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粉丝

我们一直在努力
当前位置:首页 > 情感 > 故事 >

张琳焱:10年山村行,一场理想主义的乡村实践

日期: 来源:政协云收集编辑:政协云

导读:一个是痴狂的学者,一个是痴狂的画家,这个政协委员工作室成了乡村文旅的实验室。

张琳焱:张家界市政协委员、乡村振兴焱琳委员工作室召集人

“你的家乡有什么?”

“我的家乡,有吊脚楼,有……”

10年前,作为一名在美留学生,面对来自国外朋友的提问,来自湖南张家界的土家族女孩儿张琳焱些许停顿。她做过很多调研,而关于土家族文化的研究数据却停留在很久之前,土家记忆在身边几近消失,历史文化传承濒临断层。

“回答每个人问我的问题,答案是空缺。我就想,自己能够为它做点什么,怎样能将土家文化推向世界。”2014年,张琳焱奔赴山村,解答自己的疑惑,开启了自己的10年山村公益行。

开启古建筑保护行

张琳焱回到张家界,回到大山,回到村庄。

在她的年少记忆里,吊脚楼是土家族的传统民居,吊脚楼的建造也是土家人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一座座吊脚楼构成一个山寨,是少数民族文化传承的载体,也成了解一个民族文化体系的捷径。

武陵湘西片区有着大片原始的土家吊脚楼,以及纯正的土家手工纺织技艺,却鲜有人问津。

“深山里的吊脚楼没人住,或者就是少数留守老人居住,一个个村落已经成了空心村。随着人口流失的,还包括村落文化、非遗传承。”张琳焱说道。

张琳焱遇到了自己的先生田浩文,两人携手开启了张家界古建筑保护公益行动。

他们带着帐篷,骑着摩托,逐村逐户地寻找传统吊脚楼。一个画,一个写——田浩文是画家,用测绘的方式记录建筑外形,张琳焱是学者,则用文字记录村情风貌民俗等。

两人入驻乡村,过着牧民般的生活,开启土家山居百景图的记录和保护,走遍了张家界3个乡镇、17个村落。一年过后,越来越多人知道这两个年轻人:“你们就是画吊脚楼的吧。”“你们就是来采访刺绣老人的吧。”……慢慢的,当古民居面临被拆建,越来越多的人也打电话找到他们:“你们来画我们村里的老吊脚楼吧!”

“当地人认为住吊脚楼是贫穷落后的象征,意识不到传承百年的吊脚楼文化的价值。”张琳焱说,“非遗技艺流失和濒临灭亡,因为这样的技艺无法让他们谋生,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逃离村庄。”

在田野调查中,张琳焱一路寻找和捡拾文化传承技艺:她跟村里的奶奶学土家刺绣,跟老伯伯学传统竹编,一边学一边记录一边展示,通过公众号等自媒体平台,让这些遗落在大山深处的少数民族符号为更多人知道。

《文史博览·人物》2023年第11期《张琳焱:一场理想主义的乡村实践》

文化赋能古村落

理想主义是需要金钱和时间来孵化的。在这个过程中,张琳焱夫妇过着居无定所的漂泊生活,且一直用自己卖画、策展、做同声翻译的收入,来不断投入到这场似乎“没有终点”的乡村行之中。

两人对土家文化做了长时间的整理,积累了大量的资料。驻村期间,张琳焱在社交平台上晒出的生活日常,被很多人包括在国外的同学朋友看到,成了他们向往的“诗和远方”,纷纷渴望来这些乡村自驾游体验生活。

两人越来越意识到,文化一定要赋能乡村。

通过张琳焱的宣传推广,越来越多的朋友走进大山,实地感受土家文化。他们来自不同行业,有设计师、有做教育、有从事商贸——张琳焱发动国际朋友们帮忙建立了国际志愿者网络平台,吸引国际留学生来张家界开展土家民俗游和山区公益英语支教,同时也把村里绣娘的织品带到更大的市场。

“我们让绣娘按照设计师的设计进行手工刺绣,打通商贸端,面向海外市场,2019年,绣娘们按照订单接活,每个月能挣 3000 多元。”张琳焱说。

张琳焱夫妇与三台山村民们成立了《张家界土家山居百景图》土家文化联合创新创业非遗研学基地,逐渐树立起艺术助力乡村的理想和中国土家原创艺术品走向世界艺术舞台的目标。

田浩文创作出品了焦墨写生作品《张家界土家山居百景图》50米长卷,作品入选国家级课题国家艺术基金清华大学新型城镇化建设创意设计人才培养计划,参展“城乡乡城”汇报展,引发热烈反响。

随着名气增大,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到他们的行动,也纷纷慕名前来。他们先后接待了来自30多个国家的200多位文旅探访者,以及国内众多古建筑爱护者、学者来探访土家古建筑。

在两人的持续推动和所做成果基础之上,目前张家界大庸所村已经成功申报为省级非遗村落。

村里有了艺术节

2022年1月,乡村振兴焱琳委员工作室在后坪街道大庸所村成立。探索以文化赋能乡村,以政协力量汇智聚力,张琳焱更加明确:要通过发挥委员作用,以非遗文创助力乡村振兴。

每到农闲时,张琳焱和团队成员就蹲在田间地头帮村民创新农创产品,开展创新创业培训,带动大庸所村3000多村民众创共建乡村振兴模式,村民们亲切地称它为“焱琳模式”。

张琳焱以委员工作室为依托,组织了17项非遗文创艺术展览、非遗研学项目,挖掘复兴7项传统工艺的非遗美食,整理600年历史的武溪古茶文化,打造了独特的大庸所村非遗文创小镇项目,带动全村3000多村民走向非遗文旅致富之路。

越来越多的中小学生和亲子研学组来到大庸所村体验非遗创新项目,青年艺术家来村创作——大庸所村从籍籍无名,变成了接待游客高达10万人次的“明星村”。

与此同时,以委员工作室为基地,她开启公益支教活动,向村里的小孩免费提供英语、绘画课程,给留守儿童创造一个艺术家园。

今年2月5日,大庸所村人声鼎沸,一场非遗文创集市游园活动吸引了众多游客:古树灯谜、古桥、非遗民巷……前所未有的元宵灯会,让大庸所村迎来了空前客流。

“这一天,游客爆棚,村里的小孩摆摊一天收入超过4000元。村民经济被刺激,需求能变现,一场艺术节让村民跟市场接轨,让市场需求找到了村民家门口。”作为艺术节的主要策展人,张琳焱欣喜地说道。

目前,张琳焱正在为明年的艺术节做准备,“预计流转 50 亩土地,打造艺术节与乡村集市活动,让艺术节定期、定点举办下去,持续带动村民经济发展,激活乡村产业,改善人居环境,助推乡村振兴。”

“我是一个痴狂的学者,老公是痴狂的画家,我们的政协委员工作室成了乡村文旅的实验室。”张琳焱说,希望通过原创乡村文化旅游新内容,形成乡村文化自信、民族文化自信的乡村文旅新时尚,推进民族地区山村真正实现乡村振兴。

文 | 政协融媒记者 黄璐

本文原载于《文史博览·人物》2023年第11期

相关阅读

  • 党建引领五维融合 打造乡村振兴新模式

  •   中国小康网 独家专稿  文 | 钱静瑜 吴江龙 胡忠录 朱期彬  民族要振兴,乡村必振兴。  今年以来,佛山市三水区大塘镇坚持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为引领,牢牢把握主
  • 邹平市码头镇深入推进“文旅体”融合发展

  • 作为乡村发展的新动能,运动休闲对乡村经济拉动作用巨大,是乡村振兴的有力抓手。近年来,邹平市码头镇立足当地独特的沿黄生态资源,以文旅+体育的总体思路,在推动乡村振兴、促进乡
  • 湖北宜昌:五年创建,全域保护开枝散叶

  • 左:柴埠溪景区。陈丹平 摄。 右:青岗岭茶园。樊孝琴 摄。这是一片传统文化的沃土,瑰丽多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这里弘扬传承,文化遗产与自然遗产在这里相伴共生。五峰土家族自治
  • 抓好高素质农民培训,激发干事创业活力

  •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平度市古岘镇以服务人才强农、质量兴农、发展富农为导向,把农民教育培训作为强化乡村人才振兴的重要途径,着力培育一支“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高
  • 楹联文化进乡村 诗意村景美如画

  • “产业振兴圆绮梦,乡村和美胜桃源。”17日,在黄石市陶港镇官塘村,由省楹联学会会员冯光熙题写的一副对联,让该村的风景多了一点诗意。  日前,阳新县楹联学会开展“走进和美
  • 于集乡:党建引领风帆劲 搭台摆擂激效能

  • 陵城融媒12月19日讯 为进一步激发村党组织书记干事创业活力,发挥村党组织书记在乡村振兴中的“领头雁”作用,营造比学赶超浓厚氛围。今年以来,于集乡组织全乡38个村党组织书记
  • 全国首届乡村医生发展学术报告会在石家庄举办

  • 12月16日,由教育部高等学校医学人文与全科医学教学指导委员会、河北医科大学主办,河北医科大学乡村医师学院、医教协同与医学教育研究中心承办的全国首届乡村医生发展学术报告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

  • 张琳焱:10年山村行,一场理想主义的乡村实践

  • 导读:一个是痴狂的学者,一个是痴狂的画家,这个政协委员工作室成了乡村文旅的实验室。张琳焱:张家界市政协委员、乡村振兴焱琳委员工作室召集人“你的家乡有什么?”“我的家乡,有吊
  • 贵港市大力推进职工医疗互助保障工作

  •   职工医疗互助保障作为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有效补充,是工会强化服务意识、实施普惠化关爱活动的重要举措,暖心呵护着广大职工群众的生命健康。今年,我市有13.9237万名职工参
  • 柳梧铁路4标项目首座隧道顺利贯通

  •   12月15日,由广西交通投资集团投资建设、中铁上海工程局承建的柳梧铁路4标三铺岭隧道提前5天贯通。这是该标段首座贯通的隧道,标志着唯一制约4标架梁的隧道被打通,项目施工
  • 制作香囊、手绘团扇,非遗进社区,其乐无穷!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多方面的价值和意义。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维护文化多样性、推动文化传承等都具有重要意义。
  • 院士专家聚首电子科大 探讨新医科建设

  • 12月16日,电子科技大学医学院建设发展推进大会——新医科建设研讨会在沙河校区举行,副校长胡皓全、孔令讲,中国科学院院士、电子科大医学院院长杨正林,四川省教育厅高教处副处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