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粉丝

我们一直在努力
当前位置:首页 > 情感 > 故事 >

云水举村记忆之三:举村立夏粿,我的最爱

日期: 来源:绿色中国收集编辑:绿色中国

文/缪宏飞

云水举村有好山水,好空气,自然也有好美食。春日的各种鲜笋,野菜;夏日的杨梅、桑椹、李子、山桃、枇杷和各种不知名的野蘑菇;秋日的板栗、猕猴桃、香榧、香泡、柑橘和各种野果;冬日的冬笋、腊肉、切糕、红薯干。还有一年四季都有的野味、鲜鱼虾。

仙霞湖水库的生态大鱼也成为当地的一大名吃。“到乌溪江大坝吃鱼”已成为也中游玩举村的必选。仙霞湖水库的大鱼都在15~6斤以上。5~6个朋友,拼上一桌,称一条20斤重大鱼,老板把它做成4~5种吃法,再点上3~4个野菜,就上一扎啤酒,吃着木炭煨着的炭火鱼头,甭提多美了。说到乌溪江的炭火鱼头,作为衢州人估计并不陌生。它可是乌溪江上最重要的一道招牌菜。每逢节假时日,到乌溪江大坝吃一餐正宗乌溪江炭火鱼头宴,是大家的不二之选。

说起炭火鱼头的来源,其中真有一个故事。传说当年逍遥皇帝乾隆由周日清保驾巡视江南鱼米之乡。当行至金衢严道衢东地域,乾隆耳闻樟树潭商铺林立,赌风盛行,便决定微服私访。不料,皇帝却被赌徒暗算,随身所带银子输得一干二净。乾隆索性孤注一掷,来个三百空头赌,结果三下两下,又输了。乾隆本想不认账脱身而去,岂料赌徒纠缠不已。乾隆本有几手功夫,无奈寡不敌众,此时周日清又不在身边,正当危急亲关头,门外来了救星。“不急不急,天大的事我来承担,我来承担!”众赌徒住手一看,原来是百万富翁朱可锡!

朱可锡是谁?他原是乌溪江洋溪源人,一次挖了“聚宝盆”,一夜暴富。但是他脑子清醒,他没有挥霍,而是用这些钱财在樟树潭开了木行、茶叶铺,专做乌溪江的山货。他乐善好施,行侠仗义,时人给他取了一个绰号“朱员外”。众赌徒见朱员外出手,便纷纷讨好地向他叙说缘由,朱可锡当即支付了三百两银子,带着乾隆回府。

你说贵人有贵人的福。朱可锡根本不知救的是当今的皇上,但见他风流倜傥,倒觉得是有缘人。于是,回府之后,让仆人上好茶做好菜。其中有一道自然是乌溪江炭火胖头鱼头。乾隆一品尝,连连赞口不绝。

乾隆对朱可锡感谢万分,但没有告诉他是皇上身份。只是一定邀请朱可锡一同去“寒舍”一游。朱可锡推辞不过,随便带了几斤乌溪江高山云雾茶,一同前往。他们一路北上,直至京城,朱可锡方才知道,这可是当今皇上。

到了皇宫,乾隆就叫膳食坊御厨跟朱可锡学做炭火鱼头。不料,御厨再怎么做也做不出在樟树潭品尝到的味道!你说奇怪不奇怪?

传说终归是传说,但乌溪江炭火鱼头的来由还真有料!

乌溪江,钱塘江的一级支流。它蜿蜒于仙霞山脉,崇山峻岭,江水滴翠。乌溪江上最丰富、最容易获得的美食自然是鱼了。乌溪江人常年与江水为伴,划船、撑排,捕鱼、捉虾,吃住几乎都在水上。浸水太多,对身体不好。江鲜性寒,这是不争的事实。性寒、冷胃,吃多了对胃也不好。

但是,这可没难倒乌溪江人。水是离不开的,鱼还是照样要吃。行船的乌溪江人会在船上备一风仔炉。木炭有的是,船上准备上些。人在,风仔炉就在。风仔炉常年炭火不熄,一则保温除湿,二则热水、煮饭、烧个菜图个简单方便。荤菜自然是鱼了。小鱼,简单,把鱼剖净,晾干,锅底抹少许油,直接煎至两面金黄,中途撒盐末、辣椒、生姜、大蒜。最后放些许水,煮透,即是一道美味。

可是万一捕到的是一条大鱼怎么办呢?烧法与小鱼相差不大,只是,鱼大只能切开,分多次煮了。以前可没有只吃鱼头这么铺张。对半切,对半煮,待煮透,鱼香四溢,便可食用了。鱼不必上锅,直接在炭火炉上温着吃。鱼大,自然要叫多些伙伴一起在船头猜拳喝酒,顺便吹吹牛,显摆一下今天的收获。

乌溪江终年食鱼不厌,胃不寒,除了生姜大蒜之外,最重要的秘诀就在这小泥炉的炭火上。鱼要火煎至金黄,去了一些寒性,又边煮边吃,这不仅吃起来鲜香,而且鱼肉也不寒。不过,四两拨千斤。乌溪江人吃鱼,还有一个与众不同之处。每至天热之时,炭火鱼,香气四溢,让人食不禁欲。于是,乌溪江人就会在煮好的炭火鱼头上撒一把生鲜的大叶薄荷。在汤水汽泡的跳动里,在氤氲的热气中,一把薄荷叶,鲜绿滴翠,让人食欲大增!

大叶薄荷,学名其实叫藿香。它有祛暑解表,化湿和胃的功效。炎炎夏日,人们一口炭火鱼肉,一叶藿香,即解了热表,又健了脾胃,这才是乌溪江炭火鱼头最精妙之处。

乌溪江的水,终年苍翠欲滴,是一级地表水。自然,乌溪江里的鱼自然味道鲜美。慢慢地,土生土长的乌溪江人,心中总会有一种傲气:其他地方的鱼都有泥腥味,哪里有乌溪江的鱼好吃?

可我最爱的还是每年立夏这天家家都要做的立夏粿。立夏日,农历三四月间,春末夏始。“夏气重渊底,春光万象中。”此时万物皆壮大,生命最旺盛。史传周朝在“立夏之日,迎夏于南郊,祭赤帝祝融”,督促农耕。浙西一带为金衢盆地,历来重视农桑活动,对二十四节气特别敏感。民谚有:“枇杷黄,莳田忙。多插立夏秧,谷子收满仓。”可见立夏与农耕密切相关。在民间各地风俗不同,在我们乌溪江老家举村,立夏这天都要举行立夏祭祀活动。立夏祭以二十四节气中的立夏这一节气为依托,每逢这日当地都要举行隆重的祭祀仪式,来祭祀五谷神这一神明。这一活动最早可追溯到明代,具体记载已无处可查。但据村中的百岁老人介绍,小时候就看爷爷奶奶每年立夏都要到村中的小举庙进行祭拜。除了家家户户的祭祀活动外,每年这个时候村中都会请来木偶戏的戏班进行演出。老人说最隆重的年份村里会杀猪宰羊,连演13天木偶戏,把木偶戏剧团的剧目全演一遍,当地人称之为九龙阁戏。最少的年份也要演上三、五天。立夏祭在当地群众心目中是个比过年还热闹的节日。

立夏祭祀活动主要由立夏饮食、立夏祭祀、立夏活动三个重要部分组成。举村的立夏祭祀活动自明代开始,一直延续至今,是一项民众自发的民俗祭祀活动,举村立夏祭夏也是衢江非遗。活动主要包括三个部分―――祭神、尝新、秤人。一是祭谷神后稷,祭拜观音娘娘等神灵,村民祭拜谷神,以保佑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丰收的祈求和美好的愿望。二是尝新,村民各家各户出米放在一起打饭,还煮了当地的特色饭裹、糯米饭、油炸粿、爆米花和茶叶蛋,一是寓意接下来要出工出力进行耕种,只有好的身体才能干好农活,因为从立夏开始,农民就要开始在田间地头忙碌了,在立夏这天补补身子,可以强身健体,增加劳动力,让大家更有力气干活。二则是寓意大家吃百家饭,不分你我,邻里和睦。三是秤人,家家用大秤秤人,至立秋日,又秤一次,以观察夏季体重的变化。这天,家家户户都做饭粿吃,曾听父亲说,在江山“饭粿”又叫立夏耕,真是一种恰如其分,顺应天时的叫法。

饭粿是立夏必尝的美食之一。勤劳的老乡从大山深处挑来清澈甘甜的泉水用于浸泡、清洗大米,烹煮饭粿。这舌尖上的美味,在城市是享受不到的。 呢喃的乡音,浓浓的乡愁。只有在家乡,在这远离城市的小山村,才能享受到家的味道!这一天,不管多远,好客的举村人都会带着家人、亲戚、朋友,从四面八方海陆空赶回家乡,共同体验这纯正的家乡美味!

家家户户在这天多会做饭粿吃,说是大补的。吃过之后就会身体棒棒的,有力气干活。于是乎,立夏做饭粿就成了节日食品,哪怕我们已经移民搬迁近50年了,这种风俗还一直延续着,这或许也是一种文化吧。

饭粿是一种节日食俗。俗谚云: “吃了立夏粿,不怕大雨如注(敢于冒雨干活)”。在乡下,过了立夏,农事中插秧、种田季节到了,唯有辛苦劳作,才能稻谷满仓。

小时候,生活条件差,村民干活劳累特别容易饿,吃饭粿特别“扛饿”,就算大补了。”在我的记忆里,饭粿更偏向于一味美食。我总是喜欢先喝口汤,里面有葱香、油香、菜香、肉香,再吃笋丁,嫩嫩的,最后吃饭粿,很有劲道。不难理解,在以杂粮为主食、菜肴偏单调的艰辛年代,以纯白米作主材、丰富的荤素菜作配料的饭粿,该有多受欢迎,本意应该是为即将投入耕田插秧的农人添加营养吧。

在那个时光,立夏正值菜荒,家中存粮不多,是顿顿番薯、玉米等杂粮填肚的日子,在这青黄不接时能饱吃一顿“饭粿”,有荤有素的时蔬为辅料的饭粿,那真是让全家老小欢欣鼓舞的美食。

那时的山村,再穷苦人家,无论如何这“立夏粿”都是要吃的,哪怕是缸里没米也要借米来做粿,哪怕是寡水煮,也要应时讨个“春收富实”的年成。传说这天吃饭粿,晨食补脑,午食补肾,晚食补足,可以祛病去灾,避免疰夏。这种说法也没谁去验证它的对与否,就这样一辈一辈传下来至今。

不过说起饭粿的确是个美食,其鲜味来自配料的新鲜。谷雨过后,时令的野笋长得正旺。农人乘早入山,天刚微亮,山里的小笋,顶着露珠钻出地面,拗一截笋尖尖。用柴刀在笋尖上削一刀,然后用食指卷着笋壳,一绕两绕,笋肉和壳瞬间分家,白白的是笋衣,青青的是笋肉,真是一青二白,如宋词的小令,清新夺目。切碎和着五花腌肉同炒,肉香和笋鲜尽在其中,这才是吃货眼中的傍林鲜。吴藕汀《立夏》诗说:“无可奈何春去也,且将樱笋饯春归。”记得开化好像有句俗语:“立夏不吃笋,鬼在门口等。”可见这个季节,在饭粿里加点笋正当时。

春夏之交,若是阴雨后,若你有缘,此时山中松林中还有一味美味——茅草菇等着你。湿润的气候,茂密的灌木,松林下枯枝败叶堆积成厚厚的一层,土壤富含有机质,这对茅草菇的生长极为有利。

一场雨后,清晨上山,捡一根树枝,在草丛中小心地扒拉,也许运气好时,偶尔会发现它们擎着小雨伞,正在等你发现。大的如盖碗,小的如扣子,被茅草包裹着,灰白的颜色,有南瓜一样黄颜色,也有锈绿色,不识货的人以为菇长锈,坏了,其实这才是茅草菇的特征之一,故它还有个更土气的名字叫锈绿芯。

茅草菇是一种珍贵的真茵,有人说它是美食中雁来蕈,肉质脆嫩,味道鲜美,香味浓郁等特点,有“放一片,香一锅”之美誉。因为稀少而价贵,按两论价,一般10元一两,真正是物以稀为贵。它的清洗,也要小心侍奉。先用手剔除杂质,放入清水盆中清洗四次,用手捞起,保证菌伞无杂质、无折损,茅草菇是菌中王子,在饭粿中加点,特别的浓香,极具润滑清爽。

春末夏初,豌豆碧绿,粒粒饱满,炒熟放在饭粿羹里。碰上豌豆多的羹,我会下意识多吃一点,传说立夏这天吃豌豆能消除眼疾,眼睛像新鲜豌豆那样清澈,女孩吃了都“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美妙的传说让豌豆增色不少。

说完了配料,再从制作主料开说。记得小时候母亲做立夏粿要选上好的早米,先将米淘干净,浸泡2小时左右。早早地就开始生火,只有用土灶做出来的饭粿才能带着柴火的香味。待水烧开后,只听到“哗”的一声,白花花的大米倒进大锅。母亲随即用锅铲不断地搅动锅中的大米,感觉过了不长时间,等大锅里饭冒出蟹泡泡,大约六成熟,母亲就开始用竹苕蓠捞饭。米汤用钢精锅盛起来,拿来做饭粿的汤特别鲜美。

待饭沥干后重新把饭倒锅中,用锅铲使劲儿捣,不停地搅拌,然后,用力翻来覆去地挤按。灶下炭火微热,母亲在里面撒了一些食盐一起捣,这样会更香更好吃。等到捣碎,把饭倒在砧板上开始用手揉,就像揉面团一样,揉到用手搓时不粘手为好。这时候,我们总是忍不住要用手去抓着吃。母亲总是笑着说:招惹鬼,饭还没熟不能吃。半生不熟的米饭做起来的饭粿有筋道,才好吃。母亲把饭团搓成细长条,然后扯成一个个小介子。于是我们一起把它搓成小圆球状。

锅底还有一层米粒,盖上锅盖,小火慢烤,待到锅底的粿变成铜钱厚锅巴,变成微微的焦黄,铲子沿着锅边刮去,一口小锅样的金黄金黄锅巴被驮起来。这刚起锅的锅巴放入一点油走一下,呲啦啦的声音响起,锅巴包上菜或不包菜,咬一口,真是又脆又香又爽口,绝美的零嘴儿。

锅清洗干净后,将锅烧热,淋入少许油,放入一些姜末,然后将做好的饭粿倒入锅中翻炒,这一步,有些人家会省掉,我们家里从来不省,因为炒过的饭团更香。接着把事先炒好的配菜与饭粿混合,加入米汤或清汤,慢慢地煨,煮到锅内冒“鱼眼泡”,香味四溢,饭粿吃着不夹生为止。最后撒入切得细细的葱花和少许干辣椒,方大功告成。

豌豆的绿、野笋的青、茅草菇的灰、肉丁的红、木耳的黑、豆芽的黄、香干的棕、饭粿的白、香葱的绿等十几种佐料熬制而成,五颜六色,真是一年当中色彩丰富的饭。起锅后热气腾腾,香气四溢。鲜香的汤汁与米香在舌尖纠缠,再配上红的辣椒,绿的葱蒜,辣味夹着油香,和着笋香,飞散荡漾开,滋味绵长。

立夏这天清晨,家家户户煮好一大锅的“饭粿“羹以备吃一整天。这天是女人的天下,她们脸上洋溢着喜悦,端着一碗碗煮好的羹汤,邻里之间,互相赠送,一来展示自己的手艺,二来融洽感情,每碗羹汤都将会得到美好的祝福和称赞!

记得小时候母亲总是早早地煮好饭粿,一声吆喝“快起来吃饭咯......”我们就争先恐后地起来,顾不得洗脸,特意挑大的碗盛满,一边狼吞虎咽,一边端到门外,蹲在树下大快朵颐,真是说不出的惬意。有次我端着一碗吃得正香,一颗饭粿从嘴边滑走,滚到了地上。正觉得可惜时,一只老母鸡飞速地蹦来,啄起那个粿,因为烫,一时又吞不下去,使劲地甩着鸡冠,那滑稽的样子,引得我们哈哈大笑。

那个时候,许多家中粮食不够吃,三餐有严格的规定。唯有立夏这天,孩子们才得以自由,可以一天到晚不分三餐,想吃就吃;可以站着吃、也可坐着吃,也可以肆意走动,边吃边聊,也可以说说笑笑。母亲们则站在旁边,含笑地看着孩子们。

“吃了立夏粿,就要捋大腿。”意思说从立夏这天开始,农民就要开始下田做重活了,也就是说,真正的农忙来了,再没有悠闲的时光。

长大后,背井离乡,我尝到过各式各样的地方美食,唯独对家乡的饭粿念念不忘,那种爽滑、鲜美的味道,无与伦比。“节气总是与美食联系在一起。节气总是和乡愁相连。”

当立夏再一次光临,我已无福吃到家乡的饭粿。生活在高楼林立的城市中的我,对立夏的情怀依旧如初。“吃了立夏粿,东南西北走”。在一阵阴雨后,我依然会怀念在忙碌的田边,回味无穷的家乡美味饭粿的香气;这田园生活,让我欣然神往。有一次回举村老家,本想点几个家乡的土菜,我见店里居然有饭粿,于是就放弃了点菜的念头,连要了三大碗饭粿。老板见我这么喜欢吃,就和我唠起吃饭粿的习俗。最后他说:“时代在变,美食也在变。过去,大家没钱做饭粿,如今则是没时间做,倒是都来我这农庄里品尝了。”我对他家的饭粿赞不绝口,建议他挂块牌子,写上:家乡饭粿,儿时妈妈的味道。

来源:美篇
 


相关阅读

  • 许洪祥 | 狮子林真趣(苏州古典园林之二)

  • 你是禅意浓郁的寺院你是法度圣严的丛林你是释加佛诞的“如狮吼”你是指天示地的“唯我尊”你细微“入胜”引游人细品那叠石穿越的万千变化你曲径“通幽”教智者欣赏那方寸之
  • 痛心,2死2伤,这个“隐形杀手”要警惕

  • 11月25日浙江杭州市钱塘区下沙街道七格小区一房屋内有4人因一氧化碳中毒已致2死2伤具体原因正在调查中冬季天气寒冷很多人习惯紧闭门窗一氧化碳中毒风险大大增加一定要提高
  • 野水斜桥又一时,桃花坞外宝苏局

  • 原作者:铁笔换木枪注意!!!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光绪二十九年、三十年,江苏布政使司先后在盘门内梅家桥和胥门外枣市桥购进了两块地皮,建立起两个铸币厂。从光绪三十年开始,两厂使用铸币
  • 一家三口全被撂倒!严重可致死!

  • 天气渐渐转冷围炉煮茶、烤橘、烤番薯已成为时下年轻人流行的一种聚会方式尤其“围炉煮茶”已成新晋“网红”但是你知道吗这些事其实暗藏风险今天一则“围炉烤橘放倒母子3人
  • 【文化·寻陇】定西王公桥

  • 王公桥坐落在丝绸之路上著名的驿站——甘肃省定西市西巩驿,至今在王公桥原址仍能看到一座长44米、宽6米、高18.47米的永久式八字撑立木架桥。这座桥,完全用木头搭建而成,一根根
  • 云霄记忆丨云霄孝廉人物——儒林循吏何子祥

  • 何子祥(1707~1770年),名读,字行,又字象宣,号蓉林,云霄马铺石鼓村人。出生于世代耕读的书香之家,从小接受正统儒家文化和传统道德伦理教育。清乾隆十六年(1751年)赐进士及第,乾隆二十五年
  • 芸编乡梓|高僧与帝王:谁曾坐拥灵岩山?

  • 原作者:挈挈注意!!!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若我们要追溯苏州建城的最早历史,恐怕要推衍至“吴都阖闾城”,考古发现木渎古城极有可能是文献中的姑苏城。灵岩山与木渎古城比邻而居,相传吴王
  • 江南名士|乾隆诗友:一代诗王沈德潜

  • 原作者:苏城煌注意!!!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沈德潜(1673—1769年),字碻(què)士,号归愚,江苏苏州人。祖父沈钦圻、父亲沈钟彦善长诗歌,清朝入主中原后,不愿当官,甘心做前朝“遗民”。父祖对沈德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

  • 云水举村记忆之三:举村立夏粿,我的最爱

  • 文/缪宏飞云水举村有好山水,好空气,自然也有好美食。春日的各种鲜笋,野菜;夏日的杨梅、桑椹、李子、山桃、枇杷和各种不知名的野蘑菇;秋日的板栗、猕猴桃、香榧、香泡、柑橘和
  • “半开麦”是否会被认定为假唱?律师解析

  • 中新网12月4日电 近日,有博主爆料,五月天疑似在11月28日伦敦、11月16日上海等演唱会上假唱,此事引发网友热议。有网友询问,歌手在演唱会中“半开麦”是否会被认定为假唱?北京岳成
  • 近期高发!这种药千万别乱用!

  • 近期呼吸道疾病持续上升,多种呼吸道病原体叠加,各地呼吸道疾病也随之进入就诊高峰。目前,呼吸道疾病以流感为主。有媒体报道,随着流感持续攀升,不少人购买被称为“流感神药”的奥
  • 致敬!鄂尔多斯一21岁男子捐献器官,6人重获新生

  • 12月2日,一场特殊的手术在达拉特旗人民医院紧张地进行,这是一个生命的最后一程,但却为6位患者带来生的希望。21岁的小李(化名),因意外事故在达拉特旗人民医院ICU病房治疗,但因伤势
  • 广饶7人全省表彰!

  • 近日山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等6部门印发了《关于表彰第十一届山东省优秀基层农业林业水利畜牧兽医技术人员的通报》经过逐级推荐评审我县7人获表彰第十一届山东省优秀基
  • 杭州街头又一次筑起“爱心人墙”

  • (点击播放视频)11月27日上城公安接到群众报警称大马弄有一位老人摔倒了流了很多血紫阳派出所民警张建荣和快警吴悦明迅速赶到现场只见老人躺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