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粉丝

我们一直在努力
当前位置:首页 > 财经 >

小心!这些地方有“刺客”

日期: 来源:云南网收集编辑:



买东西被“隐身”的价格“扎心”

街边领取“免费礼品”却掉入陷阱

同样的商品换个标签价格翻倍

......

在生活中

你是否也曾在消费时遇到过这些“刺客”?

在“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到来之际

我们整理了几种常见的消费套路

教你识别这些“刺客”

勇敢说不!

↓↓↓

警惕“价格刺客”


“雪糕刺客”大家都相当厌恶,但如此在价格上悄悄扎心的并不只有雪糕。有网友分享自己在淮海中路土特食品商店遭遇“话梅刺客”的经历:恰好遇上了她喜欢的上海老牌子奕森,话梅标价199元/斤。网友称了半袋以为100多元,没想到,最后支付了400多元。另一位网友称,自己在上海某商场买的特选话梅王,标价160元/50g,称了2颗,结账的时候付了51.2元,折合25.6元/颗。而面对虚高的价格以及店员注视的目光,你是不是也抹不开面子说那句“我不要了”,到头来只能默默结账、心里懊恼。这些套路也都被统一成为“价格刺客”。

提醒:《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有明确规定:“消费者享有公平交易的权利。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或者接受服务时,有权获得质量保障、价格合理、计量正确等公平交易条件,有权拒绝经营者的强制交易。”所以我们面对“价格刺客”要勇于说不!


警惕“礼品刺客”


想必大家对路边“免费送礼品”的营销方式并不陌生,小到可爱乖巧的公仔玩偶、漂亮精致的挂坠装饰,大到健身房的充值卡、理发店里的优惠券以及“免费推广医保电子凭证”等等,只要掏出手机加个好友,关注个公众号或者下载个APP就能免费领取。但这样看似简单的一件事情,却隐患重重。


当你添加了好友,便会频繁收到私信骚扰,朋友圈也会被广告、推销刷屏,发布在朋友圈的个人信息也有可能被骗子看到并利用,增加被骗的风险;


当你关注了公众号,可能会被公众号推送各种“吸睛”链接,例如以“购物返回本金+返利”为噱头吸引用户不断购买商品,买到一定金额后,却不予退还本金;


当你下载了APP,也许就是下载了被不法分子植入病毒的软件,将导致个人信息被盗、隐私外泄和财产损失。

提醒:为避免这类事件的发生,我们一定要保持理性,不贪图小便宜,不轻信陌生人,谨慎对待加好友、关注公众号,最重要的是可以下载国家反诈中心APP,及时发现有病毒的软件,避免个人信息泄露!


警惕“二维码刺客”


随着各类共享单车的兴起,一些不法分子也看到了“商机”。


最常见的一种,是骗子们利用扫码开锁的设计,在车身上加贴微信、支付宝转账二维码,同时将微信、支付宝头像昵称改为共享单车,以假乱真。


  第二种技术含量稍高,骗子在共享单车的原有二维码上覆盖一层底色透明的假二维码,破坏原有二维码,导致消费者扫码时出现“二维码格式有误”或“系统升级”,“请暂时使用微信/支付宝使用共享单车”等字样,迫使消费者选择车身上假的付款码付款。


  第三种的技术含量最高,对消费者造成的损失也最大。骗子通过在车身上粘贴假二维码,诱使消费者下载该二维码导向的假租车软件,手机被趁机植入木马病毒盗取手机绑定的银行卡卡号密码或者远程操控消费者手机,给消费者带来很大的财产损失。

提醒:在使用共享单车时,要使用通过正规应用商店下载的APP,扫码时一定要仔细分辨车身上的二维码,是否有被撬、被更换、被涂改、被覆盖的痕迹,提高警惕,远离“二维码刺客”。


警惕“标签刺客”


一模一样的餐盘,打上“网红爆款”“INS风”等标签,标价就翻一番;同样的保温箱,写着“轻奢”“复古”的比写着“长效保温”“冷藏便携”的标价贵了3倍多;同样的折叠凳,与火热的露营沾上边,标价大涨。近来,有消费者网购时发现,相较于体现商品功能性的标签,以产品功能之外的氛围、观感、体验等相关内容为标签的商品往往标价更高。标签化营销成为一些商家变相抬价的新手段。


不少所谓“网红”商品,往往在宣传营销上投入高额费用,通过精美包装、概念炒作、标新立异、联名造势等手段制造消费噱头,千方百计地让消费者为高价买单,然而其品质却与价格相去甚远。

提醒:我们作为消费者应保持理性态度,在追求个性、时尚的同时,更多关注商品和服务本身,以质量、品质和实用为先,不盲目追捧“网红”商品,不能错误认为高价代表高端,避免落入“消费刺客”的陷阱。


在云南 放心购物!



面对市场上的消费“刺客”
云南也“出招亮剑”
“铁拳”打击违法违规行为
优化投诉维权方式
为消费者保驾护航
为消费市场增添活力



监管执法有力 市场竞争有序


2022年以来,云南进一步拓展部门联合“双随机、一公开”监管覆盖面,将更多事项纳入跨部门联合抽查范围,推动信用风险分类结果与“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有机融合,实现监管“无事不扰”而又“无处不在”。


创建4401个市场主体为“诚信经营 放心消费”企业,712家实体店参与“线下购物7日无理由退货”承诺。积极推广在线消费纠纷解决机制,ODR企业数量不断增加,全年新增355家,目前共有883家,全年共处理投诉9974件。


12315受理全省投诉、举报、咨询467171件,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1.4亿元。聚焦翡翠玉石网络直播违法营销等13个重点领域,开展民生领域案件查办“铁拳”行动,查办案件1.89万件。



消费市场回暖 复苏势头强劲


来云南旅游购物“30天无理由退货”一度成为热词,政府保障性政策措施为消费者“买买买”给足了信心。2022年全年,云南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2个百分点,增速排名全国第9位,近三年来首次跻身全国前十。


全省吃、住、用、行四类商品零售额分别增长5.8%、7.1%、9.5%和4.8%。新兴消费规模持续扩大。2022年,全省限额以上单位通过公共网络实现的商品零售额由上年同期92亿元扩大至121亿元,首次突破“百亿”,增长28.2%。“新能源汽车下乡”成果显著。限额以上单位新能源汽车类商品零售额总量达91亿元,同比增长1.5倍。


今年以来,云南文旅产业全面恢复发展,文旅融合新产品、新业态成为近期的消费亮点,住房消费市场回暖迹象明显,客运物流加速恢复,住宿业显著回暖,线上消费展现新活力,口岸有序高效恢复通关……消费复苏势头强劲。



策划:吴珺 李洁 李熙临

记者:杨苑 实习记者:姜蕊

设计:李亭亭

编辑:郭建丽 张潇予 张晓晖 实习编辑:孙欣颜



往期回顾










长按关注
跟着小云看云南看世界


相关阅读

  • 宜家,“不宜”拍照

  • 后台回复 品牌 免费获得《50本品牌营销必读书》作者 | 林川 来源 | 品牌头版“宜家终于出规定了,在仓库拍来拍去,真的很影响购物体验。”事实上,宜家仓库区的购物体验已经
  • 新疆公布2022年十大消费投诉热点!榜首是……

  • 近期自治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公布了2022年十大消费投诉热点根据自治区市场监管局12315投诉举报指挥中心统计显示2022年自治区市场监管局12315投诉举报指挥中心话务平台及全疆各
  • 扫码点餐,到底方便了谁

  • 澎湃首席评论员 李勤余近期,上海市消保委对29家知名度较高的奶茶店和快餐店进行了暗访,发现有8个品牌的小程序会索要消费者的手机号。其中,“CoCo”和“沈大成”问题最为突出,如
  • 今年3·15,就没人管管“零食刺客”?

  • 天气乍暖还寒,“雪糕刺客”还没大面积上岗,“话梅刺客”倒是抢先上了热搜。网友上海逛街,在一家土特食品店遇到自己喜欢的上海蜜饯老牌子,禁不住诱惑就打算买一些话梅。结果一称

热门文章

  • “复活”半年后 京东拍拍二手杀入公益事业

  • 京东拍拍二手“复活”半年后,杀入公益事业,试图让企业捐的赠品、家庭闲置品变成实实在在的“爱心”。 把“闲置品”变爱心 6月12日,“益心一益·守护梦想每一步”2018年四

最新文章

  • 2023年国考合格分数线公布!

  • 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2023年度考试录用公务员笔试成绩和合格分数线公布考生可于即日起登录“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2023年度考试录用公务员专题网站”(http://bm.scs.gov.cn/k
  • 小心!这些地方有“刺客”

  • 买东西被“隐身”的价格“扎心”街边领取“免费礼品”却掉入陷阱同样的商品换个标签价格翻倍......在生活中你是否也曾在消费时遇到过这些“刺客”?在“3·15”国际消费者权
  • 今起,可用APP购票→

  • 3月15日,中老铁路老挝段正式启用由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所属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研发的互联网手机APP售票系统(简称“LCRTicketAPP”),标志着中老铁路客运信息化
  • 这个国家级名单,甘肃20地入选→

  • 农业农村部关于公布第十二批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及2022年全国乡村特色产业产值超十亿元镇和超亿元村名单的通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农业农村(农牧)厅(局、委),新疆生产建设
  • 4G华为,杀穿友商

  • 后台回复 品牌 免费送你《135本品牌营销必读书》作者 | 杨强 来源 | 品牌观察报 在华为被制裁之前,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国内市场里的高端手机只有两个品牌——苹果、华为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