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粉丝

我们一直在努力
当前位置:首页 > 情感 > 故事 >

到民间去,发现大美徐州

日期: 来源:徐州日报收集编辑:徐州日报

 

夏禹治水,分天下为九州,南秀北雄的徐州由此诞生。而后,彭祖于此建国,项羽在此建都,刘邦从此处走出,统一天下,自此建立了大汉王朝。

千年文脉延续,徐州海纳百川、融汇南北。无论是博大精深的儒家文化,还是龙争虎斗的军事文化,无一不在演绎着“东方雅典”的传奇故事。

这其中,民间艺术作为反映大众生活的活态文化,犹如漫天星辰散落在徐州各处,串联起这座古城的繁华生机,记载下这片土地的沧桑巨变。

一方舞台、几束灯光,一颦一笑中,光阴的故事在重现;土烧的坛坛罐罐,竹编的筐篓簸箕,一器一物间,流转的时光被铭记。

时代的脚步不断加快,浮光掠影里,历史的碎片擦身而过,我们该如何定格“过去”,重读“民艺”?

思之深者求其切。追随穿越彭城千年的那股清风,让我们一起去探索与发现那些关于徐州的璀璨文明,以及斯时斯地人们交织着的静默记忆。

一寻:民艺从哪里来?

在探寻“民艺从哪里来”这个问题之前,我们有必要首先了解何为“民艺”?

“民”者,“民间”“民众”“人民”;“艺”,释为“艺术”“技艺”“手艺”。民间艺术兼具日常用品及文艺价值,所以民间艺术是真正的地方的、乡土的、民间的东西,更是百姓生活的文化载体。

譬如剪纸民艺。跨越历史洪流,一群心灵手巧、以种田为生的质朴农妇手持剪刀,随着刀具舞动,万象俱生——市井小民的日常生活、广袤大地上的风土人情,浑朴天然的美好向往逐渐成形,趣味盎然,栩栩如生。

农耕劳动、市井日常,地方戏剧、神话传说,山水花鸟、飞禽走兽……徐州民俗剪纸便是经过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以其特有的人文历史、风土人情及朴素的性格叩启人们的心灵,形成独特的艺术魅力。

图中有意,意在吉祥,艺术从来不是孤立存在着。松鹤延年为祝寿,龙凤呈祥贺新婚,石榴坠枝盼子孙,蝠从天降祈幸福……泛滥的黄河水、连年的战火,苦难的生活里,民俗剪纸是徐州百姓对生存的精神性表达,对幸福生活的美好心愿。

与剪纸类似,简单秀美又恭谨精致的香包也承载着徐州深厚的历史文化。

几片碎布、几缕丝线、一根针棒,轩朗开阔的工作室里,80多岁的王秀英正在穿针引线,十指翻飞间就是一个纳福送吉的徐州香包。

午后的阳光洒进室内,色彩艳丽、图案繁复、风格多样的香包归置在竹筐中,岁月静好,时光安然。

鸳鸯戏水、喜鹊闹梅;观音送福、麒麟送子;卡通娃娃、布袋和尚……仿佛穿越了千百年的时空,质朴的徐州人民手持针线,以香包寄寓希冀——祈求祥瑞、辟邪纳福、丰衣足食。

知所从来,方明所去。

如今时代更迭,徐州民间剪纸传承人和香包传承人步履不止,与时俱进,通过传统与现代交织、理想与现实交融的方式,传承创新,让香包“香”飘万里,用双手剪出徐州映像,一则则关于徐州人民时代过往的故事正在他们手中继续书写。

二寻:民艺美在哪?

民间艺术作为反映百姓生活的物质载体,以兼容并蓄的气度记录、吸收、沉淀和传播着人类文明发展的时代密码。

我们在探寻民间艺术的价值时,不仅在意它的社会和经济价值,更珍视其所留存的人文历史原貌的不可替代性,这才是传统文化美之所在。

戏在民中,民移戏走,楚地变秦声。文戏武唱显刚烈,吴越音韵却轻柔……历经三百余年,徐州梆子戏以其超高的艺术含量和淳厚、朴素、明朗的地域特色,成为徐州的传统戏曲之一。

“三庄一个班,十里一处台,爷爷领着小孙孙,就把梆子大戏唱起来”,情感真实热烈的梆子戏,经过岁月的积淀,在徐州的历史上画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梆子戏所唱,是英雄悲歌、才子佳人的婉转与柔情,是农民丰收、盛世太平的欢快与满足,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朴实与快意。

“三天不听拉魂腔,吃饭睡觉都不香。”男耕女织的生活里,徐州人用绵远悠长的唱腔缓解劳作后的疲惫。“九腔十八调七十二哼哼”,男腔爽朗嘹亮,女腔婉转悠扬,清秀、激烈又泼辣的柳琴戏,是徐州人彪悍热情的代表。浓郁的乡土气息,皆大欢喜的圆满结局,是徐州人的自然天真。

人们在脚下这片土地上春耕秋收,世世代代的日程几乎相同。终于在两百年前,无数涌动的过往被勾魂摄魄的梆子小调吟唱而出。

凡此种种,不一而足。

如蓝印花布的生活美学、蒲扇编织技艺的生活智慧、古民居传统营造工艺的生活经验,这是一个农民、一个村落、一个民族千百年来的生存智慧与向生之力。

从中我们可以感悟到,除花花草草、婚丧嫁娶、生老病死等日常寓意,民艺承载的信息当中,还蕴含着更多人类不可手书的历史文明——尤其是“不立文字”时代的文明密码与符号。

正因这些古老的“民艺之美”,今人才得以通过对这些符号的解密和传承,实现与祖先、与自然、与宇宙对话的可能性。

然,时代变迁,历尽人心的推敲与光阴的打磨,徐州梆子与柳琴戏日渐式微,除此之外,很多传统的民间艺术即将湮没在历史长河之中,令人惋惜不已。

三思:“非遗”如何不“遗”?

福柯说:“物质文明”独有其缓慢性。

寒来暑往,秋收冬藏,人们依据自然节律、依循“二十四节气”生产生活,也企盼着一年四季岁岁平安。

时间在流逝,一些古老的时代符号也在延续。

民以食为天,饮食作为百姓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背后同样蕴含着文明密码。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为纪念西楚霸王项羽与绝代佳人虞姬,“珍馐佳环宇,疑是天九天”的“霸王别姬”应运而生。

这道菜是对“十面埋伏”典故的诉说,也是对乡愁的另一种诠释。大锅慢炖老母鸡,小锅熬制野生甲鱼,鸡汤慢煨甲鱼,逐渐合二为一……一道菜,将敬佩摆上餐桌,将历史融于口腔,这,是古老先民的智慧。

公元前195年,汉高祖刘邦平定叛乱时途经故里,以狗肉佐美酒,宴请沛县乡亲,酒酣,赋《大风歌》:“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自此鼋汁狗肉名扬四海,流传两千年而不衰,历久而弥新。

如今,这些承载着徐州人乡愁的古老味道,仍在寻常人家的氤氲烟火中得以延续。

“非遗”如何不“遗”?民艺如何传承?手艺留存之外,传统民艺的当下和未来又该向往何处?

带着这些思考,新一代年轻的民艺传承人迎风前行,在探索创新中不断赋予古老民艺新的生命力。在融合时代诉求的同时,他们逐渐构筑起对于传统工艺文化新的价值认同,围绕民众的生活、物用、情感、观念追求创新,不断形成更具时代感染力的民艺文化生态。

出身于雕刻世家的王塑,在父亲引导下,将传统玉雕、木雕、牙雕及石刻工艺的各种技法融入人物造像,形成独具一格的雕像风格;

市工艺美术大师席建勋,凭借扎实的美术功底,让徐州汉文化在绣品上精致呈现……

人声鼎沸的徐州城里,每时每刻,也许正有一个传统在悄然消亡,但一定会有另一个传统浴火重生。

佳处未易识,当有来者知。重访徐州,探寻这座古城蕴藏着的民俗文化,丰富徐州名片,并试图重新建立民艺历史与当今生活的关系,这,大概就是这次寻访行动的意义所在。

文字 | 董晓

图片 | 刘洋 贾传军 李爱民 赵文武

制图 | 姜文彤  吴洋 孙睿泽

相关阅读

  • 铆足劲 快生产

  • 新年新气象,新年新作为。新年伊始,我市企业迅速进入状态,工人们以饱满的精神状态投入到生产中。在企业车间内,工人们忙碌在各条生产线上,铆足劲头加紧生产,各生产工艺流程井然有序
  • ​彭城春来早 ,早在何处?

  • 春风又绿彭城大地。云龙湖冰雪消融,户部山的迎春花含苞待放。经历过寒冬洗礼,更懂得春光宝贵。徐州已踏着时不我待的紧迫步伐,早早出发。何谓春来早?春种秋收。以怎样的劲头起跑
  • 徐州如何吸引青年人才?从“一间房”开始!

  • 来自连云港的苏洋从南京一所高校毕业,接到徐州一家公司应聘通知。应聘一切顺利,可短期住宿却成了难题。“了解到徐州青年人才驿站的相关信息后,我在‘青春徐州’微信公众号上
  • ​徐州自然湿地保护率达68.7%

  • 你知道吗?我市自然湿地保护率已达到68.7%啦!今天是第27个世界湿地日,主题为“湿地修复,刻不容缓”。到2022年底,我市建成湿地自然保护区2个、省级以上湿地公园8个、湿地保护小区8
  • 挥洒青春,助力抗疫

  • 暑假期间,艺术设计学院多名学生志愿者在家乡社区积极报名参与防疫志愿服务。面对严峻的防疫形势,他们筑起一道同心合力的疫情防控志愿防线。 20视传本科二班的谈瑶卿,是一名
  • 村里上大戏 村民唱主角

  • 近日,大城县南赵扶镇三章庄村组织开展以“传承地方戏曲、弘扬传统文化”为主题的演出活动。板子一起,二胡声一扬,好戏开场:《大登殿》《打金枝》《秦香莲》……河北梆子传统曲目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

  • 到民间去,发现大美徐州

  • 夏禹治水,分天下为九州,南秀北雄的徐州由此诞生。而后,彭祖于此建国,项羽在此建都,刘邦从此处走出,统一天下,自此建立了大汉王朝。千年文脉延续,徐州海纳百川、融汇南北。无论是博
  • 房展会亮点纷呈 开启火热购房潮

  • 2月3日,巨野县2023年住宅与房地产展览会开幕,展会上人潮涌动,热闹非凡, 各房地产商利用展会平台,精心推出一大批品质高、配套优、环境好的住宅、商铺等精品楼盘,并纷纷亮出促销高
  • 社火闹新春 欢乐吉祥年丨永登县举行春节社火展演

  •   2月2日,农历正月十二,兰州市永登县“非遗过大年,文化进万家”社火展演在县城全面开演。  来自全县的13支代表队参加了展演。当日,永登县城滨河大道,彩旗飘扬,锣鼓喧天,鞭炮齐
  • 资深国企HR划重点丨求职国企的笔面试重点

  • 前程无忧职场导师@Alice高级人力资源管理师近年来,随着国企用人越来越严格的制度,同时在疫情影响和经济下行的情况下,越来越多的人看到国企的稳定性。求职者对于国企的选择越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