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粉丝

我们一直在努力
当前位置:首页 > 财经 >

【第四届国医大师列传㉔】姚希贤:衷中笃西攻肝胃两病

日期: 来源:中国中医收集编辑:
本公众号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官方微信,如果您还未关注,请点击上方蓝色“中国中医”进行关注


内容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记者:高继明 通讯员:陈世文



姚希贤,1929年4月生,河北衡水人,中国民主同盟盟员,第九届全国人大代表,河北省政协第六、七届常委。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高徒导师,河北省中医院特聘专家。1955年毕业于河北医学院(现河北医科大学)医学本科。在临床中以瘀血证、调畅气机立论研制“益肝康”“胃忧康”治疗慢性肝炎(病)、慢性胃炎萎缩性病变获得良好疗效。


天光将亮,鸡鸣渐起,当这座城市的人尚未睁开惺忪的睡眼,河北省中医院名医堂的“鉴微阁”诊室就已传出了开门声。


“啪嗒”一声开关响动,明亮的灯光瞬间照亮楼道中的身影,正如这间诊室的主人屡次用他那精妙的医术为患者驱散疾病阴霾那样——干脆且充满力量。


94岁的国医大师姚希贤又一次早早地来到诊室,身姿挺拔地坐在诊桌旁等待着今天的第一位患者。


“比患者早到诊室”,是姚希贤几十年如一日的习惯;“为更多的老百姓看病”,是姚希贤一贯的坚守。


姚希贤(前排右五)与学生合影。


01
少年立志 破除艰辛循医道


燕赵之地,岐黄沃土。在这片广阔的土地上,医卫人才辈出,姚希贤赫然在列。


翻看姚希贤的行医经历,自能体会其中的辉煌与艰辛。但没人知道,故事的开始,源于一个少年最质朴的坚守。


1929年,姚希贤出生在河北省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在百姓普遍衣食不足、缺医少药的年代,姚希贤也早早地体会到了生命的可贵。作为家中长子,亲眼目睹了年幼的弟妹得不到妥善医治而离开人世,在悲伤之余,“治病救人”的想法也在姚希贤的脑海中深深扎下了根。


怀揣着行医的梦想,8岁的姚希贤以“程门立雪”的精神打动了行医的叔叔,为他进行了中医启蒙。这是一段充实的日子,采药、炮制、跟诊,姚希贤在叔叔的指导下初窥中医门径。


但好景不长,1942年,由于战乱的影响,姚希贤举家迁往北京谋生,跟随叔叔的学习被迫中断。


时局的动荡,让原本平静生活起了波澜,而命运似乎也在考验这个志气满满的少年。由于过度劳累,姚希贤的父亲不幸患了肾炎,家中积蓄全部充作了医药费。一贫如洗的家境,甚至无法再继续支持姚希贤完成学业,学医的梦也再次变得遥不可及,但他没有选择放弃。


没有钱,就半工半读,卖肥皂、做木匠、当家教,姚希贤不但撑起了自己的求学梦,更是撑起了家庭的半边天;没有机会学医,就去诊所帮工,耳濡目染学习老师的诊病方法。“披星戴月”是少年姚希贤最真实的生活写照。


功夫不负有心人,聪敏好学的姚希贤很快得到了当地名医孙瑾广的认可,慧眼识人的孙老师惊讶于姚希贤不薄的中医功底,于是为他破例讲解疑难问题,并让他利用假日到门诊学习;而姚希贤所就读的中学,也因他成绩优异而免除了学费。


宝剑锋从磨砺出。艰苦的生活没有让姚希贤退缩,反而给了他愈战愈勇的气魄和求知若渴的学习信念。1950年,姚希贤凭借自己不懈的努力被河北医学院录取。


姚希贤十分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求学机会,五年的大学生活,让姚希贤完整地接受了西医学系统教育,与此同时,他也没有放弃对中医的探索。


在他的认知里,中医和西医都是治病救人的良策,如果能将二者结合运用,也许会碰撞出更奇妙的火花。


02
初出茅庐 融汇中西探良策


1955年,姚希贤大学毕业,被分配到河北医学院附属医院(现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工作。


同年,卫生部中医研究院(现中国中医科学院)正式成立,全国首届西医离职学习中医研究班开设。熟识两套医学理论的姚希贤在临床中如鱼得水,他积极承担起了医院内“西学中”桥梁的工作,一方面跟随名老中医继续深造,另一方面学以致用,率先在全院推广针灸治疗。


“中医、西医两条腿走路”让姚希贤在临床诊疗时有了更多的选择。


他发现,在治疗一些亚健康症状时,如“梅核气”“呃逆”“阴虚内热”“五心烦热”等症,患者自觉痛苦,但找不到器质性损害,西医治疗无从下手,用中药调理效果就很好。而在处理一些急症、重症时,西医治疗则靶点明确,常有药到、术到病除之效。


在一次为危重患者诊病时,患者出现了高烧、腹痛、血水样便、意识障碍等表现。姚希贤仔细询问了病史,并检查了病人的粪便,最后诊断为“嗜盐菌属感染致胃肠型食物中毒”,予患者芍药汤、犀角地黄汤加减,中西医结合诊疗令人满意。


自此,“中西医结合”的广阔天地在姚希贤面前掀开了一角。


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姚希贤所在的医院接收了许多患有慢性肝炎、肝硬化腹水的患者。


在治疗过程中,姚希贤观察到,有时单纯的西医治疗无法收到让人满意的疗效,但肝硬化腹水所表现出的腹部胀大如鼓、皮色苍黄、腹筋暴露等表现,与中医“臌胀”高度相似。


抓住了这条“线索”,姚希贤积极组织优秀的医疗力量,成立专门的肝炎门诊 , 一方面向名老中医请教,精心研究中医组方、辨证论治;一方面参考国外先进治疗方法,采用腹水回收等方式为患者解决病痛。在姚希贤的反复摸索下,一套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硬化腹水的方案落实临床,不少接受治疗的患者病情好转。


此后,姚希贤又利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对患有流行性乙型脑炎的患儿展开救治,同样大幅度地降低了患儿的死亡率。


正是这两段特殊的经历,让姚希贤头脑中的中西医两种思维模式发生了激烈碰撞、融合,也更加坚定了他走中西医结合道路的信心和决心。


03
衷中笃西 潜心学术克难题


在尝到了中西医结合治疗疾病的“甜头”之后,姚希贤很快又开始了新的思考。


他发现,中医西医虽然分属于不同的医疗体系,治病理念有所不同,但二者治病救人的目的却是一致的。


这意味着,中医学和西医学在大方向上并没有相互排斥,那么,“各取所长,为我所用”也就有了出发点和落脚点。


20世纪80年代,我国病毒性肝炎感染者激增,由此引发的慢性肝病患者也不在少数。


而根据传统的认知,一旦病毒性肝炎发展成慢性肝病,就有可能走上一条慢性肝炎、肝纤维化、肝硬化、少数癌变的不归路。


彼时,国际上针对肝炎病毒的抑制研究已初见成果,随着干扰素、核苷类药物如拉米夫定(LAM)及恩替卡韦(ETV)等抗病毒药物投入临床,肝炎病毒活跃复制的问题得以控制,但对于此类病毒导致的慢性肝炎、肝纤维化病变等,西医始终没有良策。


面对业内公认的慢性肝病治疗学术难题,姚希贤坚信可以用中西医结合疗法破局。


姚希贤通过大量的临床实践与数据分析,将西医前沿研究中提到的有关病毒性肝炎的病因、病理、症状、诊断、鉴别、治疗、预后等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并与中医古籍中所载的相关症候进行推演、联系。


最终他以“瘀血证”立论,将祖传治疗肝病的有效药“益肝丸”二次研制,开发为具有抗肝纤维化作用的中成药“益肝冲剂”。


1985年,该药通过了312例切实有效的临床观察评估,获河北省批准投放市场,由于效果显著,该研究成果还获得了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


1988年,姚希贤继续潜心学术研究,基于大量临床和病理学研究,将原本的“益肝冲剂”进行拆方、筛选,通过重用丹参、黄芪和一组活血化瘀药,研制出了疗效更为确切的新一代中药——“益肝康”,并获国家发明专利。


临床研究显示,“益肝康”对消除肝纤维化、肝脂肪变性、炎症、坏死的疗效确切,总有效率高达82.1%~88.3%。该药能有效缓解症状、降酶、恢复肝功能,82.6%的炎症、坏死改善,肝纤维化逆转的总有效率更是高达92.8%。


为把这一中西医结合的科研成果推向世界,姚希贤出版专著《肝纤维化的基础与临床》,为学界攻克肝纤维化、肝硬化等疾病作出了突出贡献。


此后,姚希贤充分发挥中西医结合的诊疗优势,针对多种消化系统难治病攻关克难,他研制出的“胃忧康”、中药“灭HP四联疗法”,提高了幽门螺杆菌的根除率,对慢性胃炎、萎缩性病变亦有良效。


此外,他还积极针对泄泻、疫毒痢、臌胀大出血等病症展开探索,在国内较早提出了“急性消化病”概念,并撰写了《急性消化病学》一书,开创我国对急性消化病诊治研究的先河。


04

砥志研思 倡导集中西精粹的“中国医学”


工作中的姚希贤不仅是一位技精德诚的好医生,也是一位坚定的中医传承者。他认为,中医学是国粹瑰宝,是以《周易》为哲学理论、以《黄帝内经》为理论基础的智慧医学,具体影响了中医学的脏腑、经络、阴阳气血、病因、病机、病理以及诊断、辨证论治、药物、方剂的应用与发展。认识和理解中医,须把握其独特的思维,如“阴阳五行”是其辨证医疗体系的理论基础,阴阳五行相生、相克、相乘、相侮以及传变等,是用以说明人体组织结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以及并发症的诊断、治疗的医学思想,体现了辩证唯物法,其科学性不容置疑。


作为一名学贯中西的医务工作者,姚希贤深知“中西医并重”的价值所在。


他说,我国有中医、西医和中西医结合三种医学形式。其中,中医学是形象思维的辨证医学,而西医是逻辑思维的对因修复医学,二者各有所长及不足。因此,中西医应相互补充、协调发展,打造具有中国特色的中西医结合卫生健康发展模式,而倡导、创建集中西精粹的“中国医学”,完善“中国医学”体系,即是打造以中医为本的中西医结合大医学体系。


在临床中,他主张“辨病与辨证相结合”的诊疗原则,藉以改变“西医只知病而不知证,中医重辨证,而忽视或不谋求是何种疾病”的不足。


姚希贤认为,对于医务工作者而言只有既知病又知证,方可在治疗上做出“适中则中,宜西则西,中西医结合疗效佳者则中西医结合治疗”的决断,才能实现“优化”治疗。


“例如慢性乙型肝炎的病毒控制要靠西医,而对病毒导致的慢性肝炎、肝纤维化病变要靠中医治疗,二者结合才能收获良效。中西医并重既是临床治病的一种战略原则,又可作为一种临战战术。办法多了,临床疗效提高了,这是能促使医学发展、造福人类的大事、好事。”


谈到“中国医学”体系的构建,姚希贤认为,中西医结合方向明确,但不可预设终点,需要长期艰辛的探索实践。


“探索实践”人才队伍是有力的保障。


身为学科带头人,姚希贤从不仅仅满足于临床工作的发展,还格外注重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


他曾多次在公开场合中强调“中西医结合工作者是‘中国医学’的重要创造者,担负着未来希望”。


为了切实提高中西医结合科研水平、培养出更多高水平的中西医结合人才,早在20世纪80年代,姚希贤就萌生了筹建中西医结合研究实验室的想法。


没有实验场地,姚希贤把自己的办公室腾出来养动物、做实验;科研经费不足,姚希贤就省吃俭用自掏腰包做课题。


经过了前期艰辛的积累和不懈努力,1986年,姚希贤带领团队依托河北医学院第二医院消化内科创建了河北省首个“中西医结合消化病实验室”,而该实验室也不负众望,完成了三项课题研究,部分项目填补了河北省空白。


在这之后,姚希贤干劲更足了。


1987年,姚希贤开始带教硕士研究生。


1997年,姚希贤带领团队获评国内内科消化专业河北省首个临床博士授权点,他担任博士生导师。


1998年,他筹集资金,创建了拥有肝病、基因病理和分子生物学等8个实验室的河北省消化病研究所并担任所长。


两年后,河北省消化病研究所被评为河北省消化内科重点实验室,他又被批准为博士后导师。


至今,姚希贤已培养出中医高徒,博士、硕士研究生48人,5位高徒正在培养中,建立起一支结构合理、具有较高水平的医疗、教学和科研梯队。


而他的学生们也早已成长为医疗行业的骨干力量,其中不乏科室主任、主任医师、教授、学科带头人等,他们在各自的岗位上发光发热,用所学医术为人民卫生事业不断作贡献。


姚希贤(左三)带领博士为病人查体。


05
德业并进 心怀大爱的“平凡”医生


“我们心目中的姚教授是慈父、又是恩师。学术上,他教我们做学术先做人,严谨、认真;业务上,他教我们德业相济,患者至上;生活上,对我们关怀备至。”


在近70载的执教行医之路上,姚希贤所获荣誉数不胜数,但他从不骄傲自满,不论是被评为先进工作者,还是获得其他殊荣,走下领奖台,姚希贤永远都是那个面容慈爱、心怀大爱的“平凡”医生。


查房、门诊、会诊,无论遇到什么患者,他都热情接待,认真诊治,对远道而来的农村患者,他更是关心备至,让患者少花钱、治好病。


多年来,他冒着被传染的危险抢救了无数个肝病患者,治疗病人十多万人次,抢救急危重症一万余人。


“德者业之本,业者德之著。”是姚希贤的座右铭,也是他对学生的谆谆教诲。


在教学中,姚希贤从来都不会苛责学生,他总是能够发现学生的特长,然后因材施教、倾囊相授。


“医命之道,贵在专深”,姚希贤带教时总反复强调,做他的学生,一定要深入系统学习中、西医经典和精深、高端前沿的知识,还要注重实践和总结,继承发扬中、西医学之长,“两手都要硬”方能成为一名合格的临床医生。


姚希贤说,年轻时的他爱好很多,排球、垒球、单双杠样样行,木匠活做得也很棒,后来因为忙,这些爱好都舍弃了。


他总觉得时间不够用,就连出差坐车的时间都拿来看书、查资料或给学生改论文。


为了诠释“医生”“老师”这两个神圣的身份,姚希贤奉献了自己的全部精力,94岁高龄,他仍持杖、坐轮椅为病人看诊、为学生讲学。


在治学方面,他也一向都是身体力行、以身作则,让学生们钦佩不已。


多年来,姚希贤博采众长、笔耕不辍,即使临床工作再忙碌,他仍就抽出休息时间撰文著书:出版《病毒性肝炎》《肝纤维化基础与临床》《衷中笃西消化病治疗学》《衷中笃西内科病证治疗学》等四部专著;主编《临床消化病学》《疾病诊治大典》《急性消化病学》《最新内科诊治手册》,共计近700万字。他为我国中医药事业的传承发展留下了宝贵的文字资料。


被问到接下来的计划,姚希贤说:“奋楫笃行践初心,我要和我的学生们为更多的老百姓看病,还要为国家的中医药人才培养贡献更多的力量,努力吧!”

【相关阅读】

【第四届国医大师列传㉓】林天东:琼州经方流派掌门人

【第四届国医大师列传㉒】李文瑞:精研医理的中西医结合学家

【第四届国医大师列传㉑】孙申田:龙江针灸领航人

【第四届国医大师列传⑳】皮持衡:赣鄱大地的“肾病”斗士

【第四届国医大师列传⑲】何成瑶:身心同调“妇科圣手”

【第四届国医大师列传⑱】陈民藩:闽派肛肠学科领路人

【第四届国医大师列传⑰】王自立:陇原上的脾胃大家

【第四届国医大师列传⑯】张静生:良术济世治痿证

【第四届国医大师列传⑮】王晞星:“和”法治肿瘤,“加”法过人生

【第四届国医大师列传⑭】严世芸:探传承新路 领“各家”风骚

【第四届国医大师列传⑬】施杞:中医骨内科学奠基人

【第四届国医大师列传⑫】丁樱:河南中医儿科拓路人

【第四届国医大师列传⑪】南征:“消渴”大家 抗“艾”斗士

【第四届国医大师列传⑩】王新陆:现代病血浊理论开创者

【第四届国医大师列传⑨】陈绍宏:重症圣手,急症先锋

【第四届国医大师列传⑧】王永钧:中西医结合肾病治疗领航者

【第四届国医大师列传⑦】韩明向:明振兴内科志愿 向虚瘀理论笃行

【第四届国医大师列传⑥】王庆国:燕京刘氏伤寒学派“掌门”

【第四届国医大师列传⑤】翁维良:躬身为民为良医,活血化瘀领风潮

【第四届国医大师列传④】余瀛鳌:文献巨擘 临床妙手

【第四届国医大师列传③】肖承悰:萧氏妇科的“侠女婆婆”

【第四届国医大师列传②】陈彤云:京城皮科的“最美”传奇

【第四届国医大师列传①】张伯礼:铁骨捍中医 柔肠为人民


编辑:董俊彤


中国中医

微信号:satcm01

相关阅读

  • 【青年岐舰店 】少年,该看书啦!

  • 假期即将过去学校生活即将来临想要提升自己惊艳所有人还不打乱学习生活节奏吗?小编真的找到了两全其美的办法!总有一些好书好看又能涨知识总有一些好剧上头还不落学习了解一下
  • 芳草百味 | 两位国医大师都曾对这味药青睐有加

  • 中医小讲堂《芳草百味》栏目由广东省中医院携手广州新闻资讯广播联合推出。五指毛桃主持人:春天到了,虽然今年广州的春天雨水并不多,但依旧很多人都会感觉有气无力,容易犯困,湿气
  • 中国医科大学对我院进行临床实习专项督导检查

  • 2月15日上午,为强化临床实习带教质量,了解临床实习实际带教情况,中国医科大学教务处副处长于宏,学生处副处长祝海霆,教务处孙吉宁、冯迪,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估处关雪,学生处石宇,校级

热门文章

  • “复活”半年后 京东拍拍二手杀入公益事业

  • 京东拍拍二手“复活”半年后,杀入公益事业,试图让企业捐的赠品、家庭闲置品变成实实在在的“爱心”。 把“闲置品”变爱心 6月12日,“益心一益·守护梦想每一步”2018年四

最新文章

  • 优!稳!新!力!畅!深!

  • 来源:经济参考报记者:孙韶华、张莫、王璐制图:潘悦、王奇开年以来,神州大地人流、物流、资金流明显活跃了起来,大街小巷里烟火气在升腾。春回大地,万物萌发,一派抢抓机遇、力争“开
  • 一图读懂中医药振兴发展重大工程实施方案

  • 本公众号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官方微信,如果您还未关注,请点击上方蓝色“中国中医”进行关注内容来源: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官网编辑:董俊彤中国中医微信号:satcm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