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
来源:厦门日报收集编辑:厦门日报
又到了吃荔枝的季节,市疾控中心专家提醒,小心荔枝病,不宜空腹吃。
什么是荔枝病?
荔枝病是一种空腹且大量食用荔枝引发低血糖的病症。症状轻的人会出现头晕、出汗、面色苍白、乏力、心慌、口渴、饥饿等症状。严重的人则可能出现四肢厥冷、血压下降,甚至会抽搐、昏迷乃至休克死亡。
为何会出现荔枝病?
其实,目前医学上并没有完全研究明白荔枝病的发病机制,以及荔枝的致病原因。但通过对大量发病过程的总结来看,空腹情况下大量吃荔枝,是致病的关键因素。
荔枝可以吃,但要避免“空腹”吃,更不要吃太多。此外,荔枝病多发于儿童人群,孩子就更应该注意。
进食大量荔枝后,由于荔枝内含有较多的葡萄糖、蔗糖和果糖,一次性吃太多会刺激人体在短时间内产生大量胰岛素,降低血糖浓度。儿童由于体内自我调节能力不足,灭活胰岛素的能力不足,因此就会更容易发生低血糖症。
出现荔枝病怎么办?
市疾控专家表示,如果吃荔枝出现了低血糖症状,在未发生抽搐、昏迷等严重症状的情况下,可以先通过摄入糖果、蜂蜜、白砂糖、饼干等家中常见的食物来紧急缓解症状。
但需要注意的是用果葡萄糖浆调味的甜味饮料、牛奶、其他水果、冰淇淋、巧克力等效果不佳,不建议用于急救。
此外,如果已经出现了比较严重的症状,比如抽搐、神志不清等,建议直接拨打急救电话送医,不要擅自喂食物或者水,避免发生窒息。
(厦门日报记者 陈莼 整理 来源 厦门疾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