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粉丝

我们一直在努力
当前位置:首页 > 财经 >

互联网人做投资的三大巨坑

日期: 来源:职人社收集编辑:鹿可Daisy

前段时间去新加坡,密集的跟一些互联网圈子的大佬聊了一下,发现通过期权获得财富后,这群人依然在投资路上有很多迷茫,踩过很多坑。


鹿可的 Daisy 是我的朋友,她创办的鹿可联合家办是专门帮互联网大佬做资产配置的,已经服务了大几十个大厂的早期成员/高管(包括职人社的一些朋友),她跟我分享了大家为什么会踩这些坑,以及专业视角上应该如何避坑。以下是Daisy给我分享的一些要点,我觉得很有参考价值,推荐给大家。


大厂早期成员在公司上市后主要会遇到三个共性问题:


第一,在公司上市后仍然从“做业务”而非“做投资”的角度看待公司,认为公司业务稳定,股价就会稳定,忽略了资本市场的规律;


例如腾讯、快手基本面变化不大甚至有好转,但腾讯股价却从 2021 年的高点711.9HKD 跌到 2022 年的低点 188.6HKD,快手股价从 2021 年的高点 417.8HKD 跌到 2022 年的低点 31.75HKD,中间的价差都是公司业务外的因子在影响,这些因子是什么?


第二,与金融行业存在巨大的信息差。互联网公司多在美、港股上市,很多人不了解国际金融市场上的信息和可用的工具,错过了保护自己资产的机会;


例如期权股票的税务怎么优化?可以用来保护资产下跌的期权策略是什么?在减持期可以高价卖出股票的DQ、卖call的方法是什么?怎么用?


第三,突如其来的财富让大家感到陌生,对如何正确地管理这笔资产没有概念,依然以“创业”的心态在操作这笔巨大的资产,缺乏风险管理、资产配置的意识。


例如因为集中持仓某些中概股,个人资产从500万美金跌到100万美金,在过去两年糟糕的大环境下,有规避这种风险的策略吗?除了集中持有自家公司或其他科技股,有其他获得高收益,但风险更低的投资选项吗?


这三个通病有什么解法?Daisy 也和我分享了鹿可的解决方案:


一、“做业务”和“做投资”是不同的

什么是“做业务”的逻辑?


做业务,就是只从公司自身出发来看公司的估值。在公司上市前,融资主要靠一级市场,也就是VC、PE等股权投资,而它们对互联网公司的估值主要是看公司的用户数据和GMV等业务数据。所以很多大厂的早期成员在公司上市后还是沿用这一套逻辑:公司业务推进的不错,估值/股价就会涨。


但是,在公司上市后的市值其实会受到更多因素的影响。打个比方,可以把公司的股价走势看成是一棵树。


树长得好不好取决于很多因素:土壤是否合适、树干是否强壮、枝叶是否繁茂、甚至天气好不好都会影响到树的长势。而对应到公司股价上:


宏观周期就像土壤——比如纳斯达克指数是全球成长股的标杆,对中概股影响很大。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纳斯达克的平均PE跌到低点,大概13倍。然后因为大放水,从2013年开始纳斯达克不断上涨,平均PE在2021年达到高点38倍左右,中概股的走势也基本类似。不同周期下同一资产的估值倍数可以相差25倍;

行业就像树干——它决定了公司的上下限,以及增长的速度。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教培行业,不管公司经营如何,政策一刀切下,就只能全军覆没;


市场情绪就像天气——天气是随机的,所以股价也是随机的,很多短期的涨跌都出自偶然事件。比如中美关系一有风吹草动,中概股就会随风摇摆,这就是市场情绪在起作用;


最后公司基本面只是枝叶——如果市场情绪差,市场会更看重公司的盈利能力;市场情绪好的时候就会更看重公司的增长能力;


从2021年以来,先是互联网行业监管影响了市场情绪和预期,中概互联网公司开始下跌;然后是俄乌冲突引发市场的恐慌情绪,以及美联储进入加息周期,导致纳斯达克指数暴跌。而纳斯达克指数又是全球科技成长股的标杆,所以无论是在美股还是港股上市的中概互联网公司都受到牵连,出现了基本面变化不大,股价却一路下跌的现象,最终股价腰斩、膝盖斩。


因此,股票投资只看公司是不够的,还需要从上到下地看宏观、看行业、看市场情绪。这些因素最终都会影响到公司的市场定价。如果还是以创业期“做业务”的视角来做投资,可能会有很大的问题。


解决方案


1/ 互联网人,特别是程序员,聪明度都很高。但投资是一个专业的事情,不能把对做业务的自信直接带到投资中,对周期、对市场要有敬畏之心。这个鹿可在通过内容、分享会等多种方式,想要帮助客户转变认知。但理念的转变比较难,最直接的方式就是这两年的中概股暴跌,客户实打实的感受到了宏观周期、感受到了行业寒冬,这种认知的获取很有效,就是代价有点大。


2/ 投资是一个系统、动态变化的事情,非专业的投资人要同时覆盖宏观、行业、基本面,同时兼顾市场各种突发事件,分析、监测市场情绪,是不太现实的。所以鹿可很强调的一个服务是账户规划和review,简单的说就是要用专业的投研团队去帮助客户盯账户。盯账户一个是盯风险,看市场有没有重大变化会影响到账户里的资产安全,另一方面是盯配置和用钱需求,看客户的资产配置情况是否和自己的用钱目标相匹配。这里面常规会用到的是四个钱包的规划。如果出现问题和偏差,鹿可会第一时间提醒客户,探讨调整方案,跟进落地。


二、看清机构立场,抹平“信息差”


互联网人去做投资,遇到的信息差其实有两层:


第一层就是“没接触过”。举个例子,我们把金融产品按应用难度排序,股票、债券这些是最基础的,再往上一层就会到期权。期权的概念也不是很难理解,在公司上市后的股票禁售期,很多人都会通过买看跌期权来保护股价下行的风险。


但更深层次的期权组合策略,大多数人就没接触过了,比如几乎可以零成本保护股票下跌风险的领式期权。而在期权后面,还有更复杂的结构化产品。这种产品只能在海外私行买到,而且收益属性、适用场景等都更难判断,接触过的人就更少了。


这些还只是复杂度体现在“交易结构”上的产品。市场上还有很多私募的投资机会,这些产品的复杂度体现在更多维度上:交易结构、投资标的、甚至是进出场时机判断。很多人没有相关的专业知识,可能连底层的投资标的都无法了解,自然非常劝退,很少会接触。


这部分“没接触过”的工具和产品,就是一层“信息差”。


第二层信息差是“接触到”和“用的好”的差别。这背后有个非业内人士不清楚的点是,很多提供产品服务的金融机构,都是卖方机构,他们的盈利模式是通过给客户介绍产品,赚取交易佣金。这就会导致机构的第一目标是把产品卖出去,而推荐的产品是否适合客户、客户最终的盈亏并不是他们的主要考量。


比如海外私行的结构化产品,用的好可以很好的帮助客户完成特定的交易目标。但如果用的不好,这些看起来“美好”的产品,就会给客户带来损失。


举个例子:AQ,全称叫Accumulator,它能让客户锁定一个低于当前市场的价格持续买入股票。但很多AQ其实还会带杠杆:当股价跌破锁定的买入价,AQ开始带来亏损时,买入数量就会翻倍。


而很多人在被推荐AQ时,只知道它“能低价买股票”,其他的条款完全没搞明白。


结果就一脚踩进坑里了:刚开始低价买股票很美好,但股价暴跌后就开始承担之前完全没想到的亏损。


类似AQ这样的工具有很多种,比如高价卖出股票的DQ、利用股票在不同走势下赚取票息的FCN、SDN、可以在股票一定下跌区间内保本上涨能放大收益的PN,还有各种复杂的私募基金等等,用的好这些金融工具可以成为放大收益的方法,用的不好则会“很受伤”


解决方案


1/ 首先应该用各种方式让大家在财富阶段的早期,尽早的知道有这些专业的机构和工具,可以为大家带去价值。比如期权股票的税务筹划问题、比如在禁售期可以用来保护资产的期权策略、比如在减持期可以有哪些方法高价卖出股票、比如有哪些风险收益比更好的投资机会。有好几个客户在接触到鹿可的时候,都感叹为什么没有早一点找到我们。金融行业是一个信息极度不透明的行业,大部分信息传递都是一对一在口头传递。鹿可在知乎上、视频号等新媒体渠道都会做很多内容,包括通过职人社分享,也是希望让更多初富人群,知道有我们这样的专业机构存在。


2/ 当大家接触到了私行和家办这类机构的时候。有一个关键点,是看这家机构的“屁股”坐的正不正,利益跟自己是否一致。判断的方法很简单,就是看这家机构的盈利模式是什么样的。如果一家机构的主要盈利是通过交易佣金,那么这家机构多多少少是会有交易驱动,而不能完全做到跟客户利益一致。


鹿可为了保障与客户利益一致,在早期阶段采用的交易佣金封顶,超过鹿可服务成本比例的佣金直接返还给客户。现在正在逐步过渡到直接收取买方顾问费,交易佣金我们直接全部退回给客户,确保我们的收益不跟客户的交易行为挂钩,能够完全站在客户视角帮客户提供建议。(注:很多刚接触的朋友,对私行和家办这些概念可能都很陌生,再要去理解这些机构的盈利模式可能更难。如果展开讲,太长,欢迎有疑问的伙伴文末找我们聊)


3/ 金融产品的难点不仅在于“知道”,还在于实操。比如可能有些人知道可以用DQ高价卖股票,但实际能成功用DQ完成股票减持、卖到自己心理价位的人很少。原因是用好这个工具需要有对市场大方向的基准情景判断、有基于个股基本面估值的分析,要结合技术分析的短期趋势,还要有严格的策略执行和落地。除了一些天赋异禀的个例,大部分人还是需要专业机构的辅助。鹿可去年就结合DQ和期权工具,在整体震荡下跌的行情下,用大幅高于市场均价的价格,帮客户完成了股票的减持和风险分散。


三、减持股票后如何配置资产


互联网大厂早期成员的资产持仓,最典型的是两种:一种是要么基本没减持,手里依然90%都是自家公司的股票。要么只是从自家公司股票换成了几只科技、互联网公司的股票。


这种投资和风险的集中度在传统行业的高净值人士身上是极为少见的。


导致这种现象有两个原因:


第一个原因是锚定心理。很多客户在面对科技股以外的投资时总是缺乏兴致,原因是他们认为这些投资的收益“太低了”。


互联网公司在过去几年中表现出了极强的成长性,股价大多也在市场的哄抬中成倍地上涨。因此大厂的早期成员们会产生一种错觉:“这就是投资应有的样子”,而且这种错觉会随着股票的不断上涨被不断强化。


最终,这种锚定心理会导致“减持困难症”,大家很难对其他收益更低的投资感兴趣,甚至很难卖出股票。这个症状可能会很严重。有的客户找到鹿可的时候会说:“我知道我持有单一股票风险很大,请说服我减持”。


第二个原因是不知道还能投什么。在之前提到的信息差的影响下,很多大厂早期成员并不知道市场上有哪些可投的资产。偶尔接触到一些,也会发现自己并不是特别了解。


解决方案


1/ 风险和收益是对等的,当我们的收益目标锚定的是一年翻倍的时候,对应也会承担本金归零的风险。但当资产达到一定规模,资产的保值会比资产增值重要的多。因此,鹿可很强调的一个角色,是做客户资产的“守门员”,帮助客户认清楚账户资产所存在的风险,在保障客户本金的安全情况下,再去追求投资增值的收益。


2/ 让客户看到市场上有值得替换的风险收益比更好的投资机会。比如美团的投资级债,去年我们介绍给客户的时候年化收益能达到7.7%,很多客户会愿意去买。再比如鹿可构建的获取非公开渠道投资机会的能力,可以拿到OpenAI的投资份额、全球顶级私募基金的独家认购通道等。这些优质的投资机会会“引诱”客户分散到不同的资产,从而达到资产配置的目标。


写在后面


以上就是Daisy分享中提到的一些要点,不得不说,身边很多同学如果能早点解决这三个问题,今天的境况可能就完全不同了。


所以我也和Daisy商量了一下,如果大家在投资上有一些具体的问题,鹿可愿意为大家提供一对一的专家咨询,大家扫下面的二维码添加鹿可顾问就可以预约了:

另外,为了帮助大家解决信息差的问题,鹿可一直坚持在做各类分享,主题如下,欢迎感兴趣的报名。


A/ 中美科技股财报解读及当前热点事件分析(如ChatGPT投资视角的解读);


B/ 宏观经济及各大类资产配置策略解读(如美联储加息、俄乌战争等宏观事件对各大类资产的影响);


C/ Web3.0/新能源/半导体等行业赛道研究分享;


D/ 对冲基金、私募股权基金等另类投资机会分享(如非公开渠道投资机会如何获取、OpenAI的投资份额与全球前几大顶级私募基金的独家认购通道等)。

相关阅读

  • 佳兆业复牌 出险头半年净资产缩水超30%

  • 点击上方蓝字 关注我们图片来自视觉中国截至2022年6月底,佳兆业净资产约为402.87亿元,较2021年底减少187.95亿元,降幅达31.81%文|财新 陈博停牌近一年后,3月9日晚间,佳兆业集团控
  • 互联网泡沫爆发 | 历史上的今天

  • 整理 | 王启隆透过「历史上的今天」,从过去看未来,从现在亦可以改变未来。今天是 2023 年 3 月 10 日,在 1876 年的今天,苏格兰裔美国人亚历山大·格雷厄姆·贝尔(Alexander Grah

热门文章

  • “复活”半年后 京东拍拍二手杀入公益事业

  • 京东拍拍二手“复活”半年后,杀入公益事业,试图让企业捐的赠品、家庭闲置品变成实实在在的“爱心”。 把“闲置品”变爱心 6月12日,“益心一益·守护梦想每一步”2018年四

最新文章

  • 知乎这个话题我不敢聊了

  • 不知道你有没有意识到,大众对消费主义的容忍度越来越低了。前两年,在3月8号这天,网络上铺天盖地的都是广告,满屏都是“女神节”,“女王节”。但现在的情况不太一样了。打开两大电
  • 【纸巾项目】撸纸群日入1000+项目教程

  • 本教程由某一个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富婆提供!简要介绍这个项目本质: 撸纸群顾名思义就是撸纸巾 ,纸巾大家学习都是刚需品 复购很高!这个我自己也在做的~那么,简单地说,我们谈论的利
  • 猛!第一天就赚钱了

  • 前天找大神开发的chatgpt小程序,晚上转发了下朋友圈,结果真有人付费了:上线第一天就开始盈利,挺意外的,因为刚上线,在商业化细节这块还有些不足,所以没真正开始好好推广,目前先在朋
  • 互联网人做投资的三大巨坑

  • 前段时间去新加坡,密集的跟一些互联网圈子的大佬聊了一下,发现通过期权获得财富后,这群人依然在投资路上有很多迷茫,踩过很多坑。鹿可的 Daisy 是我的朋友,她创办的鹿可联合家办
  • 郑刚:白费

  • 我有一个客户,是做保键产品的,他以前能轻松年赚几百万,不过最近一年开始业绩下滑,他问我怎么办?其实这个问题,很好简单,我提供的思路是:1、有原有的变现里做客户增长2、在现在的客户
  • 今天,感受绿意生长

  • 3月12日是植树节一棵棵绿树一片片森林静止不动却孕育生机低调不语却滋养万物 绿意不止步于荒野也在城市韧性生长今天让我们用感官拥抱城市绿树的力量闻,是天然氧吧! 森林如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