鹰击长空——画家王志学的国画艺术

鹰击长空——画家王志学的国画艺术

鹰是世界上最长寿的鸟类,可以活到70岁。但是为了能活到这个岁数,它在40岁的时候会面临一次严峻而艰难的抉择。鹰到了40岁时爪子不再锋利和敏捷,甚至会抓不住猎物;尖锐的喙老化得又长又弯,几乎弯曲得可以碰到自己胸前的羽毛;翅膀因为年龄的原因而钙化,变得十分沉重,厚重的羽毛也使它不再灵活,此时飞翔对于鹰来说变得十分吃力。这时鹰只有两种选择,要么死去,要么经历一次历时150天的痛苦蜕变。如果选择后者,它就必须飞到一个绝高的山顶,栖息在那里,找一块岩石筑巢,暂时停止飞翔。停留下来以后,鹰就要用老化的喙啄打岩石,直到啄完全脱落!等新的喙长出来以后,鹰就要用新啄把爪上老化的指甲一个个拔出,等到新的指甲长出来后,又要把钙化的羽毛一根根拔下。漫长的5个月后,鹰重新开始了蜕变后的飞翔,它又获得了新生后的30年生命。而在我们的生命中,很多时候同样需要沉寂片刻,开始一个蜕变的过程。

有时从头开始是痛苦的,但是如果想达到目标,就必须经历这种痛苦。尤其是当一切进展得并不顺利时,我们不应该一昧抱怨已经过去的事情,或哀叹一切不如所愿。关键在于认定自己真正重要的和让自己感动的目标,然后坚定不移地怀着爱和信仰去追寻,为了能继续一个成功的人生,我们必须忍痛抛去一些习惯、传统和回忆,最终就能如愿以偿。

只有放下过去沉重的包袱,才能享受蜕变带来的新生。王志学幼从孩童时代起,就开始用稚拙的笔墨,经常涂抹那些可爱的生灵。进入校门特别是到了中学的时候,志学笔下的小花鸟就变得有模有样了.在村里还颇有些名气。时下志学已在不惑之年,近年来,在不断开拓艺术视野、沉醉于山水花鸟而创作之时,有一样东西是始终紫怀于心、挥之不去的,那就是鹰。想鹰、看鹰、画鹰、赏鹰,是他画案上永久保留的节目。作品《雄风》《志在千里》等等被外国友人和国内收藏者收藏。随着阅历的增长,他注重从民族文化、古典名著、民间传说中广泛涉猎,吸收养分,从而加深了对鹰的了解和认识,知道了鹰的演化来历。鹰在志学脑海中的形象更加完美博大,画好鹰画的源动力与日俱增,构图别致,笔墨老辣,意境新颖,画中含典,图文并茂。

走进王志学的画室,布置简洁,一面墙壁只有简单的书橱,书橱理摞满了未开封的宣纸.笔墨,志学可谓爱纸墨,有一定积蓄,喜欢购置纸墨储存在家里。平时作画之余,志学涉猎广泛,不仅大量阅读八大山人、石涛、李苦禅等大师的画作和理论,还广泛涉外国著名美学、画家的论著。他常常沉醉于历代大师的画集,领悟和琢磨中国古典艺术的精髓和中国笔墨的精神。坚持每天挥毫作画的王志学对传统有一种独到的体认,他深信民族的就是世界的,一个画家的成才,除了自身的根器,还需要不断地临池磨练。也因此,看他笔下的山水花鸟,多非一日之功,除了聪慧的颖悟,还有像日课一样每天临帖练腕磨砺出的硬功夫。

志学喜欢自然,亲近山水,经常到大自然中汲取万物精魂,像极了“搜尽奇峰打草稿”的石涛。每逢节假日,他都会舍弃休闲和娱乐,背着画夹、挎着行囊外出写生,他的花鸟画,意趣在先,灵动奇特。他的山水,或以沉古苍郁取胜,或以淡秀典雅夺人,深得天地之灵气。收藏鉴赏家何文玉评:“构思巧妙,立意清新,泼墨洒脱,用笔老道,着色饱满,艳而不俗,给人以古朴.典雅.隽永之美感。”

诗境舞彩墨 潇洒走人生,祝愿王志学像雄鹰一样蜕变之后飞的更高更远。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