亿邦读立团|学生段政腾《分享关于如何控制意识的体会》

《心流》读后感以及关于如何控制意识的体会

2300年前,亚里士多德曾说,世人不分男女,都以追求幸福为人生最高目标。我们不仅单纯为了幸福而追求幸福,我们的其它追求——金钱,朋友,地位,健康,美貌——也是为了幸福。但现今社会幸福何其难得,究其原因有两个:人复杂的内在系统和外界纷乱的资讯。我认为,面对这个问题首先要解决自身内在的问题,如果将自己的意识、注意力控制好,外在的影响问题就自然解决了。

人是地球上最高等的生物,拥有庞大的意识系统。当意识系统高度有序时,人就会感觉非常清澈,像宝石一样。无序时会有焦虑、失控感。我们的意识系统是如此的复杂,以至于我们目前还没有足够的能力来驾驭这个意识体系。这就导致了我们的烦恼与失序,譬如说,我们会对未完成的任务感到焦虑,有时怀疑自己说的话不得当,头脑想做某件事时内心却抗拒。动物明显就不会有这些烦恼,它们相对简单,但很快乐。狮子接近猎物时的专注、耐心,小鸟尽情忘我的歌唱,松鼠在林间快乐地玩耍。在进化过程中,人类的意识不断发展,就像潘多拉的魔盒,我们的好奇心让我们探索,我们打开了意识未知领域的同时,也释放出了那里的阴暗、灾难、祸害。那么,我们在拥有广阔意识范围的同时,能不能控制好它,让它充分被我们利用呢?我认为是完全可以的,但需要艰苦的自制,深刻的觉察,和长久的努力。

人类的思维与认知在几百年内突飞猛涨,迅速发展扩大。经典物理学的发展让人们对现象后的本质有了思考,羽毛比铅球下落慢是因为空气摩擦力而不是重量,再到相对论和量子力学彻底改变人们的认知;心理学的发展把人类内在一个黑暗的角落开启,人们的意识也到达了未知的领域,弗洛伊德和荣格更是把其带到了新的境界——原型和集体无意识。当我们享受新领域的知识资源时也在利用这些知识完善自我。自我是意识的中心,拥有一个强大的自我有利于我们更好的控制意识。

在改善意识最好的工具是心理学和脑神经科学。首先,要克服现代生活的焦虑与沮丧,必须先从社会环境中独立出来,不再孜孜以求,只以社会赋予的赏罚为念。也就是说,要建立自己的内在标准,这个标准你是可控的,对你是自足的。这样一来,你就把掌控权交到了你自己手上,不再被外界牵着鼻子走。之后你要面对内心的欲望和本能,你是通常让感受驱使你还是让纪律驱使你?如果放任自己一味地听从于感觉,你就失去了控制。这时候很容易把内心的感觉当做发乎真性情的热爱。认为如果某件事感觉不错,自然而不做作,就必定是好的。如果我们不加诘问就服从基因和社会的控制,不就丧失了自己的掌控权,沦为欲望和本能的玩物了吗?记住,发自内心的热爱是要有一个良好成熟的内在自我,其中历史遗留的本能、头脑的欲望已经被清醒的自律和完善的结构所取代。

其次就是注意力的问题,自我是意识的中心,注意力是自我的中心。注意力能影响我们的意识,而意识会塑造自我,自我又能引导注意力。这是一种圆形循环,注意力塑造自我,也被自我塑造。举个关于注意力的简单例子,山姆15岁那年,跟随父亲到百慕大过圣诞节。当时他还小,对自己这辈子要做什么完全没概念,他的自我还没有成型,也没有独立的认知。父亲带他去珊瑚礁旅行并潜水,山姆看到水底下神秘、美丽又危机四伏的海底世界如此震撼,他马上就着迷了。于是他下定决心进一步探索,在高中选修课了很多生物学课程,并且正在向海洋科学家的目标迈进。在山姆的案例中,有个意外事件闯入了他的意识:海底世界惊心动魄的美。于是他把这次意外构建成一系列的目标——学习更多有关海洋的知识、选修相关课程、进大学、读研究所、做一名海洋生物学家,而这些都成为他自我的主要成分。从那一刻开始,山姆的目标引导他把注意力集中于海洋与海洋生物,形成一套循环的因果关系。最初,他是无意间发现海底世界之美的,注意力帮助他重塑自我;后来,他刻意去追求海洋生物学的知识,自我开始塑造注意力。这个例子对我印象很深刻,有些冥冥之中的机缘决定了我们的人生走向,其中就是以这样的方式通过注意力形成自我的。

谈到注意力就涉及到外界信息,我们通过控制注意力来决定什么样的外在信息被我们接收或屏蔽。如果你不想长胖,经过商店想买零食的时候就不要进去,如果想戒掉游戏,就离打游戏的室友远一点。因为这样的信息会勾引起你想吃零食或想打游戏的想法。如果你的自我结构在某一方面很弱,就要在注意力上多加限制这方面的信息。

由于注意力除了决定某些事物能否进入意识外,还要带动其他心灵活动——回忆、思考、感觉、做决定,所以应该把注意力视为一种“精神能量”。它是完成工作不可或缺的能量,在工作中会耗损。我们通过这种能量的应用,创造自我;也通过应用的方式, 塑造记忆、思想和感觉。注意力是一种受我们控制、 随我们使用的能量变化而改变,也是改善体验品质的最重要的工具。

亿邦读立团-陪伴你发现更美好的自己。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