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粉丝

我们一直在努力
当前位置:首页 > 财经 >

如何实现环加成反应中的4+2+1=7(而不是5)?

日期: 来源:X-MOL资讯收集编辑:


许多具有生物活性的天然产物含有七元环和八元环结构。但七元环和八元环属于有机化学中合成难度非常高的中环体系,到目前为止合成这两种环系的方法和策略比较有限,因此发展新的合成七元环和八元环的反应一直是有机化学反应发展领域中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这也是北京大学化学学院余志祥课题组的研究课题之一。余志祥课题组前期发展了合成八元环的[5+2+1]和[7+1]反应,并将[5+2+1]反应用于多个天然产物的合成。最近,他们在合成七元碳环上取得突破,发展了一种新的[4+2+1]反应。该文章以全文形式发表在J. Am. Chem. Soc.上(图1c)。

图1. [2+2+1]和[4+2+1]环加成反应

理论上讲,化学家可以用1,3-二烯作为4-C组分,烯烃或炔烃作为2-C组分,CO作为1-C组分,通过金属催化的[4+2+1]环加成反应来直接构建七元碳环。但非常遗憾,早在2003年,斯坦福大学的Wender课题组就发现该反应在铑催化下得到的是五元环(图1a,通过[2+2+1]反应来实现,1,3-二烯仅用内侧烯烃作为2-C组分参与反应),而不是得到期望的七元环(图1a,通过[4+2+1]反应来实现,1,3-二烯作为4-C组分)。因此,“4+2+1”在这里并不等于“7”,而是等于“5”。这一“固有的反应选择性”的存在使得实现“4+2+1=7”的环加成反应成为金属环加成领域发展的难点。图1a中给出了这一难点的原因——生成五元环在动力学上有2.8 kcal/mol的优势(余志祥课题组计算结果,详见后续讨论和原文)。

余志祥课题组在2018年提出一种实现“4+2+1=7”的策略:将4-C组分变为烯-联烯(ene-allene)。利用1,3-乙酰氧基迁移原位制备烯-联烯,他们实现了铑催化的烯-联烯、烯烃/炔烃与CO的[4+2+1]反应(图1b,Angew. Chem., Int. Ed. 2018, 57, 15544)。他们也对反应机理进行了研究,认为联烯(allene)片段的配位为还原消除过渡态提供的稳定作用是实现[4+2+1]环加成反应的关键(J. Org. Chem. 2022, 87, 10576)。

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余志祥课题组提出通过释放亚甲基环丙烷的张力来改变上述反应的路径。经过实验探究,他们发现:若使用环丙基封端的二烯(cyclopropyl-capped dienes)为4-C组分,二烯、烯烃/炔烃与CO的环加成反应将会变为[4+2+1]反应(图1c)。同时,环加成产物中未参与反应的环丙基可以被进一步转化,以实现更加复杂分子的合成,如5/7/5、5/7/6和5/7/7三环骨架(图3)。

在完成底物1a的条件筛选后(详见原文),余志祥课题组使用5 mol % [Rh(CO)2Cl]2催化剂、1 atm CO、甲苯溶剂、0.1 M浓度和40 ℃反应温度作为最优条件研究反应的普适性(如图2)。对于不同芳基取代的炔烃底物(1a-1f),它们都能以较高的产率转化成对应的[4+2+1]产物(2a-2f)。当R1取代基变换成烷基或者取代烯烃时(1g-1j),该反应仍然拥有较为可观的产率。其中,对于反应物1g(R1= Me),其所需的反应温度需要提升至80 ℃。令人高兴的是,取代的二烯(1k-1m)也可以发生铑催化的[4+2+1]反应,这极大地拓展了该方法的应用范围。当底物中的桥联部分由氮桥变为氧桥(1n)或者二酯桥(1o)时,环加成产物2n2o也能以中等收率被分离得到。对于2-C组分是烯烃的底物(1p),相应的产物2p以42%的中等收率获得,但是其需要更高的反应温度80 ℃。同时,在克级规模的实验中,2p仍然拥有相似的反应收率45%。可惜的是,端炔反应物(1q)和增长碳链的反应物(1r)则具有较差的反应活性和结果。

图2. [4+2+1]反应的底物拓展。图片来源:JACS

随后,余志祥课题组选用产物2p,探索多种衍生化反应的可能性。例如,2p中的环丙基可以在TMSI的帮助下开环,也可以在Pd/C和H2的条件下发生还原。令人兴奋的是,经过双键氢化和Wittig反应,产物2p可以转化成分子内具有乙烯基环丙烷的化合物3c。该化合物可以发生镍催化的乙烯基环丙烷重排、铑催化的[5+1](余志祥课题组的反应)和[5+2]环加成反应,从而转化为具有5/7/5(3d)、5/7/6(3e)和5/7/7(3g)三环结构的分子。

图3. [4+2+1]产物衍生化探究。图片来源:JACS

为了深入理解环丙基对反应选择性的改变,余志祥课题组利用计算化学手段,对该反应的机理进行了详细研究。他们发现,该[4+2+1]环加成反应包括四个主要步骤:氧化环金属化、CO迁移插入、还原消除和配体交换。余志祥课题组的理论计算发现,[4+2+1]和[2+2+1]反应的选择性决定于中间体IN8的还原消除。对于Wender课题组报道的反应,[2+2+1]环加成产物对应的还原消除过渡态能量(24.3 kcal/mol)比[4+2+1]环加成产物对应的还原消除过渡态能量(27.1 kcal/mol)低了2.8 kcal/mol(图1a),因此,该反应主产物为[2+2+1]环加成产物,该结果与实验现象一致。那么环丙基的引入对上述路径会有怎么样的改变?他们发现,与普通二烯相比,环丙基封端对[2+2+1]环加成路径上的还原消除的活化自由能基本没有影响,它们具有类似的能垒,即25.9 kcal/mol和24.3 kcal/mol。相反地,环丙基的引入使[4+2+1]环加成路径上还原消除的能垒降低了7.0 kcal/mol(20.1 kcal/mol vs. 27.1 kcal/mol)。最终,[4+2+1]反应所需的能垒(20.1 kcal/mol,图4)低于[2+2+1]反应(25.9 kcal/mol),成为优势反应。余志祥课题组认为,该能垒的降低,来自于环丙基封端的二烯中亚甲基环丙烷片段的张力释放(strain release)。通过二甲基取代的二烯和环丙基封端二烯的氢化反应(图4中的小图)可以知道亚甲基环丙烷片段中扭曲双键的张力有大约12 kcal/mol。而在还原消除步骤中,亚甲基环丙烷片段变为普通环丙烷,会部分释放该张力(大约7 kcal/mol)。

图4. 反应选择性研究:[4+2+1],还是[2+2+1]?

总结

北京大学余志祥课题组发展了一种由张力释放控制的[4+2+1]环加成反应。在铑催化剂作用下,环丙基封端的二烯与炔烃或烯烃、CO发生反应,得到具有5/7双环结构和环丙基的分子(图5)。产物中的环丙基也可以被进一步衍生化,从而实现5/7/5、5/7/6和5/7/7三环结构的构建。理论计算研究证明:环丙基引入产生的亚甲基环丙烷片段具有大概12 kcal/mol的张力,它可以在[4+2+1]反应中的还原消除过渡态中得到部分释放,从而降低了[4+2+1]环加成的能垒,实现了选择性由[2+2+1]反应到[4+2+1]反应的转变。可以预见这一反应在未来七元环合成中会得到合成化学家的青睐。

图5. 余志祥课题组发展的[4+2+1]反应

本文的研究工作是在余志祥教授指导下由课题组的李晨龙博士、杨昱升博士和博士研究生周艺作为共同第一作者完成的,本科生段朝辰在底物拓展和产物衍生化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

原文(扫描或长按二维码,识别后直达原文页面):
Strain-Release-Controlled [4 + 2 + 1] Reaction of Cyclopropyl-Capped Diene-ynes/Diene-enes and Carbon Monoxide Catalyzed by Rhodium
Chen-Long Li, Yusheng Yang, Yi Zhou, Zhao-Chen Duan, and Zhi-Xiang Yu*
J. Am. Chem. Soc., 2023, 145, 5496–5505, DOI: 10.1021/jacs.3c00134

余志祥教授简介

教育和工作经历:
1987-1991,武汉大学,学士;
1994-1997,北京大学,硕士;
1997-2001,香港科技大学,博士;
2001-2004,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博士后;
2004-2008,北京大学,副教授,博导,理论和合成有机化学课题组组长;2008-现在,北京大学,教授,博导,理论和合成有机化学课题组组长。

研究方向:
余志祥教授主要从事于将理论计算和有机合成相结合来研究有机化学反应机理,发展有机合成方法,并将发展的有机合成方法应用于天然产物与药物分子的合成。目前已对Lu-(3+2)环加成反应,Corey-Chaykovsky反应,金属催化环加成反应,金属杂Claisen重排反应,卡宾的插入反应等三十多种化学反应的机理进行研究; 从理论和实验上发现和验证了[1,2]-质子迁移过程需要水和其它质子给体作为催化剂的重要现象;提出一种新的半定量的前线分子轨道方法来半定量地计算反应的活化能以及分子的亲核性和亲电性; 发展了合成不同环系的[3+2],[5+1],[3+2+1],[4+3],[4+2+1],[7+1],[5+2+1]等成环反应并将其中的一些反应用于多个天然产物的合成。

主要荣誉:
1. 药明康德生命化学研究奖-学者奖,2018;
2. 北京大学拜尔研究者奖,2018;
3. 教育部长江学者,2015;
4. 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指导导师,2012;
5. 中国化学会-Sci-Finder有机合成创造奖,2011;
6. 中国化学会-巴斯夫公司青年知识创新奖,2011;
7. 中国化学会-物理有机化学奖,2011;
8. 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008。

推荐阅读:
科研访谈 | 余志祥教授:“为激情和荣誉而执著。”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 化学 • 材料 领域所有收录期刊

相关阅读

  • 【有机】动态动力学不对称转化构建硅手性

  • 有机硅化合物在自然界中不存在,仅能人为创造。与从不饱和碳化合物的不对称转化构建碳手性的构建方法不同的是,不饱和硅化合物不稳定,原料来源较少,因此比较具挑战性。尽管酶或过
  • 春满复旦园!复旦2月科研成果上新 | 科研速递

  • 上新啦!复旦大学科研团队近期又取得了数项成果和突破小编为你整理了2023年2月部分科研成果快一起来看看吧!数学物理领域1. 物理学系周磊课题组揭示一般光学界面上光子自旋霍
  • 37张绝美化学反应动图!!!

  • 本文转自 顶刊收割机化学的神奇魅力可是不是随便说说的,神奇起来让人叹为观止。下面37张动图,在带领你领略化学之美的同时,也希望能帮助你理解这些化学现象。1 . 硫氰酸汞分解(
  • 全球首项核聚变领域国际标准源自“中国造”

  • 近日,全球首项核聚变领域国际标准-《反应堆技术—核聚变反应堆—核聚变堆高温承压部件的热氦检漏方法》(标准编号为ISO4233:2023)正式发布。该标准所涉技术成果是在科技部主
  • 新书推介 |《微型流化床:基础与应用》

  • 关键词 | 化工 流态化 微型流化床共 1269 字 | 预计阅读时间 5 分钟流态化科学技术已有百年发展历史,流化床是不可或缺的颗粒处理装备与颗粒转化加工反应器,广泛应用于能源、

热门文章

  • “复活”半年后 京东拍拍二手杀入公益事业

  • 京东拍拍二手“复活”半年后,杀入公益事业,试图让企业捐的赠品、家庭闲置品变成实实在在的“爱心”。 把“闲置品”变爱心 6月12日,“益心一益·守护梦想每一步”2018年四

最新文章

  • 如何实现环加成反应中的4+2+1=7(而不是5)?

  • 许多具有生物活性的天然产物含有七元环和八元环结构。但七元环和八元环属于有机化学中合成难度非常高的中环体系,到目前为止合成这两种环系的方法和策略比较有限,因此发展新的
  • 欧盟电力市场改革方案出台

  • 作 者丨彭强编 辑丨包芳鸣,张铭心作为欧盟新能源和工业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欧盟委员会的新电力市场改革方案在推出前和推出后都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在最新披露的电改方案中,欧
  • 【有机】动态动力学不对称转化构建硅手性

  • 有机硅化合物在自然界中不存在,仅能人为创造。与从不饱和碳化合物的不对称转化构建碳手性的构建方法不同的是,不饱和硅化合物不稳定,原料来源较少,因此比较具挑战性。尽管酶或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