率先扎紧“监管帐篷” 南京为露营“野蛮生长”立规矩

龙虎网讯(记者 蔡敏 通讯员 陆生怀)在疫情的持续影响下,今年以来,露营微度假这种“天为被、地为床、星为灯”的山野自在深受市民喜爱。卸掉露营的“网红滤镜”,露营所暴露出的问题和短板为行业发展敲响了警钟。为进一步规范露营产业发展,让从业者有章可循,管理者有法可依,7月12日,由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南京市绿化园林局共同组织编制的《推进我市帐篷露营地健康发展的意见》(试行)开始公示(以下简称《意见》),为露营这一新晋“顶流”所遭遇的“成长烦恼”支招。

从业者有章可循

记者了解到,早在去年下半年,南京市相关部门已意识到露营背后的“烦恼”,今年5月,市文旅局牵头国家等级景区、旅游度假区、乡村旅游重点村、自驾游基地、自然保护地等单位,就如何护航露营产业规范、有序、健康发展,召开露营规范管理座谈会。7月,在征求了市级相关部门、各区文旅部门、露营企业、露营营地等单位的想法和建议后,首次对帐篷营地的设置选址、安全防护、环境卫生、设施设备等作出具体要求。

《意见》中明确指出,露营地应选址在地形相对平整,坡度控制在15°以内,土壤应具有良好的渗水性、透水性,土层较厚,适于草类等地被植物的自然生长等区域。必须建立健全露营管理制度及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组织应急救援演练,落实安全责任。露营区域设立应急救援点和游客服务咨询点,配备应急救援设施、消防器材和常用药品,夜间有照明和报警设施且有专人值班;露营区应连通和保障生活用水;露营区域标识清晰,具有夜间亮化功能;露营区域应当具备垃圾分类收集转运条件。露营区从事食品经营活动,应按规定取得食品经营许可证或备案证明,并严格遵守食品安全相关法律法规;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当建立并执行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制度等。

在拥有多年营地经营经验的金牛湖奥帆营地负责人朱良翠看来,《意见》的出台对露营行业的准入门槛有了进一步提升,“露营产业一片繁荣,很多人都想来分蛋糕,但入局者过多,同样意味着市场容易出现良莠不齐的情况,现在有了完善的行业规章制度,希望大家都能按照规定有序经营,一起努力让露营市场拥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管理者有法可依

针对露营防疫管理,要求露营管理单位应制定疫情防控预案,按照防疫工作要求,落实疫情防控措施;定期对营地及周边进行消杀,开展灭虫灭蚊灭鼠、防蛇防猛兽等工作,但不得影响生态环境和野生动物保护。

针对露营区域管理,要求露营区域应划定住宿区、明火活动区以及其他公共活动区,各区域之间应保留足够的安全距离;露营区域帐篷的点位设置应规范、有序,每个帐篷营位设立面积原则上不得超过40平方米,营位之间的距离不得小于2米;露营管理单位应根据露营场地和生态承载能力,设定露营地最大承载量,当入营人数临近或达到最大承载量时,应采取限流、分流措施,对营地内游客流量、拥堵状况、安全提示等相关信息进行及时发布。

江宁横溪街道,依山傍水,石塘人家更是江宁区首批打造的“金花村”,发展露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今年以来,辖区内共发展了蜜野CAMP、赏心谷、爱之谷等六个营地,为乡村旅游带来了人气和财气。但甜蜜的背后亦有烦恼,江宁区横溪街道旅游办主任何志远坦言,“目前我们辖区内有6家营地,每家的面积都超过2000平方米,这些经营性露营营地,防疫安全、卫生条件、配套服务的标准到底是什么,我们日常应该如何监管,其实以前还处在无据可依的空白地带。现在《意见》中防疫管理、区域管理、住宿管理、设施管理、游玩管理的要求细则为我们日常监管提供了参考和规定,我们管理起来也得心应手了不少。”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出台《推进我市帐篷露营地健康发展的意见》(试行),今年以来,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还相继推出两期《南京露营地图》,全面盘点全市100个露营点,推进火热的露营经济向资源禀赋好的景区、度假区、美丽乡村分流发展,进一步化“堵”为“疏”,把露营产业引入良性发展轨道。

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相关负责人表示,“露营产业作为旅游发展的新兴业态,我们在鼓励露营产业做大做强的同时,希望通过《意见》的出台,更好地促进我市露营经济健康发展。后续我们将进一步推进休闲露营标准的制定,倡导无痕户外露营教育推广,适时举办露营从业者培训计划、南京露营品牌推广计划,打造高品质、可持续、可复制的露营经济‘南京品牌’。”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