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河州人大:让代表进“考场”选民来“阅卷”

 

2021年5月16日,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弥勒市弥阳镇牛背村村民们期盼已久的自来水工程开工建设。一年前的5月9日,市人大代表在代表联络室接待选民时,7名选民反映村里没有饮用自来水。代表们及时进行实地调研提出建议,得到有关部门重视,饮用自来水工程建设很快提上日程。

“我已经当了三届市人大代表了,以前没有专门的代表活动阵地,归属感不强。现在有了代表联络室,经常看看墙上的制度,时时提醒自己要牢记人大代表身份,反映好群众意愿。我觉得代表活动阵地,使我们代表有了‘家’的感觉。”周鼎代表的一席话,说出了许多代表的心声。

这是弥勒市人大代表进站(室)开展活动的一个缩影,也是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代表活动阵地建设纪实的缩影。近年来,红河州人大常委会始终把保障代表依法履职、发挥代表作用作为重要职责,代表依法履职的途径更宽,代表建言献策的渠道更畅,保障代表履职的制度更管用,代表作用发挥得更充分。

代表登台述职

选民投票评议

人大代表履职怎么样?选民说了算!红河州人大常委会以开展代表述职评议为切入点,推动全州各级人大常态化开展人大代表述职评议。

△弥阳镇城关社区代表述职评议现场。(云南省人大常委会供图)

“围绕失地农民的生活问题,我在如何发展壮大集体经济上下功夫,如今村民按土地承包人口进行分红,每人每年可分到1000元至4000元的红利……”2020年7月8日下午,在弥阳镇城关社区大会议室内,一场别开生面的“考试”正紧张有序地进行,这是侯友义代表向选民交出的履职答卷。

△选民代表现场提问。(云南省人大常委会供图)

当天,弥阳镇城关社区选出的15名市、镇人大代表一一登台“考试”。每名代表现场向选民述职,晒出“履职成绩单”,报告任期以来履行代表职责、行使代表权利、发挥代表作用等方面的情况。

代表“履职考试”的成绩好不好,全靠选民说了算。述职结束后,由选民对述职代表进行无记名满意度测评。测评前,在参加评议的选民中推选出监票人,对计票全过程进行监督,当场统计测评票,当场宣布测评结果。

“人大代表是我们广大选民精心选出来的,是我们的代言人。”选民李萍说,“希望代表们继续发挥好代言人和传声筒的作用,积极为我们代言。”

红河州人大常委会制定了《红河州县乡两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向选民述职评议工作的指导意见》和《红河州人大代表联系人民群众的意见》。“从不断探索到全州展开,通过加强对代表述职活动的组织和引导,让人大代表‘进考场’不‘走过场’,突出主题,注重实效。”红河州人大常委会选联工委主任李煜表示。

据悉,自2018年以来,全州已开展述职活动628场,10308名县乡代表中,有8792名县乡代表向35763名选民代表进行述职,实现了届内基层人大代表全参与,进一步密切了与选民的联系,加强了对代表的监督,增强了代表的履职意识,受到群众好评。

激发代表活力

写好履职答卷

代表的“赶考”,亮的是履职成效,考的是初心使命,每一次述职的结束,也是新履职征程的开始。

△红河州弥勒市人大代表罗玉到街头开展民意调查。(云南省人大常委会供图)

红河州人大常委会积极组织好闭会期间的代表活动,使代表活动级级有人管、层层专人抓。紧紧围绕红河经济和社会发展大局,围绕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难点和重点问题,根据代表的自身条件和特长,在“代表活动日”“代表接待日”,利用“人大代表工作站”“人大代表联络室”等平台,有计划地组织代表开展调查研究、视察考察、执法检查活动,密切代表与选民群众的联系,使代表工作充满生机和活力。

春夏之交,广阔的田野生机勃发。行走在迤萨镇勐龙村的田地间,目光所及,皆是青翠。“这得益于我们的人大代表白卫红提出的三面沟和人畜饮水安全的两条建议得到落实。”村民黑玉祥笑着说。

迤萨镇人大代表、勐龙村委会监委主任白卫红作为一名基层人大代表,利用人大代表工作站,开展人大代表“承诺践诺制”和任期“十件实事”工程,形成人大代表带头干、普通群众跟着干的全民动员、全员共治的浓厚氛围。如今的勐龙村已成为当地美丽乡村的靓丽名片。

在个旧市老厂镇对门山村人大代表联络室,每月的15号,郑家荣、陶海忠等9名人大代表都会和群众在一起话家常,并对大家反映的民生热点、难点问题一一记录并设法解决。“有意见到代表联络室找代表反映”已经成为当地群众反映诉求的一种“新常态”。

在社区街道、在田间地头、在企业车间、在疫情防控点,红河州各级人大代表挥洒着热情和汗水,在红河改革发展的热土上烙下深深的足迹,把“履职答卷”书写在红河大地上。

代表的“履职答卷”,不看字数,看的是为民的初心,是群众的满意度,是群众的幸福指数。新时期的人大代表应该始终保持“赶考”姿态,立下赶考志、干好赶考事、奋进赶考路,用脚步丈量民情、用真情回应民意,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努力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在担当实干中答好新时代“履职赶考”新答卷。

作者:云仁宣、李倩文

编校:宫宜希

责编:张钰钗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