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借助胸腔镜为肺大疱“放气”,该技术系湖北省内首次应用

 

医生借助内科胸腔镜技术,为患者实施肺大疱减容术。通讯员张全录 摄

武汉晚报7月11日讯(记者武叶 通讯员张全录)“走路、活动不再喘粗气了,6年来第一次感到这么舒畅!”7月11日,来自温州的肺大疱患者李师傅兴奋地描述自己术后恢复的情况。据了解,武汉一家医院在湖北省内首次运用内科胸腔镜技术,成功为患者实施了肺大疱减容。这一微创技术在该领域的成功运用,让以往因为肺功能差,不具备外科手术条件的患者,有了缓解症状的新手段。

肺大疱,指由于各种原因导致肺泡腔内压力升高,肺泡壁破裂后互相融合,在肺组织形成含气囊腔。这一过程就像吹气球,随着肺大疱体积增大,就会对肺部组织产生挤压,导致患者呼吸受限。一旦肺大疱破裂形成气胸,甚至张力性气胸,还会危及患者生命。

69岁的李师傅患慢阻肺、肺气肿,双肺皆有多个大小不一的肺大疱,其中超过拳头大小的就有3个。6年来,李师傅累计住院21次,接受抗感染、平喘、雾化等治疗,但这些治疗都只能暂时缓解症状,无法阻止病情进一步恶化。

6月底,李师傅再次发病住院时,已经憋闷不已,无法下地活动。检查发现,其双肺肺气肿、肺大疱严重挤压正常肺组织,肺功能只有正常人的五分之一,这种情况下进行外科手术的风险极高。恰在此时,武汉市肺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杜荣辉团队在内科胸腔镜应用方面的技术取得新突破,李师傅成为首位“食蟹者”。

7月初,在放射科、麻醉科、胸外科等多学科协作下,在CT定位引导下,医生通过一个5毫米的穿刺孔植入胸腔镜,借助手术器械对肺大疱进行“放气”。接着,对瘪了气的肺大疱注入生物胶并压实,就能让其永久闭合,不再膨胀。与外科胸腔镜技术相比,这种内科胸腔镜技术只动疱,不动肺,对患者损伤非常小。

“肺大疱瘪了,受压的肺组织夺回了属于自己的空间,肺功能将快速恢复。”杜荣辉说,这种立竿见影的效果在李师傅身上得到了印证。术后醒来,李师傅第一时间就感觉到了呼吸的舒畅。目前,患者术后两周观察期满,李师傅的肺功能大大提升,近日便可出院。

杜荣辉介绍,新技术适用于因慢阻肺并肺气肿、肺结核、尘肺、间质性肺病致巨大肺大疱(或气胸)而憋闷多年的患者,可极大地改善肺功能,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编辑:余丽娜】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