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产教融合!探索产业人才培养新模式

近日,莆田学院新工科产业学院与西人马联合测控(泉州)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开办的首届产业班正式开班。来自该学院机器人工程、智能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3个专业的25名2019级学生进入西人马公司,接受入职培训、产品培训、职业发展培训、车间参观与实验室培训等新员工岗前教育。

成立于2017年的西人马公司是一家半导体科技企业,在泉州拥有MEMS高端传感器和芯片制造基地,具备先进的MEMS/ASIC/SOC以及非硅基芯片的设计、制造、封测能力。“目前,芯片产业蓬勃发展,我们公司这几年发展迅速,但也面临着人才供给不足的问题,通过校企合作开设产业班,可自主培养芯片人才,确保人才供给。”西人马公司负责校园招聘的人力资源经理曾志勤说。

西人马产业班教师张晓亮介绍,产业班实习实践周期为1年,内容主要包括职场培训、MEMS芯片制作原理和芯片生产工艺实践三大部分,涵盖学生未来职场所需的各种法律法规,安全制度和职工权益、芯片生产的理论知识和生产实践技能。产业班的学生都会在企业配备一位来自生产一线且具备中级和本科以上学历的企业导师。实习期间,每周五校内老师将与企业导师一起讲授芯片生产等方面的理论课程。实习结束后将根据实践岗位需求,在企业开展毕业设计和论文答辩等相关工作。

“在培训过程中,我们了解了企业文化和理念,懂得了IDM的运营模式,企业主营芯片所使用的工艺、生产设备及生产链等。”作为首届产业班的一员,莆田学院新工科产业学院机器人工程专业大三学生林丰源说。他的同学邱婧雯则表示,除了理论知识充电,公司还安排专人带他们进入厂区参观,并与企业员沟通交流,学习职场礼仪等,收获很多。 

据了解,西人马不仅为产业班学生提供住宿、餐食、薪酬等,还举办为期一周的集中封闭式培训“芯锐计划”,帮助学生们快速融入、适应企业环境。 

包括西人马产业班在内,目前,莆田学院新工科产业学院已与钜能电力、双施科技、厦门赛音等企业合作,开设16个产业班,校企双方以“3+1”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模式,通过人才共育、课程共研、师资共培、基地共建、技术共享等进行深度合作,探索以产业需求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

据悉,为深入推进校企合作,做好产教融合文章,今年上半年,莆田学院新工科产业学院党政领导班子共带领师生代表走访省内5个园区2个研究院20余家企业,提供相关实习岗位1300余个。同时,引进企业相关负责人入校宣讲,详细介绍企业产品、车间环境、岗位需求、实习待遇、发展前景等,促进企业和学生双方的深入了解。


莆田侨乡时报社新媒体中心发布

来源:福建日报莆田观察

编辑:吴芹芹

编审:郑育俊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