事件范围

  • 《国家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规定“食品安全事故,指食物中毒、食源性疾病、食品污染等源于食品,对人体健康有危害或者可能有危害的食品安全事故。”那么,所有的食源性疾病都是
  • 金昌市第五小学:安全教育点亮“开学第一课”

  • 开学伊始,安全先行。2月25日至26日,金昌市第五小学通过组织开展消防疏散演练、法治宣传讲座等活动,上好校园安全“开学第一课”,提升师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和安全防范能力,营造文明
  • “菏”以姑苏好,创新潮不息!

  • 龙年春节期间,苏州留园穿堂厅匾额下的一盆盆菏泽催花牡丹,引得众多游客拍照打卡,吴侬软语中,尽是对国色天香的赞赏。 菏泽因牡丹种植、产业发展而闻名于世,是“中国牡丹之都”;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