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奶不可怕,可怕的是父母处理的3大误区

今天要谈的这个关于吐奶的话题,新妈妈们就很容易依书照做,但却有可能因为一些轻微的偏差,导致宝宝的状况得不到改善甚至往更坏的方向发展。

吐奶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父母处理过程当中的这些误区。



吐奶、溢奶、呛奶,傻傻分不清楚?

有没有发现很多育儿文章把吐奶和溢奶混为一谈?其实这是两种完全不同的状况。

溢奶是程度最轻的,它表现为婴儿喂奶后从嘴边流出奶液,量不多。这一般是正常生理现象,不需要特殊处理,妈妈们也大可不必焦虑。

吐奶则是胃中食物被强而有力地从口腔甚至鼻腔喷出,量比较多,大部分也是属于生理性现象。

特别是当宝宝吃得狼吞虎咽、过快、过饱、吞咽进大量空气或吃奶后兴奋运动时就更为常见,随着宝宝慢慢长大就会逐渐好转。

还有一种跟吐奶很接近的则是呛奶,它通常表现为喂养后婴儿出现频繁剧烈的刺激性咳嗽,随之吐出大口奶汁。

一般人工喂养的宝宝比母乳喂养的宝宝更多出现呛奶。严重时可能造成缺氧窒息,必须引起足够重视。




如果宝宝没有任何不适,奶量足够、大小便和增重正常,没有吐奶引起的呼吸问题,那这可被认为是一种“快乐的吐奶”(happyspitter)。

但如果宝宝吐奶时还会出现这些情况,则应该尽快去寻求医生的帮助:

恶心、频繁、呕吐物伴有血丝

▷ 吸吮、吞咽不协调,喂养、吞咽困难

▷ 喂养时宝宝易哭闹、拒食,进食时间超过40分钟以上

▷ 表情痛苦,姿势异常

▷ 无法用其他原因解释的宝宝体重不增加甚至下降

你真的懂得怎么给婴儿拍嗝吗?

很多父母都知道帮宝宝拍嗝可以帮助预防和缓解吐奶,但是,却有很多人都是在乱拍。

经常有宝爸积极参与育儿,自告奋勇要给孩子拍嗝。

他把儿子挂在肩上,头是朝地上的,肩膀正好顶住了胃部,一掌下去,硬是用内功把孩子吃进去的所有奶都“逼”出来了,喷得他自己后背全是奶。

宝爸觉得特别委屈,因为他记得在医院上育儿课的时候,就听到说要把宝宝的头靠在肩膀上,然后拍打他的背部。

就因为信息接受不完整,在执行上也没有准确到位,导致本来不吐奶的孩子,硬生生被拍吐了。



以上他的拍法那里拍错了,大家能看出来吗?

首先,拍嗝的手型,必须将手弓起来,用空掌来拍。以这种方式拍嗝,与用手掌直接拍比起来,声音会比较大,但实际并没有多大的力气,却可以使胃里的气体震荡、融合,帮助宝宝更快地打出嗝,宝宝接受起来也比较容易。

第二,拍嗝并不只限于“拍打”,美国儿科学会在关于给婴儿拍嗝的指引当中所描述的是“轻拍背部或者轻轻画圈抚摸“。

而婴儿并不是每一次都肯定会打嗝,所以不必强迫症似地非要拍出个响亮的嗝才罢休,如果拍了几分钟还是不打嗝就可以继续喂奶,等到吃饱再试着拍嗝,然后竖直抱起15分钟即可。

第三,拍嗝的姿势,可以有三种方式,选取宝宝喜欢的一种就可以:

1、可以把宝宝竖直抱在胸前,头靠在肩膀上(头还是竖着的,而不是像七先生那样都快把宝宝倒挂了),一手扶着头和背,一手轻拍背部。



2.把宝宝扶坐在膝盖上,一手支撑胸部和头部,一手轻拍背部。



3.让宝宝趴在腿上,扶着他的头使头略高于胸部,然后轻拍背部。




吐奶宝宝到底怎么睡才好?

这也许也是你曾经在某些育儿书上看过的:吐奶或溢奶的宝宝应该让他们右侧卧位。

但是,世界范围内已有多家权威机构指出,1岁内的婴儿应该让他们采用仰卧姿势睡觉,以减少婴儿猝死综合征的风险。

婴儿猝死综合征的风险远大于吐奶,所以医学界也普遍不推荐对吐奶采用体位治疗,这不值得我们去冒险。



当宝宝仰卧位时,食管在气管的下方,通过食管返流的液体可以通过吞咽清除,避免进入气管;相反,如果是俯卧位或者侧卧位,那么食管在气管上方或者食管与气管处于同一个水平,那么宝宝会面临返流液体进入气管的风险。

其实在6个月以内要彻底解决吐奶问题是不可能的,有的宝宝在会坐之后会好一些,但有的却会持续到学步或者断奶以后。



下面这些方法,可以帮助宝宝减少吐奶的频率和吐奶量:

▷ 坚持母乳喂养,喂奶时保持头高脚底,让宝宝含住大部分的乳晕。如果奶水太急,则可以用食指与中指成“剪刀状”夹住乳头以减慢流速,防止宝宝呛奶。

▷ 如果需要用到奶瓶喂养,就应确定奶嘴的孔不可太大或太小,并且应让奶液完全充满奶嘴,避免宝宝吞入过多空气。

▷ 吃配方奶的宝宝在喂奶过程中至少每隔3-5分钟就拍嗝。

▷ 吃奶时保持愉快平静,避免突然的噪声、强光灯分散宝宝注意力的事情。

▷ 吃完奶后不要让宝宝立马躺下、翻转、挤压腹部或剧烈玩耍,也不适宜马上换纸尿裤,如果非换不可,就要注意尽量不要让宝宝的胃部以下高于上半身,以减低胃内压。

▷ 确定宝宝没有呛奶之后,可以把宝宝竖直抱着15分钟。但如果宝宝一边吐一边咳嗽,就不可以竖抱,否则可能引起奶水呛入肺部。

今日互动


你家宝宝出现过吐奶的情况吗?

你是如何应对处理的呢?

收藏文章,按照文中的方法学习起来!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