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粉丝

我们一直在努力
当前位置:首页 > 财经 >

消失的不只是多样化

日期: 来源:呆呆有理收集编辑:呆呆本人

去年我写了一段话,大意是:现在的工具已经非常强大,每个人都能轻易使用,所以文化素养的重要性在未来会更加凸显。

我试着用这篇文章解释下这句话的意思。


最近经常出门办事,最大的感触是,当我想要点一杯咖啡时,打开瑞幸或者星巴克小程序,马上可以看到附近几十米内,最远两三百米处就有一家门店。如果路上有人手上捧着一杯咖啡,一定是出自于这几家门店中的一家。以及随处可见的麦当劳、肯德基、必胜客,等等。

其他如某城市的特色小吃也不少,在浙江你能吃到东北菜、武汉小吃、四川火锅,等等。于是当有人来杭州旅游,很难再找到一家当地特色的美食店,在杭州吃并不新鲜的温州海鲜,吃并不好吃的武汉美食,吃并不地道的东北锅包肉。人再问起:“杭州有什么好吃的么?”脑袋里再也想不起什么,只能回一句:“噢,海底捞不错。”

以前在路上最常见到的通常是那些品牌服装店,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除了服装被统一,饮食也开始统一,在不同的城市,那些被誉为具有独特性的商品,在任何地方都能看到、买到。每个人都在「打卡」所谓的「网红店」。从某种角度来说,当一家店成为「网红」的那一刻起,也就失去了其独特的价值。

就像有人在一些社交平台上吐槽:

本来去到一个陌生的城市住进民宿是一件新奇且开心的事,但现在绝大部分的民宿长得都差不多,即便是 Airbnb 上的房子也是如此。

除了吃喝玩乐,人们的见识也被统一。在国民级产品的作用下,近十亿人的所见所闻也在逐渐趋同,所有人都在模仿最火的那个段子,只要你长时间盯着它看,那么在之后的时间里你会持续看到更多人在模仿这类视频 —— 肢体、动作一致,就是换了副面容,以及背景。上一次见到这样的情形,还是在宗教仪式上。

当然,杭州有好吃的地道美食么?肯定有,但是它们在你手机应用里最末尾的位置,或者根本就不存在于那些应用里。你需要自己去发现,而不是等着别人给你「推荐」,当推荐成为常态,成为自己生活的习惯,那你吃到的东西,也是别人吃到的;你穿的衣服,也是别人在穿的;甚至你的所见所闻,也跟别人是一样的。

这没什么问题,问题在于,这些东西给了我们一种错觉,让我们自以为处在世界的中心,想要什么都触手可得,以至于让思想变得狭隘。而身体的丰富性让人忘了反思思想的丰富性,他们觉得这是等同的。于是,一三五线的人住在同一个「城市」,打开同一个产品看着同样的新闻资讯,玩着同一款热门游戏,所有人都以为自己见到了世面,但没认识到,其实每个人都在经历着这一切。许多在一线城市的人会产生某种幻觉,觉得自己活在科技发展的前沿,享受着其他地方没有的「科技特权」。但事实是,你与别人并没有什么区别,不要有那种所谓的优越感。

就像近段时间爆火的 chatGPT,已经有人通过开放的接口生成许多可用的小工具,如输入关键词生成小红书风格的文案、知乎风格的回答,甚至是 B 站风格的视频脚本,等等。使用这些工具不再具有门槛,存在门槛的是那些想法,以及你能想到哪些「关键词/句」,这考验的是你脑袋里有多少东西。就像那些被推荐的美食。

真正的差距,会在其他地方凸显出来:对生活的理解,对文化的传承,对经典的思考。无论是书还是影视,亦或是其他文化作品,看得多不再是独有的标准,因为有些人一天就能听十本书的解读,二十部电影的解说。往后考验的,是对一本书,一件事,一个问题的理解深度,而不是读过多少本书,知道多少件事,以及脑袋里有多少个浅薄的问题。

除了口味、审美,人的见识也逐渐统一,原本存在于物理距离上的文化多样性在逐渐消失。同时消失的,还有深度。


相关阅读

  • 伍泽生:清明祭

  • 一  清明节,对于离开村庄寄居在城市的农村人,特别是那些父母已经离世的,它就像一根绳,一头系在心上,一头系在故土。每年清明节临近的时候,那根绳便在慢慢收紧,变成了一根弦,不断弹
  • 上课不是演戏,教研不能只剩下“磨课”

  • ▲ 学生们正在上课(图文无关)。(新华社记者 陈欣波 / 图)全文共1204字,阅读大约需要3分钟一堂好课更像是一次探险旅行,旅途中发现你预想不到的风景,那才是课堂上最美的景观,这才是
  • ChatGPT刷屏中场:觉远和尚(暂时)成不了王语嫣

  • 来解释一下标题:无需过多赘述去年11月底面世的ChatGPT风靡全球的现象。随着各方言论不断流出,人们从最初的新奇,到了几乎覆盖全行业、撬动所有利益攸关方的讨论。就像一颗兴奋
  • 线下复试最容易出彩的三类学生!

  • Hello,这里是春天花花优质研很多院校已经官宣线下复试,那线下复试什么样的学生最容易出彩呢,快往下看,记得收藏,好好表现哦~另外,大家复试前一定要给老师发邮件哦,先混个脸熟,老师到
  • 关于人性的15个真相

  • 真正的平庸,并不是在社会上无所成就的平庸,而是精神和灵性上的空泛,一种内在的荒芜。关于人性的15个真相来源/网络 01 人可以防御他人的攻击,但对他人的赞美毫无抵抗力。——弗
  • 春雷响 万物长 |深圳风物·惊蛰

  • 春雷始鸣 万物新生今日(3月6日)惊蛰雷声响 春雨到仿佛在用一种高调的姿态告诉我们万物生长就是现在惊蛰一年中最响亮的节气闪雷撕破天空仲春拉开序幕天地至此醒了 也暖了这天

热门文章

  • “复活”半年后 京东拍拍二手杀入公益事业

  • 京东拍拍二手“复活”半年后,杀入公益事业,试图让企业捐的赠品、家庭闲置品变成实实在在的“爱心”。 把“闲置品”变爱心 6月12日,“益心一益·守护梦想每一步”2018年四

最新文章

  • 消失的不只是多样化

  • 去年我写了一段话,大意是:现在的工具已经非常强大,每个人都能轻易使用,所以文化素养的重要性在未来会更加凸显。我试着用这篇文章解释下这句话的意思。最近经常出门办事,最大的感
  • 总监:你的文字排版和配图毫无关联

  • 写前叨逼叨:一个版面里的元素就像一个人的外在打扮,各个部分都应该是搭配的、协调的。我看过很多设计新手的排版作品,发现很多作品都会有“不够整体”的问题,什么是不够整体呢?最
  • 如何看待5%的GDP增长目标?国家发改委解读

  • 图片来源:人民视觉记者|辛圆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赵辰昕周一表示,今年政府工作报告设定的5%左右的年度GDP增长目标符合中国经济运行走势和发展规律,也有利于引导各方面更加注重提高
  • 互联网设计师的终极难题:35岁以后还能干什么?

  • 在2019年的时候,困扰设计师的问题:如何进入更好的公司,进入更好的团队,做更好的项目。而在2023年的当下,困扰设计师的问题:如何避免被裁员,35岁后半场如何应对被职场抛弃。从2021年
  • 1158万高校毕业生如何稳就业?

  •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界面新闻记者 |程大发界面新闻编辑 |翟瑞民2022年3月5日,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在北京开幕,当天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2023年主要预期目标中,包括城镇新增就业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