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粉丝

我们一直在努力
当前位置:首页 > 财经 >

齐鲁工业大学《ACS AEM》:基于石墨烯/碳纳米管气凝胶的柔性应变传感器,用于可穿戴电子设备等

日期: 来源:材料分析与应用收集编辑:carbon_art

1成果简介 


柔性应变传感器在可穿戴设备和人机交互中有着广泛的应用。这些传感器表现出灵活的性能,这使得设备的结构可以适应广泛的应用场景。本文,齐鲁工业大学孙加振副教授团队在《ACS Appl. Electron. Mater》期刊发表名为“Fabricating Flexible Strain Sensor with Direct Writing Graphene/Carbon Nanotube Aerogel”的论文,研究提出一种低成本和精确的直接书写方法,通过使用制备的具有良好分散性的印刷油墨,挤出有序的片状物,控制多孔气凝胶结构,来制造三维石墨烯/碳纳米管应变传感器。

所制备的三维多孔气凝胶的形态是用冰模板法控制的。应变传感器可以通过封装PDMS前驱体获得,它显示了高拉伸性,在20%的拉伸应变下灵敏度为18.55。在20%的应变下反复拉伸900次后,它具有良好的稳定性。这项关于制造柔性应变传感器的研究可以为智能包装和可穿戴电子设备的应用提供一种简便有效的方法。

2图文导读  


图1.石墨烯/碳纳米管气凝胶柔性应变传感器制备流程


图2.(a、b)MWCNT,(c) rGO,(d) rGO:MWCNT = 1:0.1,(e) rGO:MWCNT = 1:0.2,(f) rGO:MWCNT = 1:0.3,(g) rGO:MWCNT = 1:0.4,(h) rGO:MWCNT = 1:0.5。


图3.(a) rGO的TEM图像,(b)rGO/MWCNT的TEM图像,(c)XRD图和(d)红外光谱。


图4.印刷的网格电极的表征


图5、制备的传感器性能


3小结 


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3D rGO/MWCNT应变传感器的低成本、结构可控的打印方法。该传感器对监测包装的开合和人体运动具有显著的效果,为应用智能包装和开发可穿戴电子设备提供了新的思路。


文献:

https://doi.org/10.1021/acsaelm.2c01338

往期精彩回顾
中科院苏州纳米所《Nanoscale》:大面积卷对卷印刷半导体碳纳米管薄膜,用于柔性碳基电子产品
浙江工业大学《Polym Compos》:基于三聚氰胺树脂泡沫模板的三维石墨烯/碳纳米管电磁屏蔽复合材料
电子科大《DRM》:新型氮自掺杂多孔层状碳,用于超级电容器

来源:文章来自ACS AEM网站,由材料分析与应用整理编辑。


长按,识别图中二维码,点击关注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材料分析与应用"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材料分析与应用,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获本网授权的作品,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材料分析与应用"。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② 本网凡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③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三日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相关阅读

  • 敲门招商!深圳光明迎来“欧洲新朋友”

  • 行者致远,拓者无疆!2月中上旬,10天的紧凑行程里,光明区委书记蔡颖率代表团“踏浪出海”,赴法国、德国、瑞士招商。作为春节后首个赴欧招商的深圳代表团,此次招商备受关注,成果喜人
  • 澳门27日起室外不要求佩戴口罩

  • 澳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应变协调中心((下称“应变协调中心”)26日发布消息称,澳门近2个月来疫情持续平稳,参考世界各地防控经验,应变协调中心27日起调整要求佩戴口罩的措施。应变
  • 解码“隐汗”!湘潭大学,牛!

  • 近日,湘潭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王秀锋课题组,开发出高灵敏度、快速响应、可连续监测且具有超疏水性的隐汗传感器,可为远程医疗服务提供数据参考。贴合在手臂上的柔性隐汗

热门文章

  • “复活”半年后 京东拍拍二手杀入公益事业

  • 京东拍拍二手“复活”半年后,杀入公益事业,试图让企业捐的赠品、家庭闲置品变成实实在在的“爱心”。 把“闲置品”变爱心 6月12日,“益心一益·守护梦想每一步”2018年四

最新文章

  • 2月真空,如何决断

  • ▼点击图片即刻抵达《吴开达策略知行》专栏,结合PPT听线上分享▼摘 要 导读:我们《1月,否极、泰来》中提示,随着疫情对经济冲击消退,结合普林格高频指标看复苏正在途中。目前经济
  • 罕见病不“罕见”,专家呼吁筛查很重要

  • 2月28日是第十六个国际罕见病日,今年的主题是“点亮你的生命色彩”。之所以被称为罕见病,是由于其发病率非常低。然而,全球已报道的罕见病超过7000多种,约占人类疾病的10%。我国
  • 专精特新V2.0——2023年专精特新年度展望

  • ▼点击图片即刻抵达《吴开达策略知行》专栏,结合PPT听线上分享▼摘要导读:2022年专精特新是反攻先锋,展望23年,政策体系已初步搭建,专精特新有望继续扩容提质,普林格复苏阶段2小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