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育”并举 多元成才——西安市三十八中探索特色办学新模式

  阳光讯(记者 郑亚雷)西安市第三十八中学位于太华南路主干道,西接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南临火车站北广场,区位优势明显,地域特色鲜明,是一所享有百年盛誉的公办全日制完全中学,现有初、高中两个校区,40个教学班,国家和省市区“手骨头”教师26人。

  近年来,学校秉承 “不敷衍、不作弊”的百年校训,坚持“教育报国”的办学宗旨,坚持“做朴素、温暖、有信仰的教育”的办学理念,坚持“承古鼎新,开放办学,五育并举,特色发展”的办学思路,为国家培育了大批人才。学校现为省级标准化高中和文明单位;教育部首批“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和西安市“青少年足球高水平训练基地”,陕西省“316”督导优秀学校,华东师范大学“全国红色学校联盟”成员校,西安市体育传统学校和艺术教育示范学校,西安市绿色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和创客教育优秀学校,西安市首批“新优质学校”。

坚持“五育”并举 践行特色办学  

  学校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积极践行追求每个孩子全面发展、和谐发展、特长发展的教育价值观,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  

  学校依托自身历史资源、地域特色和优势项目,经过多年积累和培育,已形成了“特色文化”“少年法学院”“少年党校”“校园足球”“诚信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标志性的特色品牌。同时,结合“五育”并举,积极在学校管理、课堂改革、校本课程、特长生培养、劳动教育等方面不断拓展新的特色,丰富学校特色体系。开辟了与新加坡学生的互访交流项目,并定期举办艺术节、科技节、读书节、体育节等校本节日,为学生搭建才艺展示和多元化的成长平台。 

传承红色基因  涵养家国情怀  

  学校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根本宗旨,注重红色文化传承,开展多元特色、与时俱进的德育教育。

  学校坚持以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为统领,把“育德育才、家国情怀”作为学校文化的核心价值,内外结合,整合资源,充分挖掘校史、校友、家长、关工委“五老”、政法系统、高校和专业机构等各类资源。开办“育德”大讲堂和“思政课”大讲堂,创办“法学院”和“少年党校”,积极开发德育校本课程,开展“双师”课堂教学改革,落实文化、课程、活动三个育人载体,加强爱国主义和传统文化教育,加强学生公民道德和法治素养教育,全面渗透对学生的理想信念、道德情操、法治安全、心理健康、生态文明、劳动教育、生涯规划和国防教育。

关注全面成长 促进多元成才  

  学校坚持“健康第一”的教育责任,大力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阳光体育运动,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特长发展,多元成才。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已形成了入学测试、常规课程教学、个体心理辅导、志愿团队建设、家庭教育沙龙、职业性格测试和生涯规划指导等较为完整的教育体系和工作特色。去年,学校荣获“西安市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心理教师麻伟婷被授予“全省抗疫先锋”、西安市“最美教师”和新城区“五四青年奖章”,成为西安市专家库成员,并参与省教育厅专项教材编写。 

  学校目前已有书法、美术、版画、舞蹈、器乐、声乐、播音、摄影等艺术类学生社团和足球、篮球、排球、田径4个传统优势项目,在省市区比赛中屡获佳绩,名列前茅。2022年中考,50多名学生获得了艺体特长生资格。高考有21位同学通过艺体特长生圆了自己的大学梦。 

  特别是学校1996年成立足球队,是西安市开展校园足球最早的学校。目前是教育部首批“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和西安市“青少年足球高水平训练基地”。学校每班均成立有足球队,每年一届的班级足球联赛已成为学生最喜爱的校园节日之一。学校足球队在国家和省市比赛中屡获佳绩。教练王海宁被评为“全国校园足球优秀教练”。新城区工会在学校设立了“王海宁足球工作室”,学校借助项目化“名校+”组建区域名师工作室,接纳周边学校学生参训,帮助培训足球师资,辐射带动周边学校共同发展。


  去年,学校4名队员参加全国校园足球选拔,均入围初选名单,队长吴正阳入选最后22人名单。今年高考,足球队10人专业和文化双过线。多年来,足球队培养了三十多名国家一级运动员,一百多名国家二级运动员,并向全国各大院校输送了大量高水平足球运动员。校园足球已成为学校特色办学的一张亮丽名片。 

开展劳动教育  构建特色课程  

  学校坚持“五育并举”的育人理念,高度重视并积极推行劳动教育,将劳动教育划分为劳动价值观、种植园劳动、家务劳动、校园志愿服务和社会实践教育五个板块,着力打造学校劳动教育特色亮点。 


  学校建立了家务劳动“家校联系积分制”,并计入学生德育综合素质评价,并积极开展家务劳动研究性学习。结合自身资源,突出“种植”主题的劳动教育特色。学校在走廊和各班教室开设“无土栽培”课程;开辟种植课程基地——知行园,各班分包小块土地,师生和家长共同种植,体验劳动的过程和快乐。定期组织学生志愿者,参与学校大型活动,开展公益服务社会劳动。学生在劳动和社会实践中,接受了锻炼,磨炼了意志,体验和感悟劳动的艰辛,在劳动中实现了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的教育目的。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