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万宁:好信用换来“金名片”


案例注解

信用是市场经济的“基石”。万宁市结合能力提升建设年活动,创新推行“信用+免审”“信用+承诺即入”“信用+政务服务”“审批+监管+执法+信用”等系列改革,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一张蓝图绘到底,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不断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同时,万宁探索审批、监管、执法、信用4个环节衔接数据化转型,增强联合惩戒力度,确保在管得住的前提下放得更开。

案例进展

目前,万宁市依托信用监管结果实施多类型的市场准入便利化改革,审批事项平均20分钟可办结1件,市场主体准入时限整体缩减90%以上,办件效率大幅提升;“审管法信”平台上线以来,平台已将189个不良信用、6297个审批结果、169件处罚案件推送至信用中国(海南)平台。

画外音

以“信用+”推动“审批-”

谈起诚信,人们普遍认为很重要,将其视为企业的生命、营商环境的名片。可现实中,诚信究竟能带来怎样的好处?万宁将信用融入审批,让原本需要10天的服务,10分钟就搞定,如此效率反映出信用所具有的巨大潜在价值。

这也启示我们,诚信建设,光靠口头上的呼吁是不够的,还要让诚信由“无形”转为“有形”,成为可感可触的便利。也就是说,必须提升诚信的社会价值,拓宽信用的效用边界,让“守信受益,失信难行”理念融入日常。试想,如果应用场景不够,诚信无法变现,守信、失信彼此一个样,人们自然就不拿诚信当回事,诚信建设也就无从谈起。

让信用及时变现,让便利看得见、摸得着,无疑是对诚信的最好宣传。而万宁的“信用+”全景应用改革,可贵之处正在于此。其在制度创新中,借助“金椰分”将诚信量化、有形化,并根据分值提供特色服务,以“信用+”推动“审批-”,让诚信的效用可感可触,真正凸显了诚信的价值,使诚信真正成为“事好办”的“密钥”,成为优化营商环境的“助推器”。建设诚信海南,需要更多这样的创新应用。

说到底,诚信,要靠内心的驱动,也要靠利益的推动。从制度上发力,持续扩大应用场景,把信用融入各方面,真正让诚信成为立身社会的“通行证”,必将带动营商环境大改善,推动海南成为全国最讲诚信的地方。

来源:海南日报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