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粉丝

我们一直在努力
当前位置:首页 > 情感 > 故事 >

读美术的建筑系女生林徽因

日期: 来源:浙江日报收集编辑:浙江日报

潮新闻 记者 陈黎明

当地时间5月18日傍晚,在2024年宾夕法尼亚大学韦茨曼设计学院的毕业典礼上,宾大正式向林徽因颁发建筑学学士学位,以表彰她作为中国现代建筑先驱的卓越贡献。毕业典礼现场,林徽因外孙女于葵代表林徽因,从韦茨曼设计学院院长弗里茨·斯坦纳手中接过了这份迟到近100年的学位证书。

活动现场颁发了林徽因的建筑学学位证书。图源 新华社公众号

韦茨曼设计学院就是林徽因和梁思成当年就读的美术学院。1924年,建筑系以部分课程不适合女性修读为由拒绝了林徽因的入学申请,她只能进入美术系,毕业时获得美术学学士学位。

弗里茨·斯坦纳此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林徽因没有被授予学位的原因很清楚,就是她女性的身份,宾大在纠正历史上的错误。

今年是林徽因诞辰120周年,也是她入学宾夕法尼亚大学100周年。100年后的今天,我们该如何认识这位杰出女性?

01

“建筑系”林徽因

1920年春,林徽因随父亲林长民来到英国。

徜徉在一座座优美的古典建筑中,这位中国女孩被那些融合了美学与科学、人文与历史的“房子”深深吸引,也渐渐萌生学习建筑的想法。“建筑不是简单地盖房子,还是一门综合科学和美术的学科。”从一位英国友人那里,林徽因构建起了对建筑的最初认知。

1928年,林徽因绘制的水彩画《家乡》。

1921年秋天,从欧洲游学回国后,林徽因即认定了自己“事业的模样”——立志要成为一位建筑师。当时,在清华就读的梁思成正在考虑未来留学美国的专业,林徽因向他极力推荐建筑学——一项可以将美术创造和实际用途结合起来的事业。那时中国还没有专门的建筑学科,在林徽因的“鼓动”下,梁思成也对建筑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1924年6月,二人赴美,预备入读宾夕法尼亚大学建筑系。

不过彼时的宾大建筑系不录取女生,理由是建筑系有些课程不适合女生修读。不得已,依然坚持要念建筑系的林徽因退而求其次,进入宾大美术系,同时选修建筑系课程。

“她建筑学的成绩非常出色,有的课程还超过了那些男同学。”弗里茨·斯坦纳说。在短短两年半时间里,林徽因不但修完了美术系课程,还同时完成了建筑学学士学位所需的大部分课程,且成绩优异。

据宾夕法尼亚大学官网信息,1918年至1941年,共有23名中国学生在此就读建筑学专业,1924年入学的林徽因是其中唯一的女学生,也是唯一一名完成学业但在当时未被授予学位的学生。

“来自中国北京的林徽音获得宾夕法尼亚大学美术学士学位荣誉”,1927年2月24日《周间画报》。

1925年秋开始,林徽因担任建筑系兼职助教,1926年成为独立授课的指导老师——一位没有建筑学“文凭”的老师。无论如何,在宾大接受良好的建筑教育,为林徽因后来在建筑史、建筑设计、建筑教育领域的成就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02

建筑师林徽因

宾大追授学位一事,让“建筑师林徽因”的身份,重新引起人们的关注。

在很多人印象中,提到林徽因,常会联想到“你是人间四月天”诗句,民国文艺女青年、林梁的璧人形象,抑或金岳霖对她的倾慕等捕风捉影的感情传闻。

无论是才情还是形象,林徽因确是当之无愧的才女。但事实上,对于林本人而言,文学只是爱好,和学人间的往来展现的是她的真性情,而建筑,才是她倾其一生的事业。

1924年,泰戈尔访问北京时同林徽因(左)合影。图源 新华社

1931年9月,林徽因和梁思成加入中国营造学社,可以视作是这份事业的起点。

在那个战乱频仍、匪患无尽的年代,十余年间,林徽因和中国营造学社同仁们的脚步遍布15个省的190多个县。华严寺、善化寺、云岗石窟、应县木塔、开元寺、龙门石窟……2738处古建旁留下了他们的身影,建筑、雕塑、壁画、甚至题记都被纳入他们的考察范围。

在实地调查中,林徽因“有过许多重要的发现,并对众多的建筑物进行过实测和草绘”,记录和整理当时尚未被发现重视的中国古建遗产横跨汉以后各个历史时期。在完成测绘的基础上,林徽因编写了《全国文物古建筑目录》,详细记录各地古建概况,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考察材料。

可以说,林徽因和梁思成一起开创了中国传统建筑的调研工作,从无到有地建立了中国传统木构建筑的研究系统。直到今天,这个系统都难以被取代。

林徽因与梁思成在北京天坛祈年殿陡匾下留影。

新中国成立后,林徽因被任命为北京市都市计划委员会委员兼工程师,提出修建“城墙公园”设想。后来又抱病完成国徽与人民英雄纪念碑的设计。

1955年4月,林徽因病逝于北京。她生前设计的纪念碑基座花圈浮雕刻样,成了她的墓碑,上面刻着一行简洁的字——“建筑师林徽因墓”。

03

先生林徽因

“此一千年前有此杰作,可为吾族文化之光宠也……此本遂以寄思成徽音俾永宝之。”1925年,正在宾大求学的梁思成和林徽因(“徽音”为林氏当时名字)收到一本古书。随书来信中作如上赠言,落款“梁启超”。

“这部漂亮精美的巨著”就是《营造法式》。也就是这本当时给他们“带来了无法言喻的失望和苦恼”的“天书”,将让林梁二人和中国建筑学结缘一生。

和中国传统文化中大多数构成一样,中国古代建筑具有无与伦比的特出之处。而在当时的中国,建筑学还是一片空白,人们对建筑的认知更是停留在“手艺”“劳作”的范畴,官学儒生不屑与匠人为伍,这个领域更与女子毫不沾边。而林徽因,收到《营造法式》三年后,将为她的祖国带回一门新学问、新学科。

“中华营造·梁思成、林徽因”文献展现场。图源 新华社

1928年,林徽因和梁思成应张学良邀请,在东北大学创办了中国教育史上第一个建筑系,开辟了中国建筑学教育的先河。1946年,二人又共同创建清华大学建筑系。林梁还共同构建了中国建筑史研究体系。解放后不久,林徽因被聘为清华大学建筑系一级教授。她以渊博的学识,真挚的感情,感染着学生,影响着后世。

在东南大学建筑学院教授童明看来,林徽因更加深远的贡献,是为建筑学理论提供了非常重要的独特见解,“在她早期的文章中,提供了这样的视角。”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当属《论中国建筑之几个特征》《清式营造则例·绪论》,多年来,用于分析评价中国建筑的理论要点和基本框架,多半出于这两篇文章。

一面护佑“吾族文化之光宠”,一面开辟中国自己的学科天地。从林徽因身上,我们也窥见了一代学人的集体画像——他们生在旧时代,却开辟了新纪元,他们有着传统士人的优良修养,又普遍受到现代教育的熏陶。无论是在书斋中坐而论道,还是在事功上起而实践,他们都让我们切切感受到什么是先生之风。

“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阅读

  • 山西,闪耀营造之光!

  • 大隐隐于市,闹市隐洞天。在太原五一广场附近的闹市区,隐藏着一座红墙绿瓦的古建筑院落,它就是“纯阳宫”,最初为纪念吕洞宾而修建的道观,现在是山西古建筑博物馆。5月17日上午,“
  • 美国宾大正式向林徽因颁发建筑学学位

  • 当地时间5月18日傍晚,在2024年宾夕法尼亚大学韦茨曼设计学院的毕业典礼上,宾大正式向林徽因颁发建筑学学士学位,以表彰她作为中国现代建筑先驱的卓越贡献。毕业典礼现场,林徽因
  • 故宫景福宫开启整体保护修缮及影像采集

  •   图为故宫景福宫院内。  一堵红墙,位于西侧的珍妃井人声鼎沸,东侧的景福宫区域属于非开放区,时光宛若凝固在光绪年间。在国际博物馆日前夕,这座小院开工修缮,计划用两年时间
  • 150万吨建筑固废变身记

  • 在日照高新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记者被智慧化生产线上热火朝天的生产场景所吸引。在21000平方米的固废加工生产车间的骨料堆放区,有从全市范围内收集的基槽渣石类、混凝土类、砖
  • 南通如东探索渣土监管智能化、闭环化

  •   中宏网江苏5月15日电 日前,南通市如东县出台《建筑垃圾运输企业“红黑榜”管理制度》,结合实际设置了相应的考核内容及标准,每个季度综合各方数据评出“红榜”和“黑榜”企
  • 菏泽:有序推进历史建筑保护修缮工作

  • 近日,记者从全市城乡历史建筑保护现场观摩会议上获悉,自历史建筑保护职能划转以来,全市各级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门不断加大历史建筑保护力度,与相关部门密切配合,多措并举推进保护工

热门文章

  • 2·14 “婚育户”一次办

  • 2月14日,沈阳的张先生和五莲县的丁女士握着手中的“红本本”,脸上是抑制不住的喜悦,这一天,他们不仅成为合法夫妻,更成为“婚育户”联办业务的新人。说起这项业务,张先生夫妇高兴

最新文章

  • 读美术的建筑系女生林徽因

  • 潮新闻 记者 陈黎明当地时间5月18日傍晚,在2024年宾夕法尼亚大学韦茨曼设计学院的毕业典礼上,宾大正式向林徽因颁发建筑学学士学位,以表彰她作为中国现代建筑先驱的卓越贡献。
  • 茶博会上,年轻人为茶产业注入新活力

  • 潮新闻 记者 来逸晨 叶怡霖图为哈茶福工作人员在泡制新式乌龙茶饮。记者 魏志阳 摄一片叶子的传承,至关重要。第六届中国国际茶叶博览会上,活跃着不少浙江茶业“新农人”。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