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训:小恩养贵人,大恩养仇人(深度好文)

俗话说“小恩养贵人,大恩养仇人”,善良很贵,请别浪费,做人既要大方阔气,也要保留底线,你的善良,必须带点锋芒。

1. 小恩养贵人,大恩养仇人

秋天,一个农民在把粮食卖给商人之后,在看到街边乞讨的乞丐,不由心生怜悯。想着今年庄稼大丰收,便主动施舍对方五文钱。

乞丐收到钱财后,连连磕头作揖,感谢不断。农民见自己的随手施舍,能帮助到别人,也十分高兴。

此后连着好几个月,每次农民进城卖粮食,都会绕路,到乞丐常驻的地方,给他五文钱。

直到冬天来临,农民又上街去,再一次给乞丐设施后,看到没有冬衣的乞丐在寒风中瑟瑟发抖,善良的农民心想:冬天来了,如果再像以前一样只给乞丐五文钱,他一定熬不过这个冬天。

所以连忙又增加了五文钱,并且整个冬天,每次都给乞丐十文钱,乞丐对他更是感恩戴德,再三跪拜。

直到春天的时候,农民需要花费大笔钱财购买耕种用的农具,手中拮据的农民心想:反正现在天气回暖了,那就把给乞丐的施舍降回五文钱吧!

谁知这次乞丐收到钱后,非但不像以往一样感激,反而对农民恶言相向:“以前你都是给的十文的,现在却只给我五文,五文钱能做什么?”

“你这人怎么一点同情心都没有?你有钱买这么好的农具,却只给我五文钱,你是想饿死我?”

农民被乞丐骂得愣住了,等他回过神来,不禁气上心头:他好心好意的付出,竟然被别人当做理所当然的义务。

老话说“小恩养贵人,大恩养仇人”,一味的付出,只会增大索取者的胃口,而已经习惯了无条件索取的人,是不会对付出者生出由衷的感激,只会觉得理所当然。

2.你的善良,必带锋芒

现实生活中这样“升米恩斗米仇”的事例并不少见,比如前几年,因为参加《星光大路》选秀,一夜火爆全国的大衣哥朱之文。

他农村出身,成名之后,也尽力回馈乡里,修路、建房、购置健身场所等。除此之外,有经济困难的乡民前来求助,他也会慷慨地伸出援手。

但他的热心帮助并没有收到感激,许多人找他借钱,借了之后却不还钱,甚至说出“他钱那么多,还让我们还钱,简直丧良心”这样的话。

他的感恩回馈和帮助,被乡民当成了理所当然的义务和责任。

所以,并不是一心付出,就能获得别人的善意。

如果要向别人提供帮助,注意分寸,最好要帮在点上,在别人最需要的时候即可,千万不要让自己变成予取予求“老好人”,把自己宝贵的善意变得廉价无比。

善良也要保有底线,不分人的好坏,不讲分寸地只知道对别人好,那只会养出一些欲壑难填的饕餮,将你的好意援助变成索取的的开头,将他推入深渊,也违背自己交好的原意。

傅雷说“人的心理就是这样:人对于难得收到的东西是看中的,常常收到的不但不会看中,反而认为是应享的权利,容易生出怨恨。”

所以,正如爱默生所说:“你的善良,必须有点锋芒。”

3.聪明的善良,都自带锋芒

老话说“人善被人欺,马善被人骑”,这并不是教我们“去善从恶”,而是告诫世人:聪明的善良,都自带锋芒。

《红楼梦》里,刘姥姥第一次来大观园,王熙凤虽然从王夫人那里,得知刘姥姥家并不是什么“正经亲戚”,但因为听王夫人说“对方从不空手来”,是个老实人,所以便笑着脸和她说些场面话。

在刘姥姥开口向她求一些救助金的时候,王熙凤并没有仗着家大业大就松手给钱,也没有吝啬到一毛不拔。

而是先向刘姥姥吐苦水,说自己家看起来虽然还有些“花架子”,但也并非真的金银如堆,只不过保留了祖宗留下来的场面。

在刘姥姥都快绝望的时候,却又松口说,大的忙帮不了,但亲戚家难得开口,所以还是尽力帮一帮,最后给了刘姥姥20两银子和一些过冬的衣物,救了她全家。

就这样,王熙凤既向别人哭了穷,让对方不好狮子大开口,又顺手帮了人,让对方感激到心眼里去。

正是因为这样聪明的“施恩”,所以最后在贾府彻底败落,刘姥姥将王熙凤唯一的女儿巧姐解救出来,成了王熙凤的最后的救命稻草。

虽然我们都不想“挟恩图报”,用恩情来要挟别人回报自己,但也不能变成“冤大头”,明明是好意的帮助,在别人眼里理所当然的付出。

所以,聪明的善良,必自带锋芒。

*作者简介:聆音,聆音察理,学文听书,有诗书为伴,不觉人生苦寒。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