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详解第九版防控方案:不是放松防控 而是更加科学精准

封面新闻记者 邵萌

“第九版防控方案是对防控措施的优化,决不是放松防控,关键是要把该管住的重点管住、该落实的落实到位、该取消的坚决取消。”

7月14日,国家卫生健康委疾控局传防处处长刘清接受封面新闻在内的媒体采访时强调,调整并不意味“放松”,而是进一步提高疫情防控的科学性、精准性。

6月27日,国务院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印发《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第九版)》(简称“第九版防控方案”),优化调整风险人员的隔离管理期限和方式,统一封管控区和中高风险区划定标准,完善了疫情监测要求。

这些调整的依据是什么?不同场景下区域核酸检测策略有哪些?没有疫情发生的地区是低风险区吗?针对这些疑问,国家卫健委疾控局传防处处长刘清、中疾控传染病管理处研究员王丽萍、中疾控传染病管理处研究员常昭瑞在接受采访时进行了详细解答。

7月1日,在湖南株洲火车站安检区,旅客进行人脸识别通过安检。 新华社记者 陈思汗 摄

为何缩短密接和入境人员隔离观察时间?

根据奥密克戎特点调整

刘清介绍,第九版防控方案明确,将密接、入境人员隔离管控时间从“14天集中隔离+7天居家健康监测”调整为“7天集中隔离+3天居家健康监测”,密接的密接管控措施从“7天集中隔离”调整为“7天居家隔离”。

这一调整有何依据?王丽萍表示,4-5月,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在全国选取部分地区开展了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优化试点研究。研究发现,奥密克戎变异株平均潜伏期缩短,多为2-4天,绝大部分都能在7天内检出。基于研究结果和多地防控实践,第九版防控方案对疫情相关风险人员的隔离管控时限和方式进行了优化。

“这样的调整是根据奥密克戎变异株的流行特点对防控措施的进一步优化,不会增加疫情传播风险,是精准防控的体现。”王丽萍说。

刘清也强调,要进一步提高疫情防控的科学性、精准性,最大程度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7月5日,江苏无锡市滨湖区一处核酸采样点,市民在进行核酸采样。新华社记者 李博 摄

为何优化区域核酸检测策略?

以最小社会成本抗击疫情

第九版防控方案明确不同情景和不同场景核酸检测策略,针对省会城市和千万级人口以上城市、一般城市、农村地区,分别明确发生疫情后和常态化防控下的区域核酸检测策略。

“这是九版防控方案体现科学精准的非常大的一个调整。”王丽萍介绍,疫情发生后,如经流调研判满足以下条件:感染来源明确;传播链清晰;未发生社区传播,无需对发生疫情的区开展全员核酸检测,重点对风险区域和有时空交集的人员开展核酸筛查。如经流调研判,传播链不清、风险场所和风险人员多、风险人员流动性大,疫情存在扩散风险时,需启动区域全员核酸检测。

其中,省会城市和千万级人口以上城市,发生疫情存在扩散风险时,疫情所在区3天3检无社会面感染者后,间隔3天再开展一次全员核酸检测,无社会面感染者可停止全员核酸检测。

王丽萍指出,如连续3天没有阳性,说明社区传播风险是比较低。因为病毒排出有间歇性,隔3天做一次比较合理,“这也体现了专业性和精准性,以最小社会成本来控制疫情。”

风险区划定标准有何变化?

统一管控区和中高风险区

除风险人群隔离政策调整外,第九版防控方案将高中低风险地区和封控区、管控区、防范区划定标准和防控措施进行了衔接对应,整合统一使用高中低风险区的概念。

常昭瑞强调,高中低风险区划分是在发生疫情的县(市、区、旗)内划分。低风险区是指中高风险区所在的县(市、区、旗)的其他地区,相对高中风险区的风险低,但相对没有疫情的县(市、区、旗)有一定风险。

对低风险区,采取“个人防护、避免聚集”防范措施。低风险区人员离开所在地区或城市,应持48小时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对跨区域的低风险区域人员,不需采取隔离管控措施,但要求3天内完成两次核酸检测,并做好健康监测。

值得注意的是,除高中低风险区外,无疫情发生的县(市、区、旗),全域实行常态化防控措施。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