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粉丝

我们一直在努力
当前位置:首页 > 情感 > 故事 >

大学教授“寻美”小学课堂,竟有这些发现

日期: 来源:扬子晚报收集编辑:扬子晚报

“让知识成为奇遇,是教学中最高境界!”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骆冬青深入与南师大随园一街之隔的南京市力学小学,开展了一场田野调查,以此为基础形成的长篇研究成果《美学事件:激活教学的灵动契机》在《中国教师报》发表。“窗帘‘怀孕’了”“大雁变队”“圆柱画出长方形”……这些课堂上的“偶发事件”经过老师们智慧引导,神奇地激发了“失控”“冲突”背后的教育契机,促进师生创造性成长,也塑造了一批因材施教的力学好老师。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江苏省写作学会会长,江苏省美学学会副会长;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理事,马列文论学会理事,中华诗教学会理事。研究重点在美学、文艺理论、文化研究等方面,在“政治美学”“汉字美学”“红学”“诗词学”、写作学等方面有一定研究。学术著作有:《形而放学:美学新解》(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心有天游:明清小说美学》(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文艺之敌》(江苏人民出版社2006年,商务印书馆2017年)、《情性人生:心灵美学讲稿》(中华书局2015年)、《文艺美学的汉字学转向》(与朱崇才、董春晓合著,商务印书馆2017年)、《新闻眼》(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年、2015年再版)等。

【调查缘起】

力学园,是个有故事的地方

在骆冬青眼中,汉口西路120号——力学小学,像是“一座大学”,因为这所学校一向擅长用“研究”助推师生创造性成长。成长的力量从何而来?这位大学教授别具慧眼,躬身调研小学课堂上的“美学事件”及其蕴含的教育价值和育人功能。

力学园,是个有故事的地方。骆冬青告诉记者,无论是李琳书记在春日午后带着学生去欣赏“校园旁的玉兰花”之惊喜,还是滕菲老师陪伴孩子在江边校园邂逅“南飞的大雁”之浪漫,或是梁玲老师发现“窗帘‘怀孕’”之机智......力学师生对于美的追寻,令他感动不已。而“美”,也是这位学者致力研究的哲学命题。

“许多时候,我们的‘心事’往往在某个事件的发生中忽然被触动。师生的成长,也不例外。”触动内在情感的事件,即“美学事件”。骆冬青认为,力学小学的实践,将课堂变为创造美学事件的教育载体,让知识、思想、情意、经验、成为师生心灵的“奇遇”,就可以使课堂“活”起来,课堂上的“心”灵动起来,甚至,课堂不再是狭小的空间,而是成为无限延展的心灵之“诗和远方”,从而促进师生“创造性成长”,具有创新意义。

【课堂“寻美”】

从“美学事件”中寻求教育契机,引领师生创造性成长

更重要的是,“美学事件”中蕴藏着许多教育契机。“大家快看,窗帘怀孕啦!”一个调皮的学生突发奇想,让科学老师梁玲的课堂一度失控。原本有些生气的梁老师顺着孩子们的目光看向窗帘,“秋风吹来,窗帘鼓鼓的,可不就像一个身怀六甲的孕妇嘛!”梁老师即刻赞叹,“是的,窗帘真的像怀孕了!你的想象力太丰富了!”梁老师尊重了孩子的天性,也获得了孩子的尊重和认可。

“注重美学事件的课堂,必会以偶然打破必然,重构可能;必会让知识成为奇遇,成为生命自我成长的关键;必会激活已有的经验,生成灵动的生命智慧。”骆冬青教授点评,在“窗帘怀孕”事件中,不单是学生得到了灵感灵性的肯定和再肯定,也是教师本身受到“美学”的触发与学生的触发再升华,最终与学生产生“心灵的共鸣”。美学事件释放出的活泼而灵动的教学之美,避免了传统教学课堂“麦当劳化”现象,让孩子更“鲜活”地成长。

【对话校长】

“小故事”传递“大情怀”,努力做立德树人的“大先生”

为什么力学鼓励老师以文学故事表达“课堂之美”?南京市力学小学党总支书记李琳以一个小故事开启对话。有个同学刚来到学校,对上学有些“恐惧”,她甚至不敢走进教室。因此,班主任老师常常抱着她进教室,希望用“爱的抱抱”给孩子安全感。李琳书记了解情况后,也经常和这个学生互动,像妈妈一样,帮她剪指甲,跟她聊小猫咪的故事,请她吃巧克力,让这个孩子渐渐放下心理戒备,融入到集体生活中。

“每一个小故事的背后是大情怀,更充满神奇的教育力量。在小故事中,全校教师一起努力做教育大先生、成就立德树人大事业。”李琳告诉记者,我们鼓励教师讲故事、写故事,每个故事就像教师自己孕育的太阳,明亮的阳光照亮每一位教师,也让他们重新审视教师这份职业。“故事里涌现的,身边的同事、班里的孩子都是我们成为好老师的成长导师。好老师不是教科书教出来、考出来的,好老师是在校园里成长起来的。”

【分享故事·看见成长】

记者了解到,力学全校老师撰写了近千篇教育故事。学校从中精选100个故事编写成校园文学读本系列丛书《小米粒的魔法课堂》,分享师生的成长感悟。丛书中的所有插画均由学校美术组老师原创绘制,生动的手绘插画让这两本小书更散发出隽永诗意和美好温馨。

我们去看玉兰花

大米粒老师:李  琳

早春,汉口西路傅抱石纪念馆门前的玉兰花又次第开放了,中午我特地去踩了个点,这几天正值花开灿烂的盛花期,我决定今天的语文活动课就带孩子们去赏花——《巧用画笔来观察之二——早春汉口西路的玉兰花》。孩子们一听要走出学校,个个手舞足蹈,有的直接站起来扭起了小屁股。排好队,初春的阳光洒满校园,把孩子们的小脸映得格外红扑扑的,他们的眼睛里满满的期待,满满的兴奋。

我只告诉他们今天的语文课要到校外去上,并没有告诉他们去看玉兰花,为课堂留一点儿悬念。走出校门向左,我叮嘱孩子们要走在人行道上,注意安全。孩子们特别遵守纪律,因为我说了要注意安全、遵守纪律,他们走路显得刻意般的小心翼翼,非常呼应老师的要求,善解人意又鬼灵精怪。不过,只走了几步,他们的“小尾巴”就藏不住了。我走在队伍的中间,这样可以照顾到前后全班的孩子们,只见前面的几个小个子男孩女孩,掩不住的激动,走路时一双双小腿似乎安装了弹簧,一边走一边轻轻小幅度地弹跳着,那开心,那兴奋,完全没法隐藏,这就是孩子,此时,如果配上一小段进行曲,那就绝配了。一路上,他们都用眼神询问我带他们到哪里去,我笑而不语。

很快,就到了每天上学放学的傅抱石纪念馆旁,我让队伍停下,面对全班孩子大声说:“同学们,这里就是我们今天上课的地点。今天我们的学习内容是——请大家抬起头向上看,你们看见了什么?”“玉兰花!”嗲嗲的欢快的童音不绝于耳。“对,今天我们的学习内容就是观察早春的玉兰花。玉兰花美吗?”“美!”这声音似乎震落了好几多绽放的玉兰花。

接着我布置了具体的观察任务,划定了自由活动的安全区域,就让孩子们散开自主观察去了。孩子们散开了,在不到10米的人行道上,我们的头顶是高高的玉兰树,我仰起头,天空一片湛蓝,没有一缕流云,成了这片玉兰树的绝美画布。我不由地吟诵起朱光潜先生的《广玉兰》:“广玉兰开花有早有迟,在同一棵树上,能看到花开的各种形态。有的含羞待放,碧绿的花苞鲜嫩可爱。有的刚刚绽放,几只小蜜蜂就迫不及待地钻了进去,那里面椭圆形的花蕊约有一寸长。盛开着的玉兰花,洁白柔嫩得像婴儿的笑脸,甜美、纯洁,惹人喜爱。”附近的孩子们听到了,聚拢来,仰着汗涔涔的小脸静静地听着,一会儿又四散跑开。他们有的围拢在高大的树干旁数着一根长长纸条上有多少朵玉兰花,有的跑进路边的草丛里去捡落在地上的玉兰花瓣,有的已经捡了一大把,呼朋引伴地炫耀自己的战果,或者拿在手里对着空中枝头的玉兰花进行比对……

时间就这样静静流逝……初春,午后,丽日,孩童,玉兰花,油画布一样的蓝天,一节特别的语文课,还有朱光潜先生的《广玉兰》,就这样融合在春日午后的时光里,成为我和孩子们岁月静好的一段珍贵的、难忘的、美好的童年记忆。

骆冬青教授点评:

李琳校长带领学生看力学小学校园旁的玉兰花。那是毗邻校园的大画家傅抱石纪念馆门前,玉兰盛开时节。有意注意,与无意忽视,无疑是心灵最重要的分野。王阳明曰:“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同归于寂;你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汝心外。”童心与花朵在某个美丽时刻,“一时明白起来”,美学事件成为触动“心事”的契机,顿悟的遇合,成为心灵的“奇遇”——智慧于是诞生。

江边的校园,美丽的“邂逅”

大米粒老师:滕菲

徐徐的江风吹过码头,也吹过力学小学力人校区这所江边的小学。独特的地理位置,使大自然对这儿多了一份青睐,也多了一份馈赠。除了蓝天、白云这些常伴的美景,校园里还不时会冒出陌生的“朋友”制造着美丽的“邂逅”。

初秋的操场上,孩子们正跑操,随着他们的惊呼声,我看到一群人字形的“大雁”从头顶飞过。大雁南飞,一个再熟悉不过的季节更替的现象,我们却是第一次亲眼见到。没几天我们学了课文《秋天》,当孩子们读到:“一群大雁往南飞,一会儿排成一个‘人’字,一会儿排成一个‘一’字。”时,每个孩子都高举着小手想要分享前几天的校园操场上的见闻。“老师,大雁真的会变队,一开始他们是摆成人字形,后来又变成‘一’字了。”小米粒边说,边用它的手示意着大雁的队型。“对对对,我也看到啦,好神奇!”“他们比我们排的队还整齐呢!”他们你一眼我一语,叽叽喳喳。是啊,孩子们亲眼看到的自然有更多的感触。没有过多的朗读指导,没有额外的情感渲染,小米粒读起这一句来摇头晃脑,有滋有味。生活中大雁南飞的真实场景帮孩子点亮了这句文字,文字又触发了他们对操场上美好换的联想,于是琅琅的书声便从孩子的口中自然而然地倾吐而出,课文中的文字深深地烙印在了孩子的心底,秋天的美好也挂在了孩子满含笑意的嘴角与眼角。

一次途经一(6)班,只听“老师,老师,快来看!”小米粒们激动地招呼着我们来到墙角。透过一个个紧挨着的小脑袋,我看到了一个细长黑色的小身躯——壁虎。我们还惊奇地发现不远处还有着壁虎断掉的长长的尾巴。我们也是第一次见,连忙拍下,刚好过一周正好要学《小壁虎借尾巴》。那节课,他们从一开始就格外的投入,整节课为小壁虎丢掉尾巴的烦恼而烦恼,为小壁虎长出尾巴的开心而开心,连下课都嚷着要去找小壁虎和它的尾巴呢!

一切都是那么意外,又是那么凑巧。感谢这所校园带来的独有的课程资源。这既是孩子在这所校园里与自然的“邂逅”,也是孩子与语文的“邂逅”。

骆冬青教授点评:

邂逅是诗性的即兴生成,较之“直寻”,更是“尽日觅不得,有时还自来”的巧合,是“邂逅”而忽然相即相投的兴起,可谓:即兴的诗意时刻。

小学教学中,如何产生这样的邂逅?亲眼的“即目”所见,与课本上的文字相比,具有更为强烈的冲击力和美学意蕴。“生活中大雁南飞的真实场景帮孩子点亮了这句文字,文字又触发了他们对操场上美好景象的联想”,“点亮”与“触发”,是课堂的打开与延展——从教室空间到可以遥望万里江天的操场空间,当“目之所及”与“心之所感”彼此互融之际,“语文”不再是书本上的文字,而是生活中乃至生命中的美学事件。如何运用狭隘的空间课堂打开学生想象的灵性,是每个老师都要深思的问题。滕菲老师的教学实践,做出了一个精彩的答卷。

同一首诗和不同的我

大米粒老师:刘   燕

“Look at my skirt. Look at my T-shirt. Look at my cap and my jacket. They all look great. 正是最后一个词的押韵,给我们的英文 Rhyme 带来了朗读的节奏感,文字的画面感和行文工整的美感。”总结完毕,准备进入下一步教学。突然,一个不和谐的声音响起。

“美什么美?一点也不美!”孩子们纷纷转头,“破坏分子”却不以为意:“T恤衫配短裙,外面还套个夹克衫,头上带个鸭舌帽,能不丑就不错了,总归算不上美吧?”

“还有还有,既然是写给女孩子的诗,t啊t啊的,读起来硬硬的,也不好听。”另一个小调皮,一边举手,一边“补刀”。

这本教材,我教过好几遍,从没有遇上过这样的“刺儿头”,虽是歪理却着实有理,可老师总不能也跟着说教材编写得不好吧?我决定把难题抛给“四人成长小组”:“既然嫌弃教材编得不美,你们倒是给一个更美更好听的 rhyme 呢!”孩子们当真激烈讨论起来。

“我们觉得女孩子,可以这样穿。”学霸小仪同学首先发话了:“Look at my blouse. Look at my dress. Look at my socks and shoes. They all look great.”

“不好不好,最后一个词不押韵。”话音刚落,就有人提出反对意见。“不如改成nice 吧。”有人建议,大家纷纷点头。

“blouse, dress, socks ,shoes,果然很 nice!”公主裙,花边衬衫,加上中筒袜和小皮鞋,画面感满分。

“还有,还有,我们男生穿的。”课代表不甘示弱,“Look at my T-shirt. Look at my jacket. Look at my jeans and hat. They all look great.”夹克套 T恤,牛仔裤配牛仔帽,想想还真是挺帅。

“不行不行,老师!我们往冬天过了,这样穿太冷了。”什么?还有“冬款上市”?

“Look at my sweater. Look at my shirt. Look at my boots and coat. They all look great. 我妈说,这是小红书上最in的‘三明治穿搭’,毛衣外面套简约男款衬衫,配上长大衣和长筒靴,又好看又暖和。”

“老师,还有还有……”新课没讲完,还被迫拖堂5分钟,孩子们七嘴八舌,描绘了七八种穿搭,却还在那里写写画画……

教书多年,你可曾想过同一首诗,还能写出“男生版”“女生版”“春夏秋冬版”“小红书版”……?我教给了孩子们不多的词汇,孩子们却教会了我很多的“诗”;我教给了孩子们是非对错,孩子们却教会了我“美”与“创造美”;我教会了不一样的儿童,孩子们却描绘了不一样的世界。力学园里的“创造性成长”,是儿童研究的点点微光,也是老师逐梦的星辰大海。

骆冬青教授点评:

“美什么美?一点也不美!”刘燕老师的课堂上,一个美学问题,变成了美学事件。刘燕老师把难题抛给了同学:“既然嫌弃教材编的不美,你们倒是给一个更美更好听的rhyme呢!”孩子们的美学讨论、美学判断,转化为美学创造。他们贡献的方案,出自各自内心的灵机和妙思,而自己“创作”的英文作品,对于他们自己,才是最深刻的知识获得。刘燕老师总结为“创造性成长”,是非常恰切的。但是,这种创造性成长,其根源在带领孩子们进入美学事件,更重要的是,在于让美学事件发生后,不可掐灭她燃起的小火苗。而是以“意会”童心的教学机智让小火苗燃成智慧的火焰,不仅让学生保持着那种超出语言表达的敏感,更将自己本身的感悟投入其中。

窗帘“怀孕”了

大米粒老师:梁   玲

又一个星期一的上午,秋高气爽,阳光明媚。我正在三(4)班教室上科学课。

三年级的孩子精力旺盛,活泼好动,尤其是那些男孩子,一个个小脑袋里装着数不清的奇思妙想。这不,我刚刚做完一个科学小实验,才准备进行下一个知识点的讲解。突然,一个大嗓门叫起来:“大家快看,窗帘怀孕啦!”随即,所有的孩子都被这突如其来的声音吸引了,目光一起转向他。立刻,孩子们哄笑一片,教室里沸腾起来。

对于这样突然失控的课堂,我是非常气愤的,正要好好批评一下这个扰乱课堂秩序的得意洋洋的小家伙!可是,当我顺着孩子们的目光看向窗帘:凉爽的秋风吹过来,窗帘下端被金属横栏阻挡着,在风和横栏的双重作用下,窗帘鼓鼓的,可不就像一个身怀六甲的孕妇嘛!孩子们的想象力真是太丰富了!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我怎么能把一个孩子对于生活的丰富的想象扼杀掉呢?于是,我灵机一动,走到那个“大嗓门”的座位旁,他可能也意识到自己“闯祸”了,低着头不敢看我,我摸着他的小脑袋,竖起大拇指说:“是的,窗帘真的像怀孕了!你的想象力太丰富了,这也是我们科学学习必要的品质哦!”接着,我又转向大家,问:“为什么你们会觉得好笑呢?因为我们都知道从科学的角度窗帘是不会怀孕的,而且我们现在上课讲的知识跟窗帘怀孕没有关系。如果是下课,这位同学把他发现的秘密分享给大家,又不打断大家的学习,那该多好呀!”听了我的话,孩子们都安静下来继续上课。见我肯定了他的想象,没有批评他,反而获得了夸奖,那个“大嗓门”的小米粒抬起头,乌溜溜的大眼睛看着我,充满了感激。

在接下来的科学课上,大嗓门的表现特别棒,听课很认真,回答问题也特别积极。我想:尊重孩子的天性,走进童心,采用希望法正面激励孩子,就一定能教育出更多的好孩子!

骆冬青教授点评:

在“窗帘怀孕”事件中,不单是学生得到了灵感灵性的肯定和再肯定——首先是第一次对学生的“美学发现”的肯定,接着是对此美学事件,从“科学课”的角度作再肯定。无此再肯定,则教师对于美学事件,可以说仍然是普通的感受,甚至仍然是无感的;有此再肯定,其中的发酵、升华,是教师本身的受到的触发与学生的触发的再升华。灵韵所至,心扉互启,妙在于感悟的“互”为触发,意兴的相融相交。

插图均由力学小学美术组老师根据小故事原创手绘

通讯员 韩慧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李晨

校对 李海慧

编辑 王亚楠


相关阅读

  • 小学生走进顺德中专开展轨道交通职业体验

  • “哇!原来地铁是这样驾驶的!”“地铁司机这个职业真的太有趣了”......3月26日,南海师范附属小学学生打卡顺德中等专业学校,展开了一整天的“职业体验”之旅。在体验地铁驾驶员
  • 多孩时代,邯郸三岁以下宝宝可以提前入托啦

  • 0—3岁婴幼儿是社会上“最柔软的群体”。随着“三孩”政策的放开,3岁以下宝宝的托育照护成为很多家庭的“刚需”,但托育机构数量少、请保姆费用又高又不放心。“谁来带孩子”

热门文章

  • 甘肃漳县:干部情撒麦田 助力夏粮归仓

  • 炎炎夏日,农事繁忙;麦穗飘香,颗粒归仓。近日,漳县马泉乡工会组织开展“干部情撒麦田,助力夏粮归仓”志愿服务行动,切实发挥广大干部职工的示范带动作用,扎实细

最新文章

  • 大学教授“寻美”小学课堂,竟有这些发现

  • “让知识成为奇遇,是教学中最高境界!”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骆冬青深入与南师大随园一街之隔的南京市力学小学,开展了一场田野调查,以此为基础形成的长篇研究成果
  • 德州市新建成6座过街天桥

  •   3月28日,市民在刚刚建成启用的天衢新区天钰街跨东方红路天桥上往来通行。东方红路为东西向城市主干道,车流量大,而位于东方红路北侧的长河公园是周边居民游玩健身的重要场
  • 河北徐水:校地携手育新苗 素质教育开新花

  • 春阳高照,暖意融融。3月28日上午10点,河北省保定市徐水区遂城镇曲城小学五年级思政课开始。在学校红色文化长廊前,老师精心讲解建党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及本乡镇三位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