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中国楹联文化村——高密市夏庄镇东李家村

近年来,高密市围绕创新提升“三个模式”,在全省率先开展景区村庄创建,并以此为基础建立梯队,培育了一批山东省景区化村庄、山东省乡村旅游重点村、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各项数据均居全省前列。

为进一步宣传展示我市乡村旅游村庄,激发乡村旅游发展活力,高密市文化和旅游局联动各县市区推出“乐在田园 四季有约”系列主题宣传活动。邀请大家一起畅游潍坊美丽乡村,赏乡村美景、品乡村佳肴、购乡村好物、忆沉沉乡愁。

下面给大家推荐是中国楹联文化村——高密市夏庄镇东李家村


文化旅游资源特色

高密市夏庄镇东李家村位于潍坊市和青岛市的结合部,高密市的东北角,"308"国道横穿该镇,胶东第一商业街的北头,交通十分便利。全村170户人家,从事刷红纸、贩红纸、印春联的就有140多家,是全国印刷大红纸、春联的专业村,被授予“中国楹联文化村”。被省楹联艺术家协会、中国楹联学会授予“山东省楹联产业基地”和“中国楹联产业基地”。

每年,由此发往全国各地的对联红纸达5000多吨,山东卫视"乡村季风"曾进行过专题报道。走进东李家村,所到之处无不是鲜红的喜庆色彩。东李村刷对联红纸的历史,起源于明末清初。在1981年,村支书李发允鼓励家家户户恢复红纸生产。由于质量好、价格低,两年时间就占领了临沂市场50%的红纸销售量。

基础配套设施情况
在东李家村,随意走进一家对联加工作坊,满眼是红腾腾的对联。旁边有工人在忙着用丝网印刷机印刷。随着一把大刷子的来回舞动,一摞摞大红纸转眼间就成了飘着墨香的对联。近年来,村内大多加工户已经采用机器加工对联,手工刷红纸刷红纸的已经没几户,尽管机器刷红纸效率更高,但传统的手工方法仍有生存空间。随着时代的发展,东李家村生产的对联也由原来单一的红纸黑字,演变成现在的金星大红纸、烫金对联等50多个品种,销往全国各地。

东李家村高度重视春联文化产业发展,在大力发展红纸产业的同时,组织广大会员撰写优秀春联,促进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把发展和壮大春联文化产业作为楹联产业增长点。在产品质量、包装运输和销售等方面,提供大力支持,并成立合作社和楹联分会,实现春联文化产品与市场的有效对接。夏庄镇东李家村把印刷春联这一季节性传统项目发展成全年的主导产业,被誉为“全国红纸第一村”,全村百分之六十的居民专业生产红纸对联,产品销往东北、华北、华东和南方义乌市场,占据全国市场近百分之五十的份额,春联产业产值达到近1亿元。


村庄策划的各种主题活动
东李家村被授予“中国楹联文化村”,东李村以红纸楹联为载体,成立了楹联基地,定期举办楹联书法活动和楹联文化节。

近年来,在高密市委市政府、潍坊楹联学会和潍坊诗词学会正确领导与大力支持下,高密市诗词楹联艺术家协会于2016年落户夏庄行政中心。协会发扬“高密诗派”文化,弘扬国学国粹,紧跟新时代,适应新常态,坚持党建引领,明确“楹联写在党旗上”“诗词飞扬党旗飘”这一主题,提出了“以创新为动力、以活力为要求、以发展为主题、以惠众为目的、以和谐为理念”的发展思路,不断解放思想、攻坚克难、争创一流、团结奋进,开创了楹联文化的新局面。

夏庄镇东李家村有深厚的楹联文化底蕴,到明末清初楹联在夏庄的发展蔚然成风。镇政府充分发掘我镇楹联文化资源优势,根据楹联文化的特点特色,组织专业人员开展活动,创作楹联艺术作品,推动楹联产业,倡树新风正气,在发掘传统楹联文化的基础上,积极宣传新时期高密精神,展示时代特色。将“把楹联写在党旗上,诗词飞扬党旗飘”作为楹联发展的思想之魂,把党建和优秀文化传统结合起来,使楹联文化在新的时代内容更加丰富。

(供稿:高密市文旅局)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