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讲坛】秦思源:唤醒留在你记忆中,正在消失的声音

艺术家、策展人、《声音博物馆》创始人秦思源先生说:关于文化、关于历史、关于城市变迁、关于个人记忆,这些声音是背景音,是我们社会中的声音,所以我们经常非常自然地忽略掉。可如果我们单独把它们提出来,单独听就会发现它其实很有意义。

2005年我在大栅栏和几位国外的实验音乐家喝茶,突然就听到一个非常神奇的声音,音乐家就竖起耳朵寻找这个陌生的音源,从哪儿来的声音?是什么声音呢?我就指向天空盘旋的鸽子,说就是这些鸽子发出的声音。

音乐家就用怀疑的眼光看着我说,难道中国的鸽子会呜呜呜地叫吗?我说这不是鸽子用嘴叫,这是鸽子在尾巴上绑的哨,这个哨发出的声音。这个音乐家就特别高兴,拼命往鸽子的方向跑,找到了鸽棚,找到了鸽子主人。

鸽子主人给他看鸽子和哨是怎么绑到尾巴上的,怎么发声,这些音乐家大开眼界。

我们想起鸽子哨的声音,是不是想起老北京的文化、老北京的声音,过去和现在到底有什么样的关系,我觉得声音可以告诉我们很多很多。

那些音乐家来到北京是参与我策划的一个项目,都市发声,声音的声。他们要体验北京的声音环境,根据体验进行创作,他们的创作必须得在城市里体现。

其中有一个音乐家叫Peter Cusack,他做了一个特别有意思的项目,他通过北京某个电台,问了听众一个简单的问题:你最喜欢的北京声音是什么?有些人说我最喜欢的就是老北京的声音:比如刚才我们听的鸽子哨,其他听众的反馈说那为什么我们现在听不到了呢,这到底怎么回事儿?

其他人就说我童年听到的声音是我最最喜欢的声音。当时我们就拿棍子打枣树、打枣,树杈上的枣落到屋顶上,顺着屋顶我们在底下拿着搪瓷盆接着枣,枣落到搪瓷盆的声音特别好听,其他一些广播听众说,对!对!对!如果你不提起这个我早就把这个童年记忆给忘记了,这太宝贵了,特别好。

其他一些人说,我喜欢更日常的声音,我天天上班路过电报大楼,那个电报大楼的钟声是我最喜欢的声音,有些人还说了一些其它的特别普通的声音提出来,有好多人说对!我们怎么就想不到这些日常的声音呢?其实这些声音都很可爱、很宝贵。

所以,一个非常简单的问题,引起一个特别丰富的讨论,关于文化、关于历史、关于城市变迁、关于个人记忆……因为这些声音是背景音,是我们社会中的声音,不是我们通过正规渠道记录的一些声音,所以我们经常也非常自然地会忽略掉,可如果我们单独把它们提出来,单独听就发现它其实是很有意义的。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