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 | 单霁翔以《人居香港:活化历史建筑》助力文艺遗产保护传承

 

7月2日,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即将正式开放,这是喜迎香港回归25周年的重要举措,在原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看来这也是一件值得期待的文化盛事。

“一座国际大都会没有世界级的博物馆,自然少了几分深邃与厚重。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的建设,无疑是香港文化事业发展的一件大事,将有利于实现香港成为国际文化都会的愿景,也有利于故宫博物院走向国际、走向大众生活。”这是单霁翔在新书《人居香港:活化历史建筑》中提出的美好期望。

但是如何在高密度的土地利用空间内对历史建筑进行保护,既让文化遗产有“尊严”,又能为市民创造宜居的城市文化环境?

8000多栋历史建筑见证了香港城市发展,也承载着港人的集体记忆,在寸土寸金的紧凑型都市中,却面临着夹缝中求生存的尴尬境遇。创建伙伴关系,让政府、非营利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进来,尘封的历史建筑在“伙伴计划”中鲜活了起来……香港的一系列举措提供了宝贵经验。

“对故宫博物院来说,这是我们在中国内地以外的首个合作项目。首先受益的是故宫的文物,我们知道,故宫收藏的文物多达1862690件(套),但是每年在故宫内展出的文物大概只有3万件,无法展示故宫珍贵文物的整体面貌。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项目不仅将扩大故宫文物的合理利用,让文物更有‘尊严’,也将使香港市民有机会更近距离接触故宫文物,感受中国传统文化。同时,社会公众参与也是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一环,这方面香港也有很多经验值得内地借鉴。活化历史建筑伙伴计划就是其中之一。”

在单霁翔笔下:“建筑是石头的史书”,20多个文化地标记载了香港的历史文化;同时,“建筑是凝固的音乐”,60多处热门景点带广大读者畅游香港……除了让读者在历史建筑中领略香港城市的人文底韵,《人居香港:活化历史建筑》一书还以全景式的视觉介绍了香港的城市发展历史、土地管控方式、历史建筑保护。

关于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的筹建始末,以及“活化历史建筑伙伴计划”的创新经验,单霁翔有很多见闻和体会,“我将它们写在了新书《人居香港:活化历史建筑》中,由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出版。这本书的繁体版也在香港同步推出。林郑月娥女士是我的第一个读者,她读后为这本书写了情真意切的序言,令我很感动。”

关于文化遗产保护的故事还有很多,单霁翔也希望广大读者了解:对于宝贵的文化遗产,保护不是目的,利用也不是目的,真正的目的是传承。“把我们祖先创造的灿烂的文化,经过我们的时代、我们的城市,能够健康地、完整地、真实地传给我们的子孙后代,这才是真正的目的。”单霁翔笑谈。

作者:朱珠

责编:勾晓庆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