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粉丝

我们一直在努力
当前位置:首页 > 情感 > 故事 >

网络社会心态:核心特征、分析视角及研究议题

日期: 来源:中国学派收集编辑:中国学派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22年第11期P135—P136

作者:黄荣贵   吴锦峰   桂勇,复旦大学社会学系   香港科技大学社会科学部,摘自《社会学评论》2022年3期,刘翔英摘

网络社会心态是网民在互联网空间中所表达或呈现的社会心态,其根源、涌现、发展和后果既与线下社会心态有相似性,同时也受网络空间特征的形塑。近十多年来,移动互联网的高速发展和广泛使用是中国社会变迁的一个重要特征,这种变化不仅为社会心态表达提供了新的空间,还对网民社会心态的形态特征和生成机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网络场域中,网络社会心态不是线下社会心态的简单投射,而是受网络场域的重塑并具有网络社会逻辑印记的独特产物。

网络社会心态至少具有两种含义:(1)网民这一群体的社会心态,本文将其称为网民社会心态;(2)在网络社会基本逻辑重塑下涌现且具有网络社会独特印记的新型社会心态。本文将聚焦讨论后一种网络社会心态。网络社会心态具有明显的社群性,实证研究需要结合网络互动和表达来识别多元化的网络社会圈子,并对具体的网络社群所持有的社会心态进行深入的刻画。伴随网络社群多元分化的是持有极端心态的网络社群的涌现,对极端社会心态的剖析是网络社会心态研究的有机组成部分。除网民的个人经济社会地位特征外,网络社会心态还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网络社会特征变量的影响。网络社会心态具有网络嵌入性特征,这意味着网络社会心态研究需要超越个人层面的互联网使用频率和方式,系统考察网络社会的中观、宏观特征和运作逻辑对网络社会心态的涌现和变迁的影响。网络社会心态具有鲜明的流动性特征,对网络社会心态的完整考察亟须高精细度的纵贯分析。

网络社会心态的上述特征要求我们使用与之相匹配的分析视角进行实证研究。本文认为,网络社会心态是一种具有关系性、局部主体间性和相对流动性的社会文化现象,研究者需要在特定的网络平台或网络社群中去甄别文化符号的使用及其社会意义的形成。该视角表明,网络用户所呈现的话语、符号及其社会意义取决于其所处的网络情境,即使同一用户所沟通的内容也会随情境的变化而变化,并不存在唯一的静止的网络文化和社会心态。对网络社会心态的这种理解,要求我们更多地运用归纳式分析、类型学分析、话语分析等分析视角对网络社会心态进行多维度的考察。

网络社会心态的关系性特征意味着不同的网络社群对相同事件或议题采取截然不同的诠释模式,并形成差异化的社会态度,而这种复杂性不容易通过演绎而来的指标准确测量。

此外,网络文化具有较强的变动性,随着网络生态和现实情境的变动,网络社会心态会敏感地随之做出反应。这种短期变动难以被潜在地假定社会心态具有相对稳定性的理论所刻画。鉴于此,网络社会心态研究有必要采取归纳的分析路径。

网络社会心态的局部主体间性特征意味着网络表达往往只在特定的网络群体中获得局部共享的社会意义,这就要求实证研究高度重视心态表达的分化性,需要将网络空间中的社会心态表达理解为具有复杂性的类型或谱系,而不是将其看作单一稳定的全局性结构。一方面,网络社会心态研究有必要根据网络社群对关键心态议题的态度倾向进行类型学识别和深描,揭示关键的心态议题如何在特定社群中获取情境性意义。另一方面,需要研究者考察不同心态议题之间的意义关系,尤其是关键心态议题在不同网络社群中差异化的意义关系构型,以及各议题在对应意义关系构型中被赋予的意义。基于此,网络社会心态研究可以通过类型学分析来剖析网络语境下不同社群对网络符号和话语的主体间性理解。

网络社会心态作为一种被社群所共享的文化认知,它常通过文字、图片、视频等形式的话语实践产生和再生产,并在不同心态社群之间的联合、竞争或冲突中逐步发生变异。反之,由于网络社会心态的流动性最终体现在具体的话语实践之中,我们可以通过话语分析等方法来检视网民的话语实践,并在此基础上剖析网络社会心态的流动性特征。由于网络社会心态体现在话语实践的不同层次,对心态表达的话语分析需要综合运用语境分析、语义分析、词汇和语法分析等方法。此外,鉴于极端社会心态是心态表达的关键支点,在话语分析时尤其需要关注话语实践的极化。总之,对网络社会心态表达的话语分析要求我们避免将网络心态视为长期稳定的、外在于个人行动者的社会文化结构,而是将其视为行动者在网络空间的话语实践中生产和再生产出来的,兼具流动性和相对稳定性的社会文化现象。

在分析网络社会心态核心特征的基础上,本文进一步阐述网络社会心态研究中的若干重要议题。其中,网络社会心态的社群化、网络社会心态的极化、网络社会心态的形成机制三大议题尤其值得关注。

(一)网络社会心态的社群化

网络社会心态具有社群化特征,研究者需要关注社会心态与网络社群之间的互构关系。虽然少数基于社会调查的社会心态研究尝试通过潜类分析(LCA)等方法区分不同的群体心态特征,但这些研究所界定的群体只是具有相同心态特征的一群人,在严格意义上并不具备“内部互动、外部区隔”的社群内涵。相比之下,网络群体与现实群体的一个重要差异在于高频的内部互动以及社群层面的在线可见性,这就要求我们超越传统的个体研究路径,对社群的结构特征和心态特征进行整体性分析。理解网络社会心态的社群化至少需要关注三个相互关联的议题。第一个议题是网络社群的形成、动员与维系。第二个研究议题是剖析网络社群成员的文化与心态认同。第三个值得关注的议题是网络社群的历时演变。

(二)网络社会心态的极化

在兼具开放性与(半)匿名性的网络空间中,存在一些在某个维度上十分突出的极端观念,本文将其称为极端网络社会心态。网络社会心态的极端性意味着研究关注点在于洞察某些占比较小但表现“出众”的社会心态的本质性特征。在此,特定类型的网络心态的现实相关性以及研究对象在理想类型意义上的典型性将成为样本选择的关键标准。

尽管学术界已经越来越多地关注极端网络心态及其极化过程,但仍有一系列重要的研究议题值得进一步分析。今后的研究需要超越对社会心态的表面描述,进一步对极端社会心态的现实基础、形成机制、极端心态社群的维系与演化等主题进行系统化和理论化的分析。从某种程度上说,厘清极端网络社会心态及其极化的成因、结构、过程与后果等问题对于提高网络空间治理的有效性、建构社会共识和提升社会凝聚力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三)网络社会心态的形成机制

剖析影响网络社会心态形成的因素及其作用机制是干预网络心态极化的前提条件,也是改善网络治理的学理基础。我们可以从个人特征、中观结构与宏观环境三个层面来系统分析网络心态的影响因素及作用机制,并在实证研究中厘清线上社会与线下社会之间的辩证关系、现实社会变迁对网络社会心态的影响,以及宏观环境对不同社群的差异化影响,以期把握网络时代的社会心态的总体性特征。

对网络社会心态的形成机制的把握,需要我们结合网络社会的特征。为此,本文认为实证分析有必要关注线上社会与线下社会之间的辩证关系、现实社会变迁的影响、宏观环境对不同社群的差异化影响。首先,线上社会与线下社会之间存在着辩证互动关系,这意味着网络心态研究需要连接网络社会与线下社会的关系。研究者需要结合互联网技术发展的脉络,在现实社会与网络社会并存互构的关系中考察网络社会心态,通过跨文化、跨群体、跨平台的比较研究来剖析技术情景和社会情景对网络社会心态的塑造。其次,网络社会心态具有鲜明的流动性特征,对现实社会具有更快的反应。网络心态研究不仅需要关注长期社会转型的影响,还需要关注短期的重大社会事件的潜在影响。最后,由于网络社会心态具有鲜明的社群性,宏观社会条件对网络心态的影响难以通过简单的数字来笼统描述,研究有必要具体剖析社会条件对不同类型的网络社群的社会心态影响的异质性。


相关阅读

  • 【2023云南省两会】2023年提振信心

  • 2023年是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我们将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着
  • 分账模式迈入成熟期,怎么才能让大家都赚钱?

  • 从网络电影到分账剧,再到短剧、少儿、动漫等其他领域,“分账模式”正肉眼可见地覆盖更多内容赛道。作为既依托于平台支付、又由观众观看决定收益的商业模式,“分账”既不同于院
  • 京津冀新视听媒体融合学院举办第三期研学班

  • 近日,京津冀新视听媒体融合学院第三期研学班正式开班。来自京津冀三地的省市级媒体、区县级融媒体中心、媒体融合相关企业代表,北京市广播电视局对口援建的内蒙古、新疆和田、

热门文章

  • 甘肃漳县:干部情撒麦田 助力夏粮归仓

  • 炎炎夏日,农事繁忙;麦穗飘香,颗粒归仓。近日,漳县马泉乡工会组织开展“干部情撒麦田,助力夏粮归仓”志愿服务行动,切实发挥广大干部职工的示范带动作用,扎实细
  • 观文脉 | 鹤湖新居:写在大地上的骈文

  • 一个很美的名字。当初为它起这个名字的,一定是个饱读诗书的人。你看,从空中俯瞰,它就像一篇写在大地上的骈文,词藻华丽也好,朴素也罢,都能够从中读出古典的中

最新文章

  • 田庄执法中队多措并举助推垃圾分类工作

  •   为进一步强化生活垃圾分类绿色环保理念,加快推进辖区内垃圾分类工作,近日,田庄综合执法中队党支部采取“信用+执法”相结合的方式,多举措助力垃圾分类工作,让垃圾分类理念深
  • 2022年乌市共有9334名新就业形态劳动者依法参保

  • 石榴云/新疆日报讯(记者 马蓓报道)快递员、外卖小哥、网约车驾驶员……在给大众带来便捷生活的同时,这些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数量大幅增加。由于用工形式和就业方式相对灵活,他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