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评论 | 招聘大玩“性格测试”,企业越装越露怯

□蒋璟璟

“笔试、面试都过了,性格测试却没通过”“测评结果显示我忧虑指数高,不适合这份工作”……近期,MBTI人格测试的相关话题登上热搜。一些企业在招聘时用类似测试对求职者进行快速筛选,有不少求职者表示自己因性格测试没通过被拒绝录用。这种性格测试以4个维度组合出16种人格,并被一些企业用在招聘时对求职者进行人才画像。(工人日报)

作为舶来品的MBTI,满满的高级感,其与某些自视甚高、跟风起哄的企业一拍即合,迅速成为HR们自我加戏、拿腔作势的“好工具”。相应的,求职者则成为被窥视、被解剖,被评头论足的对象。无端滋扰,各种不爽。

事实上,一个显而易见的大趋势是,现代职场,公司招人确乎是过场越来越多了。特别是所谓“大厂”,面试数轮、十数轮,更是家常便饭。在此大背景下,MBTI人格测试泛滥成灾,也就很好理解了:当某一企业内部人员冗余、行政系统臃肿膨胀,HR作为一个利益集团,就必然会想方设法“没事找事”“自抬身价”“自证价值”,不论是热衷“背调”还是大玩“MBTI”,都可视作他们怒刷存在感、凸显价值的“卖力挣扎”。

所谓“大企业病”,人浮于事之下,必然是各种装忙、各种折腾。HR们并不具备心理学对应的测评理论和技术要求,一知半解地引入“MBTI人格测试”、装模作样一波操作,实则很难有多少科学性、权威性可言。其唯一的作用,就是让HR们的工作看起来充实而专业,使得其识人招人的决策看起来“有理有据”罢了。很遗憾,一些应聘者在无意间,成为了配合HR们“拙劣表演”的牺牲品。失去工作机会不说,更可能因为被测出的“性格缺陷”而受辱。

企业招聘,原本并不复杂高深,按需设岗、按照能力择优录用即可。现实中,一些公司招人故弄玄虚,大搞“MBTI人格测试”,本质上是一种原始的、幼稚的“性格决定论”思维。且不说MBTI测试结果本身就准确性存疑,而就算是“性格不合适”,那又如何呢?人特别是职场人,从来都是应变的、发展的,以静态的线性外推视角来抹杀打工人的适应力和多元可能性,这是赤裸裸的偏见与歧视。

把简单的事情搞得无比玄乎,这是大厂HR的拿手好戏。“MBTI人格测试”不是他们的第一个“戏码”,也必然不会是最后一个。公司行政管理本就是一门根基浅薄的实践学科,甚至不能说是一门严肃意义上的专业学科。由此,其必然会去心理学、经济学等学科搬运概念、套用模型。拿来主义、东拼西凑,越是装腔作势,越是自曝其短。如果求职者被“MBTI人格测试”被刷下,有毛病的一定不是他们自己。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