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粉丝

我们一直在努力
当前位置:首页 > 财经 >

《读书》信箱 | 流水线和绩效考核会让个体失去什么?

日期: 来源:读书杂志收集编辑:天哥

 

 

 

 

编者按.

在本次读者来信的征稿活动中,我们欢迎大家围绕我们某期或某篇文章写下自己的感想。在众多读后感中,我们选择这一封篇幅适中、有所思所想的来信,或许能引起我们很多人的共鸣,但也透出些许现实的无奈。但思想的魅力有时不在给予明确的答案,而是让人的头脑产生某种“行动感”,这或许才是未来变化的源头所在。




流水线和绩效考核

会让个体失去什么?

——《绩效社会的暴力和自由》读后感

文 | 天哥

余明锋老师的文章《绩效社会的暴力和自由》刊登于《读书》二〇二二年八月,当时正在寻找工作机会,显而易见,绩效考核是每个工作的必备项。因此,看到“绩效社会”几个字,觉得这篇文章大概会反思:我们社会现在以绩效作为习以为常的工作标准,究竟潜藏着什么危险?读了文章学习到,原来“绩效社会”作为一个哲学概念是近年才出现的。作者介绍,韩裔德国思想家韩炳哲发表了一系列诊断当下社会的小册子,令“绩效社会”的概念流行,往前追溯,在“二战”后尤其是冷战后,早在西方的政治学、社会学、心理学领域,这一概念就已进入学术讨论的视野中了。


韩裔德国哲学家韩炳哲在《倦怠社会》一书当中提出了绩效社会的概念,指出“功绩社会是自我剥削的社会。功绩主体不断剥削自我,直至精力枯竭。他发展出一种自我攻击,并往往以自我毁灭为终结”(来源:douban.com)


作者梳理了韩炳哲的观点并提到,“二十一世纪除了是规训社会,还是绩效社会”,“流水线不仅在工厂里,而且通过智能手机被我们随身携带了”。他介绍,现代技术带来的绩效考量,已经成为时代的精神特征,“也使得外部管制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变得隐匿化和内在化”。

这一点相信很多人都感受很深,能够对应到自身的生活中。如今,尤其是疫情这三年来,我们每个人都感受到了手机中暴露的信息对个人的重重束缚,人脸识别、扫码登记、地点定位,以及各式应用甚少商量余地的“使用协议”,作为无法摆脱的外部管制,带来整体稳定的同时,也束缚着每一个个体。

接着往下我们就会思考,如何改善这样的局面?以我有限的见闻看来,如果想与这样的状况保持距离,需要付出与所处的集体社会脱节的代价。我身边有一位朋友,是如今鲜见的不被流水线的典型例子。他不使用智能手机进行联络,而是通过移动电话和写信;不在互联网上以网上支付购物,而是在实体店中以现金购物。他每天保持一定量的户外活动,身体线条匀称,思考能力也比同龄人更有连贯性,这得益于日常无意识的训练:比如,聊天时听到新词,他会有自己的理解,而不是拿起手机查一查是什么意思。

安伯托·艾柯:“书仍将是不可缺少的,这不仅仅是为了文学,也是为了一个供我们仔细阅读的环境,不仅仅是为了接受信息,也是为了要沉思并作出反应”(来源:ilixiangguo.com)


这位朋友对自己的精神生活掌握了更多的主动权。他的生活与劳作,不在工作的流水线中,不卷入社会的工作准则中;他不在社交网络上与人交流,而是在线下与人交流。这样生活的代价是,为了个体身心更大程度的自由,他与工业化的集体社会脱节,让渡了物质消费的丰富,经济条件相对拮据。他印证了艾柯讨论手机时的观点,“心中存有自由的人”会利用科技却不会对手机过度使用,“当他们打开手机时,至多是为了叫一辆出租车,或是告诉家里人火车晚点了三个小时,绝不是等着被别人呼叫”。

然而,为了融入社会生产中,更多的人却都要与手机所代表的世界共存,不得不处于艾柯所说的另外一种状态,即手机令通讯公司对人的位置了如指掌,“手机虽然令人类摆脱了其他个体的控制,却将自身彻底暴露于奥威尔所说的《老大哥》真人秀状态之中”。

苹果公司在1984年推出的世界级经典广告:“1月24日,苹果电脑公司将会发布麦金托什电脑。而你也将明白,为什么1984不会成为‘1984’。”在这支广告当中,苹果公司希望将多元化和平等寄托在个人电脑的无线网络通讯当中。然而时至今日,电子通讯能带来解放的夙愿是否达成,抑或改头换面成为另一种枷锁(来源:v.qq.com)


扯远了,回到这篇文章中,除了刚才的那一番联想之外,余明锋老师的另一个分析也很有价值:“绩效”之所以是正义原则,潜藏的一点是,需要在机会均等的前提下:“如果没有机会均等的保障,那么以绩效来做合理化的论证,就是掩人耳目的伎俩了。”

这其实间接回应了当下很多职场人的困惑:我明明尽力工作,为什么落实到绩效上却还是不够?有一种可能,是背后潜藏着一个很容易被忽视的因素:机会均等的前提。

现在每家公司都需要用到的Key Performance Indicator,关键绩效指标,也就是我们每个人都知道的“KPI”的全称。这个词看起来是用工作量来评价你,在某些时候,会被用来当成借口,因为形成“绩效不达标”的前提里可能有猫腻。有些朋友遇到的职场不公平的工作环境中,有时名义上是因为绩效优胜劣汰,实际上也许一开始的机会就是不均等的,遍布的错综复杂的权力结构、领导的个人偏私,这时,KPI反而异化,成了不公平竞争的遮挡物。

《我与兰登书屋:贝内特·瑟夫回忆录》, [美] 贝内特·瑟夫 著, 彭伦 译,人民文学出版社2017年版(来源:douban.com)


这篇文章也引发我反思生活的场景,如果绩效超出了它本该被重视的程度,个体的价值会进一步被埋没。比如,一个有潜力的作家的作品如何进入人们的视野,首先他的作品需要被出版社出版,其次需要被读者读到并且认可。那么,出版社的编辑发掘作家需要时间,而发掘作家的时间也在编辑的KPI考核当中,紧急赶工有时会让真正有价值的被埋没。比如,一个人如果兴趣爱好有很多,想尝试不同的职业丰富自己的生活,如果没有足够的外部支撑,很难逐一体验,招聘网站考察应聘者的一个关键指标就是简历工作方向的连贯性和相关性。这导致他只能在自己的专业的池子周边游泳,很难去别处感受一下源头活水。

反思当下也许不能直接解决实际的问题,但是认识到我们身处的世界有可能存在哪些风险,就能为你生活的空间注入新的氧气。谢谢《读书》杂志为读者提供这篇反思当下的文章。




编辑部回信:


天哥先生,来信敬悉!您的读后感是围绕余明锋老师近期的文章展开的。绩效社会和技术治理,在今天都已产生了远超概念本身的丰富意涵。我们编发余老师的文章,也正是希望从哲学范畴的讨论,延伸至日常社会生活的层面,促进我们与大家共同思考。您的读后感,也不是掉书袋式的学术探讨,可能更触及大多数人的心理感受。您信中提到的古典主义友人,虽然让人佩服,但也很难真正产生欣羡之情。生活中的各种压力和机制,不切实际的幻想越来越少,这不得不说是当下世界范围内的通病,也是思想文化杂志应该着力思考的问题所在。



* 文中图片均来源于网络
* 文中图片未注明来源均由作者提供

2023年《读书》征订,现在开始啦!
欢迎大家点击下方,一键购买▼

2023年,《读书》陪你度过新的春夏秋冬

《读书》刚刚开通视频号,
欢迎大家点击下方关注▼

我们将每月不定期更新——

阅读思想,看见《读书》


©文章版权由《读书》杂志所有

转载授权请联系后台




相关精彩文章

微信订购

➡微信公众号菜单界面➡读书书店

➡点击每条图文下方“阅读原文

进入店铺主页



邮局订阅

搜索微信公众号中国邮政微邮局服务报刊订阅


搜索“读书”即可订阅 


邮局网上订阅地址:

http://bk.11185.cn/index.do#

邮购

读者服务热线:

010-84050425/51


邮购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霞光里9号B座《读书》邮购部

邮编:100125

E-mail:dzfw@lifeweek.com.cn

⬅长按二维码

购买本期杂志




扫码关注我们


相关阅读

  • 中读课 | 不确定的时代,我劝你读一点王阳明

  • 提到王阳明,近些年最热的一句话就是:“中国历史上一共出了两个半圣人,一个是孔子,另一个便是王阳明。曾国藩算是半个。”且不论此话的来源是否可考,它足以说明王阳明在中国人心中
  • 你都熬过了这三年了,还有什么熬不过去的

  • 最近各地逐渐放开了,更严谨的说法是“优化疫情防控措施”,原因大家心知肚明不便多说。有的人说根本就不应该放开,我觉得这就是戏过了,你还在讨论该不该放开的时候,有的人确诊以后
  • 重拾心流,对抗我们时代的精神症候

  • Mindflow心流“心流,你的心理健康与正念冥想一体化小程序。”喧嚣的世界里,心流来做你的宁静角落。Transform your sleep, wellbeing, and life with the personalized, all-i
  • 脚踏实地的人不会输给命运

  • 1.吊诡的命运与浆糊般的语言游戏对于不信命的人来说,如果你对她/他说,你就是什么什么样的人,你有/没有这样或者那样的命,她/他是很不服气的。为什么不服? 因为你这是在创造权威,
  • 焦虑的深层次原因

  • 我逐渐发现,人们焦虑的很大原因是害怕自己错过了潮流。比如,同学都去读研了,自己没读研,与所在的群体没有共同语言了,焦虑;朋友们都步入婚姻了,自己还单着,于是跟朋友们都渐行渐远,焦
  • 重新阐释,重新认识你自己

  • 那些我们以为的样子,其实只存在于过去我们对自己的阐释中,当我们换一套解释体系,换一套评价体系,那个在迷雾中颤颤巍巍的自己就会慢慢清晰。这就是成长的必经阶段。你总会抛下过

热门文章

  • “复活”半年后 京东拍拍二手杀入公益事业

  • 京东拍拍二手“复活”半年后,杀入公益事业,试图让企业捐的赠品、家庭闲置品变成实实在在的“爱心”。 把“闲置品”变爱心 6月12日,“益心一益·守护梦想每一步”2018年四

最新文章

  • 中读课 | 不确定的时代,我劝你读一点王阳明

  • 提到王阳明,近些年最热的一句话就是:“中国历史上一共出了两个半圣人,一个是孔子,另一个便是王阳明。曾国藩算是半个。”且不论此话的来源是否可考,它足以说明王阳明在中国人心中
  • 新刊速递:2022年第12期封面+目录

  • 王 笛 探索公共生活的意义 ........... 3晋 军 大众何谓?公共何为?........... 12陈彩虹 我们都是“摸象的”盲人 ........... 21毕 苑 “法治国”理想:杨
  • 征订| 一本杂志串联起来的人和事

  • 一本杂志串联起来的人和事文 | 李雅《读书》怎么会只是一本书呢?在我家里和学校的桌子或书橱,孩子小的时候哄他睡觉的枕头边,上班乘坐的公交车或漫漫旅途中,等人的时候,书包里,喝
  • 欢迎订阅2023年《文化纵横》杂志

  • 尊敬的读者朋友: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进入加速演变期,形势正发生重大变化,国际环境日趋错综复杂。在变局的风险和不确定性中,各种异化、内卷、焦虑呈现叠加之势。对于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