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主义”的苏小小:貌与才+情与义爱与恨+悲与喜

◇◇南齐时期的苏小小,在历史上的才女美女中,排行不是最靠前的,知名度也不是最高的。但是对很多人来说,可能是最为理想、最为完美、最能让人动容、最能让人浮想的一个,不然也不会有那么多的文人墨客为之写诗赋词。

◇◇她来的匆匆、去的匆匆,生命定格在了最美好动人的年龄和容颜;他重情重义、有爱有恨,历史停留在了最刻骨铭心的联想和记忆;她总在冥冥之中渴望着什么、追求者什么,并坚定的相信着什么;他又在不断地悲喜之中、爱恨之中,持续地挣扎着、期待着、坚守着。

◇◇我想象中的苏小小是追求一种理想的理想主义者,更坚定地认为她是理想主义者。正因为这种“理想”的追求,理想主义的苏小小,虽然没有实现自己的“理想”,但是却能成为无数文人墨客的“理想”。白居易、李贺、张岱、余秋雨等等,都感怀过小小,书写过小小。

◇◇貌与才并重。有人说,美貌和才华是理想主义的基础。这话有一定的道理。当一个人的美貌和才华叠加在一起的时候,容易让人去追求一种更好地、向往地、缥缈地东西。古时无整容,小小的容貌是与生俱来的,但是小小的才华也好似天赐。她从小喜爱读书,虽未拜师受学,却精于诗词,知书达礼。每每想到此处,苏小小那种天生丽质与理想傲骨就会油然而生。

◇◇情与义并举。小小是重情重义之人,情由义始,义由情生。小小的“情”除了对家里人的亲情、对梦中人的爱情、对身边人的友情之外,还有一种“情”,那就是对生活的“热情”。小小是家里的独生女,少时父母双亡,多亏家底厚实,可以依靠积蓄悠哉休闲的生活。她和乳母移居西泠桥畔,住在松柏林中,她将小楼布置的幽雅别致,尽情享受山水之间。正如她的住所“镜阁”两旁对联所写的:闭阁藏新月,开窗放野云。苏小小的“义”,不仅仅是义气,更主要的是心中的“道义”,就是始终保持洁身自好,不过底线,以诗会友,以艺会友,牢记母亲教诲,时刻提醒自己:要保持干净。

◇◇爱与恨并加。《桃花扇》中有这样一句话:缠头掷锦,携手倾杯,催妆艳句,迎婚油壁。油壁车,是古人的一种特殊的车子,车壁用油涂刷,主要用来迎接新娘。苏小小就偏偏喜欢乘坐这种车子。通过这一小小的偏好,可以想见小小对于爱情的那种强烈的渴望和期待。父母不在,家有余财,这个时候她的最大心愿,也许很简单——就是找一个心目中的如意郎君。她终于等到了、遇到了。湖堤邂逅少年阮郁,两人一见钟情,喜结良缘,但最终阮郁告别归京,未能如愿。小小只能挂在心头,心中思念,病倒了。小小不是小心眼的人,就算再大的煎熬、折磨,甚至绝望,她都调整了过来。没多久,第二个模样酷似阮郁的出现了。一个贫困潦倒、衣衫褴褛、神情沮丧的“赶考人”——鲍仁。小小慷慨解囊,资助第二个“阮郁”上京赴试。鲍仁没有辜负小小的帮助,小小也识人很准,正和大多数故事情节一样,他应试登第。小小也许一直期盼着他能登门,可能更期盼的是来提亲,但是造物弄人,佳人薄命,鲍仁金榜题名,出任滑州刺史,路过小小家时,赶上的却是葬礼。他抚棺大哭,在她墓前立碑:钱塘苏小小之墓。有诗云:湖山此地曾埋玉,花月其人可铸金。

◇◇悲与喜并存。苏小小少时失去亲情,爱情一波三折,她的“悲”不言而喻。小小的“喜”是秀美的、玲珑的、剔透的。当乘车时,车后成队成伍、风流倜傥的少年跟随的时候,她心里一定是开心的;当她在小楼里以诗会友的时候,她内心一定是美美的;当她与阮郁坠入爱河而形影不离的时候,她当时一定感到的是幸福的。正如苏小小所作的“梅花虽傲骨,怎敢敌春寒?若更分红白,还须青眼看!”小小是的性格是含蓄的,她的“喜”存在于内心,得用心去感受。

◇◇也许苏小小丰富而又丰满的形象,经过了很多历史的演绎。但是,有时候,不要过于去追究,会更好,让“理想主义”的苏小小继续当好历史中人的“理想”。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