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陈智思:让世界认识中国文化,香港扮演重要角色

直新闻按

香港回归25周年之际,直新闻推出《香港名人看回归25周年》系列专访,邀请了十几位香港各界人士,从他们的视角,看香港回归25年的发展变化,感受香港的新气象、新契机和新希望。

本期直新闻采访到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董事局主席陈智思。香港特区行政会议成员陈智思,2018年起出任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他表示,作为庆祝香港回归祖国25周年献礼项目,这座世界级的中国文化艺术博物馆如期完成,令港人自豪而振奋,门票开售仅几天就卖出去了近五万张,“我们市民是很希望有机会看到这样国家级的宝物。”

各方翘首以待的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于6月22日举行开幕典礼,并于7月2日正式向公众开放。来自北京故宫的900多件珍贵文物届时也将与香港市民见面。作为庆祝香港回归25周年献礼,该博物馆也是北京故宫博物院在内地以外的首个合作项目。北京为何选择了香港?陈智思认为,在国家“十四五”规划中,将香港定位为中外文化艺术交流中心,而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就能在其中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

“我们有和法国卢浮宫、英国国家美术馆和意大利等机构合作,其实他们都很愿意、很希望和我们有合作机会,所以我们真正可以扮演中外文化艺术交流的重要角色。不单只希望通过我们这个馆,向大家展示中国的文化,也希望通过我们的馆去认识其他国家的文化。”

在港英时代的香港长大的他,结合自身的经历感慨道,“虽然我们回归了25年,但其实很多香港人未必真的很认识我们中国的文化。”他认为,对中华文化的认识仅来源于书本,这让他与许多香港市民一样,无法亲身体会历史的真实触感,而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的出现拉近了香港市民和中国历史文化的距离,让他们可以有看得见、摸得着的亲身体验。

对于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的发展前景,陈智思非常有信心,他认为,回归25年来,官方与民间各层面的交流往来迅速扩大,香港这座国际大都市也正在释放出愈加夺目的光彩,“我希望香港除了作为国际金融中心外,文化艺术也要跟金融做到一样的档次,才可以将一个城市的竞争性维持好,因为我们要将全世界的人才汇聚到香港。

以下是专访实录。

问:现在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开幕反响热烈,但长期来看要如何维持热度?

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董事局主席 陈智思:首先,在我们开馆后的第一个展出中,有北京故宫博物院借出的914件国家级的文物,其中包括一级文物116件。此外,我们还向法国的罗浮宫借到十几件馆藏,另外还有很多香港的收藏家捐出来的藏品。当然故宫博物院是我们主要的合作伙伴,所以这九百多件文物只不过是给我们第一阶段展出使用的,将来会继续有不同其他的文物借给我们这边。而且这914件文物当中,其实都有分时段展出的。据我所知,有一些譬如书画或其他一些对光比较敏感的文物,它们在香港展出的时间是很短的,可能只有一个月到几个月的时间而已,有些文物则是有一年时间展期的。

而且其实在几个月之后,我们还会同欧洲其他一些文物博物馆有合作,所以下一批,你会见到一些欧洲的、宫廷式的一些藏品。同一时期,我们也有来自全世界的七十多个不同的艺术合作伙伴,将来我们会见到不同的合作模式,也都希望在我们馆里见到一些西方国家或者我们亚洲区其他国家的文化藏品,一起给大家欣赏。

所以其实你看到,我们是会不断更新馆内的文物的。作为香港人,你不是来一次之后就圆满了,所以我不担心市民会觉得说,过了一段时间它的吸引力就少了。

当然,长远来说,其实我们都希望能有自己的藏品,因为我们都能够看见不少的香港收藏家愿意捐出他们的藏品给我们,将来如果有越来越多的藏品,我们就可以跟世界上的其他博物馆有互相借鉴的活动了,因为他们也想我们的藏品可以去到他们那里,而他们的藏品可以来到我们这里,所以我对于长远的发展是很有信心的。我们这个展不是一次性活动,是一个长久的、不断更替的一个模式。

问:香港故宫文博院是北京故宫博物院在内地以外的首个合作项目。您认为为何首先选择了香港?这里的哪些优势和特点是关键因素?

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董事局主席 陈智思:在有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建馆的概念之前,香港特区政府都有和北京故宫博物院有合作。而在过去的合作当中,其实都有非常好的反映,你见到每一次有国家级的文物在香港展出时,都是大受欢迎的,香港市民排很长的队去看这些国家级的珍藏品。

所以我们市民是很希望有机会看到这样国家级的宝物,另外北京故宫博物院和香港特区政府其实有一些恒常的沟通和合作。林郑月娥女士经常去北京,去见领导人,或者参加其他活动的时候,她就有机会同北京故宫博物院的院长和前院长们去聊。整个的构思经过就是香港会不会有机会建一个故宫博物馆。据我所知,他们听到后都很支持,因为觉得是一个很好的机会,利用香港的平台能够让多些人认识到我们中国长久以来的文化。当然最终也都要中央政府的支持,所以后来也都得到中央政府认可,认为这是一个很好的机会,令到我们香港这个地方更特别,可以有一个自己的馆去展示我们中国的文化,再到后期,就是国家“十四五”规划当中,明明确确是将香港定位为中外文化艺术交流中心,那么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其实是扮演了一个重要的角色。

问: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在帮助小朋友认识国家历史方面有哪些举措,与学校又有什么合作?

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董事局主席 陈智思:其实无论是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在构思阶段的时候,还是在整个建筑建造的过程当中,都有不少的学校团体、民间组织和我们谈合作,大家已经想了很多的计划,当然来参观绝对是第一件事,更加多的可能是有一些课程,他们可以来上课程,因为其实来这个博物馆并不是纯粹来看藏品这么简单,更重要的是要认识藏品背后的故事,所以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将来要扮演的更重要的一个角色,就是提供这个机会去说这些故事。

大家都知道,虽然我们回归了25年,但其实很多香港人未必真的很认识我们中国的文化的。用我自己做例子,我当然是在港英年代里读书长大的,虽然我是有读中国历史的,但我是在书本里读到的。如果纯看书本的话,其实是很沉闷的,所以这次香港有这个博物馆在这里,市民不需要去到北京才能有亲身的感受。他在香港这里,就可以通过我们的展示,去认识、去看到历史,他能够将在课本里读到的东西和他看到的文物,再加上我们用一些新的高科技的展示方式,吸引大家去认识了解。

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里有一个馆,我自己也很感兴趣,就是展示古代宫廷里,皇帝每日早上生活的模式。其实我觉得这个很生动,通过一个这样的展出,令市民大众看到,几百年前的皇帝,原来他的生活是这样的。他的生活模式可能真的和我们现代人不会差很远,所以我觉得这个令大家不会觉得那么陌生。

所以通过这个馆,通过我们这些文物,用我们这个策展团队的展示方法,令大家将距离缩短,不会让大家觉得一讲到中国文化、中国历史,就好像太遥远了、太深奥了,我想可以将这个距离减少,不是只给我们香港年轻人,也是希望让全世界的人都可以来我们这里,加深对中国文化的认识。

问: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与外国的博物馆有什么合作?

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董事局主席 陈智思:其实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现在已经同大概70间国际博物馆或者一些团体,有一些合作的方案了,以后会越来越多,因为大家都很积极,很想通过和我们的合作互相借展之类的。在我们第一个展出里你们也见到了,我们有和法国卢浮宫、英国国家美术馆合作和意大利等机构合作。所以外国很多很出名的博物馆或者团体,其实他们都很愿意、很希望和我们有一个合作的机会,因此我们真正可以扮演中外文化艺术交流的重要角色。我们希望这是一种对话,不单只希望通过我们这个馆,向大家展示中国的文化,也都希望通过我们的馆去认识其他国家的文化。

还有一样很重要,我自己觉得,当我们和全世界其他国家在很多议题上,好像有一些争议,这个都是正常的,包括地缘政治这些,但其实如果大家抛开这些事,单纯从文化的角度去看,人类的进展过程,这些传承了几百年、几千年的文化,其实最终大家在很多地方是相同的。

虽然短期内大家好像看到很多不同的东西,但大家是有一个共同情感的,所以我们其实希望通过我们这个平台,可以让大家看到,其实人类的文明,到进化,到艺术,是可以将我们的世界拉回到一起的,大家一起去欣赏。所以我觉得,尤其是在现在这样一种世界环境下,不少人是很希望有这样的体验,去认识多一些。因为我觉得,世界有时候为什么这么多分歧,正是因为大家(对彼此)认识不是很深入,大家很多时候是因为表面的争议在吵,如果大家看回一些长远的东西,正如我刚才所说,比如看到清朝皇帝的生活,我们发现其实他也有压力,(原本以为)做皇帝没有压力,原来他也很早起床,听很多人给他提意见,可能也是向他投诉,大家可以发现,很多事情都是共通的,世界的意愿可以是共通的。

问:您认为团队应该如何利用大湾区市场,将文化和旅游结合起来,助推香港融入国内国际文化双循环?

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董事局主席 陈智思:其实香港在国家“十四五”规划当中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中外文化艺术交流中心。因为我们在西九文化区内,在高铁可以去到的地方,一个钟头之内,我讲的是几千万的人,可以随时来到我们这个地方,随时参观博物馆或是看到一些表演艺术、视觉艺术,所以我认为,当疫情之后,将来整个大湾区内的人随时可以很方便来到香港,而且可以去不只一个地方,是很多的地方。

因为我相信下一阶段的游客,他不会是到了一个地方就想着要去买便宜货,其实那种经济已经不仅是香港可以提供的了,就像伦敦和纽约,从来没有人会想着要去伦敦纽约买便宜货,大家去那里都会想着它有些高质量的服务,无论是餐饮服务,还是文化艺术、一些展出等。当然可以去吃东西,买东西也有,但是更加重要的是有文化艺术方面的这些选择给到他,可以看一些不同的展出、不同的表演或艺术的展览。

问:之后会不会开新馆,比如在新界?

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董事局主席 陈智思:整个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的构思不在西九文化区原来的计划里,所以在整个布局里,本来没有预计到,所以后来才找到地方去建馆,在规模上的确不像其他地方那么大,包括如果你同M+博物馆去比的话,我们的规模差不多是它的一半,所以这个有一定的局限,但是我自己有信心。我认为绝对有扩建的机会,当然它的难度就是,如果要扩建的话,扩建到哪里?当然我不觉得会在这个园区以外,因为这样就会没有协同的效应,没理由游客来到这里看一样东西,再坐车去别的地方,我相信大家都希望方便,在西九文化区这个地方,可以近距离去完这个地方再去另一个地方,所以一定要看回我们自己园区里面去找地方,我觉得还有机会的。

最重要的就是要找资源、找资金,因为在整个西九原来的发展计划里,是没有包括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的,所以我们现在开了这个馆,全靠马会捐出35亿,所以如果我们将来需要去扩建的话,一定要找新的资金。虽然暂时没有,但我很有信心,扩建一定是在我们长远发展的考虑内的。

问:在您看来,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的定位是什么?

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董事局主席 陈智思:我不是一个中国艺术的专家,但我也简单问过我自己,正如你所讲,我们有北京故宫博物院,有台北故宫博物院,怎么令到我们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的地位不同?当然藏品是很重要的,其实我们香港暂时没有很多藏品,我们刚刚开始有人捐给我们,但我们很有信心,我们也不差的。最近就有一对夫妇送了九百多件给我们,当中有那些几千年的文物,都是无价的。所以如果有越来越多这些珍藏,我们就有能力去和别人交换,去互相借展。再加上北京故宫博物院很支持我们,所以藏品方面我不担心,但怎么区分我们馆与其他博物馆的分别呢?

最重要是我们策展的团队,有香港人,有内地人,有台湾人,也有外国人,令我们策展的方式模式是独特的,这个我相信是主要令我们馆以及其他馆的最大分别。我们有很多多媒体的展示方式,也引入很多本地艺术家去思考,从什么角度怎么去展示我们的藏品,所以你是肯定感受得到差别。除了策展模式外,因为我们是一个国际城市,所以也会以一个国际的角度去展示出我们的藏品,最主要的就是中国文化,这是我们的一个独特之处。

问:在您看来,北京故宫此次大规模外借珍贵文物,对此您有何体会?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院又打算怎样用自己的方式讲好中国故事,发挥好促进东西文化交流的重要功能?

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董事局主席 陈智思:我之前也不是很认识北京故宫博物院,但自从我做了博物馆董事局的主席,我去过很多次,也都见了前任院长和现任院长,他们很愿意将藏品带到香港,给不单是香港人,还有全世界的人,去欣赏去认识,所以我觉得这也是很大的动力,大家有合作的共同点。

我去拜访北京故宫博物院的时候,他们也很明确告诉我,希望香港用你们的方式去展出这些展品,对他们也是好的。他的目标不单是说我要另开个馆,我相信故宫博物院最终都是希望全世界人都能认识我们中国文化、中国历史,所以我们香港扮演了一个很重要的角色,大家互相合作之余,大家目标都是一样的,当然以香港的地位,更加可以用香港的方式,将中国的文化历史,同外国有个交流。

问:在您看来,应如何拉近这些故宫馆藏文物与普通市民之间的距离?

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董事局主席 陈智思: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也好,M+也好,我们的目的是不是只给会欣赏(艺术)的人去呢?如果是这样,我觉得绝对不值得我们用这么多钱,而且我绝对相信这不是国家或者香港特区想见到的,它不是只给有兴趣的人,它的更大意义是让不认识(艺术文化)的人有兴趣。说实话,我对中国的文化艺术认知也不是很深,经常一进博物馆会觉得讲的那些东西离我很远,那会吓怕人家,所以我绝对同意你。

首期安排的时候,我和我们的馆长、副馆长说,一方面我们肯定是有一些很高质量的藏品,给一些很会欣赏的人,这很重要,但同时,我们一定要令它普及化大众化,令大家肯进来,去听,去摸。我的意思不是去摸藏品,就是可以感受到的东西,才会让他觉得不会害怕,不会觉得我文化水平没有这么高就不敢进来参观。

另外一个就是,艺术文化也是需要教育的,比如M+博物馆,它是当代艺术,其实可能有很多争议,角度不同,大家观点也很不同。这很正常,每个人都对某些东西有看法的,你很难令大家一定都同意,这也不是一个博物馆应该做的事情,我们是要去教育市民去认识,去尊重不同文化,当然我不是讲违法的那些,违法就是违法,没得讲,我是讲不同意见的事情,是绝对ok的,故宫就不会有太多的争议性。因为讲的是几百年、几千年的历史文化,但整个过程是个教育的过程,所以你不能指望博物馆一开门,各个观众都拍烂手掌(称赞),这是需要一个过程慢慢认识的。所以我觉得,这也是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要承担的重要角色。

其实我们现在有很多团体跟我们对话,聊了很多,我们也有特别安排,比如一个小社群,我们有免费票,星期三全日免费,以及很多的赞助票,现在也派给市民,所以我自己觉得,我们的角色是多元的,我们是去展示艺术、藏品之余,更重要的角色就是怎么去普及化,以及有一个教育的成分在里面,令到大家可以去透过这些藏品,有这么个体验。

问:您认为与25年前香港回归之际相比,香港文化事业最大的变化在哪里?与祖国内地的文脉连接有哪些最突出的进展和成果?对香港未来有什么期待?

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董事局主席 陈智思:其他人我不知道,我就说我自己,刚刚我也说了,我对中国文化的认识绝对是从书本上学回来的,而书本上讲到我们中国几千年的文化历史,其实一两行字就讲完了,不是真正很有感受,因为我们始终在这个地方长大,不是有很多机会去亲身经历,感受到历史。当然过去回归的二十几年,多了很多民间的交流。香港市民也都可以去到内地,去很多不同的地方有自己的体验,肯定好过回归之前。

到了今日,最大的分别就是,特区政府对文化这块更加重视了。以前很多人都说香港是个文化沙漠,因为始终都觉得文化这种事是次要的,最紧要是挣钱。所以香港作为一个商业城市,是发展得很好的,但在文化方面,就好像是个辅助性的,但其实不是的。

像我刚才所说的,比如纽约和伦敦,其实这两个城市都是金融中心,但是大家想起纽约和伦敦,并不是都是金融方面的,也是一个文化的地方,大家看歌剧、看展出、去博物馆等,这就是它们为什么可以继续成为一个金融中心,因为可以吸引全世界的人才,而全世界人才去一个地方,他们不是去那里赚钱这么简单,他想欣赏当地的文化设施,而且通常是整个家庭搬去当地,那他也要看你读书的设施好不好,城市安不安全,文化水平如何。所以其实香港很特别的,我们以往好像不是很重视这样的东西,我们自己香港人也不是很认识这样的东西,但如果你想吸引全世界的人才,是一定需要这种配套的。

当然我们终于用了20年时间去建了这些设施,这是第一步。硬件有了,还要有软件配套。香港也要去培养我们自己本地的这方面的人才,也都欢迎海外的人才来,在文化艺术方面有所发展,这正是香港作为一个文化交汇的地方能发挥的效用。我希望香港除了作为国际金融中心外,文化艺术也要跟金融做到一样的档次,才可以将一个城市的竞争性维持好,因为我们要将全世界的人才汇聚到香港。

作者丨罗代姣 狄竞 俞哲旻

校对丨卓依紫 李可歆 俞哲旻

排版丨张静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