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粉丝

我们一直在努力
当前位置:首页 > 财经 >

外需走弱、订单下降为当前外贸主要矛盾,恢复和扩大消费是今年优先重点

日期: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收集编辑:21世纪经济报道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缴翼飞 北京报道

2月2日下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2022年商务工作及运行情况。2022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44万亿元,与2021年基本持平;货物进出口突破40万亿元大关,达到42.1万亿元,增长7.7%;货物进出口突破了40万亿元大关,达到42.1万亿元,增长7.7%;全年对外非金融类直接投资7859.4亿元,增长7.2%。

商务部副部长郭婷婷在对2023年商务工作进行部署时指出,今年将着力恢复和扩大消费,推动外贸稳规模优结构,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资,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大力提振市场信心,推动商务高质量发展,为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提供重要支撑。

外贸主要矛盾已转变为外需走弱

商务部对外贸易司司长李兴乾在会上介绍,去年以电动汽车、光伏产品、锂电池的“新三样”出口产品为代表,中国高技术、高附加值、引领绿色转型的产品成为出口新增长点。2022年,电动汽车出口增长了131.8%,光伏产品增长了67.8%,锂电池增长了86.7%。

不过,李兴乾提醒,进入2023年,全球经贸形势变得极其严峻,下行压力明显加大。我国外贸领域的主要矛盾,从去年的供应链受阻、履约能力不足,已经转变为当前的外需走弱、订单下降。

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最新预计,2023年全球经济增速将放缓至2.7%,且有25%的概率增速会低于2%。按IMF总裁克里斯塔利娜·格奥尔基耶娃的判断,2023年将至少有三分之一的国家陷入经济衰退。经合组织(OECD)的预测更加悲观,认为2023年全球经济增速可能只有2.2%。

商务部研究院国际市场研究所副所长白明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分析,我国外贸正在面临强大的竞争压力,包括成本上升、转型升级以及来自东南亚国家的竞争,尤其会使我国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出口承压。在外需整体萎缩背景下,2023年国际市场“分蛋糕”之势必越发激烈。随着我国疫情政策的优化调整,我国外贸经济有望加速恢复。在2022年前高后低的基数效应下,预计2023年出口增速可能前低后高。中国需要抓紧时间加大力度稳外贸,才能争取先机。

“商务部已经明确,把‘强化贸易促进,密切供采对接’摆在优先位置来抓,全力支持外贸企业抓订单、拓市场。”李兴乾表示,2023年将重点落实好四项举措:一是强化贸易促进。密切供应商和采购商对接,稳住出口贸易。要全面恢复举办广交会等一系列国内出口展会线下展。同时,全力支持外贸企业参加境外各类专业展,从而创造更多的贸易机会。二是合理扩大进口,密切同贸易伙伴的合作关系,发挥中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扩大各国优质产品进口,从而稳定全球贸易供应链。三是深化贸易创新,促进跨境电商、海外仓等新业态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四是稳定外贸产业基础,持续优化外贸产业结构,在做强一般贸易的同时,支持加工贸易向中西部、东北地区梯度转移,升级发展。

推动合理缩减外资准入负面清单

商务部最新数据显示,在2021年两位数增长的基础上,2022年吸收外资继续保持稳定增长,实际使用外资以人民币计首次突破1.2万亿元。按可比口径同比增长6.3%。以美元计达到了1891.3亿美元,增长8%,引资规模依然保持了世界前列。

商务部外国投资管理司负责人孟华婷在会上表示,去年以来,商务部会同有关方面发布了新版《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出台了促进制造业引资、鼓励外资研发中心发展等一系列专项政策。今年将全力推动相关政策落地开花,并将根据中央部署,再推出一批政策措施。存量政策和增量政策叠加发力,将给外资企业带来更多的获得感。

在白明看来,鼓励外资的专项政策越来越多,不仅向外界传递出中国大门不会关闭的信号,而且在今后会越来越开放。目前的外资投资项目既包括重大的基础设施投资,也包括制造业转型升级投资,投资领域范围继续扩大,将进一步打开外资进入中国市场的空间,增强外资参与中国经济实现共同发展的愿望和能力。

“过去三年,由于疫情影响引发的跨境人流、物流受阻,是外商投资遇到的最突出问题。当前,随着疫情防控进入新阶段,跨境往来逐步趋于正常化。近期有不少地方已经纷纷走出去开展招商引资活动,相信今年会有更多的外资项目落地中国。”孟华婷表示,2023年将着力在“扩增量、稳存量、提质量”三方面发力,将推动合理缩减外资准入负面清单,加大现代服务业领域开放力度。依托重大经贸展会和各类投资促进机制,支持各地“走出去”“请进来”相结合开展招商引资活动,推动更多外资标志性项目落地建设。继续发挥外贸外资协调机制重点外资项目工作专班作用,同时,积极引导外资投向先进制造、现代服务、节能环保、科技创新等领域以及中西部和东北地区,持续加大高技术产业引资力度。

统筹开展全国性消费促进活动

随着外需疲弱的压力逐渐显现,加快内需回暖正在成为当前经济工作的重点。无论是1月30日召开的全国商务工作电视电话会议,还是当天召开的新闻发布会,都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了优先位置。

商务部市场运行和消费促进司司长徐兴锋在会上介绍,今年春节期间消费呈现出良好势头,全国重点零售和餐饮企业销售额比去年农历同期增长6.8%。

同时,非制造业景气水平也实现触底回升。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1月份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4.4%,比上月上升12.8个百分点,重返扩张区间。

“中国消费的拐点已经出现,并且进入了上升的通道。”中国贸促会研究院副院长赵萍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疫情对商业、服务业影响最大的时期已经过去,社会活动和人员流动有序展开叠加春节需求集中释放促成了非制造业回升。防疫政策优化的一个多月以来,供给端首先发力,不断提升商品和服务质量水平,打通供给端的卡点、堵点,提高供需结合匹配度,部分消费市场出现了大幅回暖的情况。

徐兴锋表示,后续将对已出台政策的落实情况进行督促检查,聚焦汽车、家居等重点领域,推动出台一批新的政策,把政策的成效发挥到最大。同时,商务部已经把2023年确立为“消费提振年”,将统筹开展全国性消费促进活动。

尤其是在汽车领域,徐兴峰表示,后续将推动汽车消费由购买管理向使用管理转变,开展形式多样的汽车促消费活动,稳住新车消费增量,特别是支持新能源汽车消费,引导各地在牌照、充电、通行等各个方面,进一步优化新能源汽车使用环境。

21世纪经济报道注意到,虽然国家层面的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已经在2022年底结束,但在2023年开年一个月的时间内,上海、浙江、河南、山西、云南、吉林、沈阳、海南等十余个地方省市又发布了新的促进新能源汽车消费政策。比如,河南将购车补贴政策延续至2023年3月底,上海也延续了最高10000元的新能源车置换补贴,黑龙江则是发放6亿元政府消费券,鼓励省内汽车生产企业开展让利促销活动。

此外,商务部正在加快建设完善全国性的二手车信息查询平台,修订《二手车流通管理办法》,通过二手车盘活3.19亿辆汽车存量市场,促进汽车梯次消费,健全报废机动车回收利用体系,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开展汽车以旧换新,促进汽车循环消费。

对于2023年,中国汽车工业协会预计2023年新能源汽车销量可以实现30%-40%的增长,中国有望成为全球首个跨入新能源汽车年销量千万辆时代的国家。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则预计,2023年总体狭义乘用车销量2350万辆,其中新能源乘用车销量有望达850万辆,渗透率36%,同比增速超30%。

相关阅读

  • 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新年有这些支持举措

  • 自主创业有哪些帮扶政策?打击就业歧视、虚假招聘、“黑职介”有哪些部署?针对毕业生关切的诸多就业问题,人社部门为毕业生送上新年就业支持政策“礼包”。跟教育小微一起来看

热门文章

  • “复活”半年后 京东拍拍二手杀入公益事业

  • 京东拍拍二手“复活”半年后,杀入公益事业,试图让企业捐的赠品、家庭闲置品变成实实在在的“爱心”。 把“闲置品”变爱心 6月12日,“益心一益·守护梦想每一步”2018年四

最新文章

  • 2022年全国汽车商品进出口总额同比增11.7%

  •   中新经纬2月2日电 据“中汽协会数据”微信号消息,2022年全国汽车商品进出口总额同比增11.7%。  具体来看,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整理的海关总署数据显示,2022年12月,与上月相
  • 快收藏!2023河南各地元宵节好去处

  • 过了元宵节,才算过完年。面对即将到来的元宵佳节,河南各地精心准备了丰富多彩的文化娱乐活动。逛庙会、看花灯、耍狮子……应该去哪里共度元宵佳节美好时光呢?大河网记者为你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