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民天桥变“堵心桥”缺失的是责任台阶

近日,本报集中报道了一些过街天桥使用率过低、需要加装无障碍设施等问题,引起市民热切关注。一些市民向本报反映,除了报道中提及的那些问题,还有一些“怪桥”。比如朝阳区阜通东大街的一座过街天桥,道路双侧的便道上各6个桥墩已立起数月,却不见桥梁,桥墩成了占道的“柱子”。再比如朝阳区曙光西路上有一座过街天桥,桥的两头悬空,没有正式的台阶,阶梯末端距离地面还有大约1米的高度,附近居民戏称其为真正的“天桥”,人根本走不上去。

建设过街天桥的目的,是为了方便群众通行,可被曝光的天桥不仅不方便,有的甚至不能通行,活脱脱一个摆设。说难听点,类似的天桥有还不如没有。压根没有的话,老百姓会有一个好的期待,可不能通行的天桥摆在那里只会让人反感。更为严重的,是老百姓会因一座“奇葩”天桥而对职能部门有意见。本应架起政府和群众之间的连心桥,却成了堵心桥,所以,这不只是一两座天桥的事,也事关主管部门的形象以及公信力。

既已被曝光,天桥的责任主体总要有个说法。然而,相关工作人员的解释,总是客观理由一大堆,主观上的问题鲜有提及,甚至还在相互推诿。比如“时间比较长了,人们的观念也在变”,当时规划设计的时候有没有经过充分论证、是否考虑到各种变量?只见桥墩的那座天桥,记者找到了建设单位,证实本月起将有较大改观,难道几个月里就不能竖起围挡、贴个“安民告示”,让来来往往的群众既能安全通行又可安心等待,而不至于一肚子狐疑?还有那座“斜坡缩水”致使自行车、拉杆箱通行困难的天桥,重建之前有没有意识到空间变小?是真无其他方案可以补救,还是不顾实际只顾把工程做完?只要奇葩天桥还没有改变,这些困惑在群众心里就挥之不去。

不只过街天桥,也不只在北京,全国各地都有类似的奇葩公共设施,让人哭笑不得。须知,没有斜坡的天桥,会让群众心里的信任天平发生倾斜;没有台阶的高度不过一米,却足以照见相关部门作风建设的“最后一公里”。

“奇葩”天桥真正缺失的是责任台阶。相关管理者和建设者,应该到群众意见较大的天桥上走两步,看看自己的工作离群众的要求还有多大差距。能解决的尽快解决,需要时间解决的把时间表告诉群众,实在解决不了的也要把原因跟群众讲清楚。只要怀着真诚的心对待群众、以务实的作风对待问题,解开的不只是群众心里的疙瘩,更会筑牢政府和市民之间的信任桥梁。“这桥到底归谁管啊?”别再让老百姓发出这样的疑问。

来源:北京晚报

流程编辑:RB013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