夯实主心骨 激发新动能

  治国安邦,重在基层;管党治党,重在基础。

  城市基层治理水平的高低,不仅事关群众幸福指数的提升,更关系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主动适应新形势新要求,我市深入贯彻中央、省委关于加强和改进城市基层治理的决策部署,立足实际,扎实推进,党的领导不断加强,治理体系不断完善,治理空间不断优化,治理能力不断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显著提高。

推动“四个一批”,下沉人员力量,参与疫情防控。图为市级单位党员干部参与小区疫情防控

名山区蒙顶山镇槐溪社区党群服务中心

  打基础  治理组织体系“一竿子插到底”

  说起小区近年来的变化,芦山县芦阳街道先锋社区平安苑小区的居民拍手称赞:“刚搬来时,小区环境脏乱、邻里矛盾多,全靠小区有了‘组织’,变化太大了!”

  平安苑小区是“4·20”芦山强烈地震灾后重建安置小区,居民多是异地搬迁而来,打破原生居住形态后,面临秩序重构、需求重构、社会关系重构的问题。入住初期,小区内私搭乱建、乱停乱放、邻里不和等问题频发。

  芦山县探索小区党建“三进”模式,让党建进小区、组织进楼宇、服务进家庭,建立起一抓到底的县、街道、社区、小区四级组织领导体系,以及“小区+楼栋+党员+住户”纵向到底的网格化组织体系,把曾经的管理难点变为治理“亮点”。

  “以前的小区无人主事,群众无地说事,现在有了小区党组织,楼栋也有了党小组长、楼栋长,问题能得到及时有效解决。”芦山县先锋社区党委书记杨学强说。

  小区治理主体从“群龙无首”到“核心引领”,党员作用也由“平时缺位”到“自主归位”。在党员“亮身份”行动中,芦山县各小区楼栋陆续成立党小组,全面公示楼栋党小组长、党员的信息和承诺,增加党员自我约束的压力和带头示范的动力。

  近年来,我市各级党组织坚持把党建引领作为贯穿城市基层治理的一条红线,持续用力抓基层、打基础,大力实施“先锋领航·幸福小区”建设行动,打通联系服务居民群众的“最后1米”。

  ——组织覆盖进小区,在前期全覆盖摸排全市城市小区基础上,在480个条件成熟的小区建立小区党组织,搭建“街道——社区——小区——楼栋”党组织体系架构。

  ——结对共建进小区,全覆盖组建街道“大工委”、社区“大党委”,街道、社区党组织横向联动驻区单位、结对单位;深化“双报到”活动,建立部门(单位)“1+3”联包帮小区党支部常态化机制,常态开展组织联建、活动联办、资源联用、治理联抓、文明联创“五联共建”活动,推动部门(单位)有序参与基层治理。

  ——精准服务进小区,组建政策宣传、公益服务、矛盾调解、环境美化等机关党员志愿者服务队,推动1.9万余名党员入网报到开展服务;动员小区党员、热心群众、物业职员等,组建“580”等党群互助小队,针对孤寡老人、留守儿童、行动不便者,开展入户服务;引入绿风公益、青青村社等社会组织,进驻小区党群服务站,实施“我爱我家”“妇女儿童之家”“家庭医生服务站”等项目,开展就业培训、健康体检、水电维修等便民服务。

  “我们通过健全一抓到底的组织体系,着力解决影响基层党组织作用发挥和基层治理质量提升的体制机制问题,凝聚了‘一盘棋抓治理’的工作合力。”市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介绍。

  织网格  提升精准化服务水平

  “张伯请放心,电力公司工作人员已经在来的路上,很快就能排查出停电的原因。”近日,在接到社区居民电话后,名山区蒙阳街道新城社区党员网格员樊忠其立马冒着大雨,第一时间赶到现场核实情况。

  配备网格员,推进“多网合一”,是名山区整合各方资源,提高小区精细化服务管理的重要抓手。

  “我们原来有19类213个城区网格,但由于网格员工作内容存在交叉情况,工作权责不清、效能不高等问题比较突出。”名山区委组织部副部长、区委基层治理办常务副主任赵丽华介绍,该区重新整合19家部门网格职能,划分成44个城市社区网格,明确网格员34项职责任务,形成网格化服务管理新格局,“这样一来,打破了各单位各自为政的局面,群众第一时间可以找到网格员解决问题。”

  职责清晰后,名山区按照“区——镇街——社区”的三级网格中枢,推行“网格员发现上报——职能部门领办——网格中心督办”闭环管理模式,依托区级网格中心平台,实行线上呼叫、线下报到,政府在处理一线突发事件时,更加快捷、精准。

  紧盯进一步提升服务精细化水平目标,我市在城市基层治理中,健全网格化管理服务机制,建立了“网格发现、社区呼叫、分级响应、协同处置”的工作机制,构建全域覆盖、全网整合、规范高效、常态运行的城市基层网格化管理服务体系。

  系统总结疫情防控、防汛救灾等工作经验,石棉县以防汛、防灾、防火、防疫、防地震和保安全、保稳定的“五防两保”治理体系为抓手,全面构建职责明晰、反应迅速、转换快速、高效协同的社区基层治理平战结合指挥体系,激活了基层治理“一池春水”。

  按照“方便小区自治”和“区域相对独立”原则,石棉县合理划分独立小区或网格小区,推动党建、综治、城管等网格多网融合。深化“红细胞归巢”行动,整合住在小区的机关企事业单位党员、社区直管党员,建立小区党支部,推选在职或退休党员干部担任小区党支部书记或第一书记,健全业委会(自治委)、监委会、业主大会3个必建组织,构建“1+3+N”小区治理组织体系,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确保战时迅速应急、平时服务群众。

  “常态化疫情防控不能松懈,防汛救灾这根弦时刻紧绷,通过夯实平战结合的基础,持续提升基层党组织平时组织能力和战时应对能力。”石棉县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介绍,这样一来,能切实提高基层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让精细化管理的“触角”延伸到每一名群众身边。

亲民化改造后的雨城区青江路社区党群服务中心

  聚资源  推进小区共治共享

  城市基层治理点多面广,我市通过整合调动各方力量,推动城市基层治理由“孤军奋战”向“协同作战”转变,解决群众生活中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

  宝兴县钟灵社区是典型的城乡接合部新型社区,为最大限度扩大社区治理“包围圈”,当地依托本土化社会组织——和美社会服务中心,由社区党总支牵头成立社会组织孵化站,共同参与社区治理。目前,社区社会组织孵化站已孵化出汉白玉石材商会、心理志愿者协会、兰花协会等9个社会组织。

  “我们每年发布政府购买社区服务、社区公益事项清单,将居家养老、儿童之家等7类专业社会公益项目交给社会组织承接。”钟灵社区党总支副书记、社会组织孵化站负责人姜宪云介绍。

  “志愿者每次来看我们,耐心又细心。”钟灵社区望远小区居民余安国、吕绍玉夫妇,年过七旬无子女,和美社工志愿者经常上门提供居家养老服务,帮助老人打扫卫生、按摩、剪指甲,不断弥补老人的时间空白。

  天全县则通过实行“条块结合、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驻共建”的区域化党建新模式,让“群众有需求、网格立响应、社区一吹哨、部门齐报到”。

  按照工作安排,辖区单位党组织负责人为“大党委”兼职委员,每季度定期召开“大党委”联席会议,每月党员须主动到社区报到。

  “驻区单位服务资源和力量下沉,许多以前想办却办不成的大事,在大家合力推动下迎刃而解。”天全县徙榆社区“大党委”书记牟芳表示。

  雨城区以“我为群众办实事”为主题,组织210余个驻区单位党组织到社区报到、3000余名在职党员到居住地小区报到“双报到”活动,引导党员“回家”,参与小区志愿服务“常青”“筑巢”“联盟”活动。

  “我们为每名党员定制党员联系卡,整合社区的党员经营户等服务资源,制作便民服务卡,建立需求清单、资源清单、项目清单,引导党员到网格定期家访、定期排查、定期座谈。”雨城区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介绍,该区还引导企业主动参与社区治理,探索“社企共建”载体,开展“阵地共享型”“公益服务型”“活动联谊型”“慈善爱心型”4类共建模式,进一步增强了社区治理力量。

群众平时在哪里集中,党的阵地就建在哪里,党的声音就覆盖到哪里。图为石棉县广元堡社区秀美小区党小组阵地

统筹资源,回应群众需求,服务好“一老一小”重点群体。图为芦山县建成全市首个县级儿童友好公益服务中心

  补短板  提高服务保障能力

  长期以来,社区普遍存在人手不足、经费有限、阵地狭小等问题,该如何解决?以满足城市社区发展和群众需求为导向,我市鼓励各地积极兴办便民利民的社区服务型集体经济项目,大力推进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亲民化”改造,补齐城市基层治理短板。

  城中社区位于荥经县老城区,辖区有居民住宅楼55栋,多为老旧院落和自建楼,社区长期存在“治理乱”“服务弱”“基础设施差”等问题,社区服务覆盖不足,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偏低。

  “群众反映的问题多是民生问题,但推动问题解决需要一定的经费,除了每年几万元的社区运行维护经费,社区基本上没有其他收入来源,导致解决问题的时效性打了折扣。”城中社区党委书记郑小芹说道。

  2020年,我市出台《关于发展社区集体经济促进社区治理的指导意见(试行)》,鼓励社区开展社区服务类轻资产型企业或经济组织,增强自身“造血”功能,这给了城中社区动力。社区成立荥经第一家社区集体经济公司——小满社区综合服务有限责任公司,通过前期市场调研,确定开发“三山一城”文创纸巾的“开源”思路。社区干部主动参与市场化运营,推动社区产品进超市、上货架,逐步打开了纸巾的销路。目前,公司运营走向正轨,累计营收已超过25万元。

  收入的不断增加,也让城中社区“腰杆”硬了起来。社区集中力量解决群众“急难盼愁”问题,更换路灯、修复水管、修补斜坡面,通过提供志愿服务吸引“一老一小”到社区报到、开展文体活动增强社区居民凝聚力、开展职业技能培训解决“就业难”问题、常态化组织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等,进一步提升社区治理效能。

  社区集体“钱袋子”鼓起来,社区党组织、居民的日子才能好起来。在探索建立公司化经营、多元化增收、公益化投用三项机制中,我市鼓励各地积极发展壮大社区集体经济,有效增强了社区“两委”“自我造血”的能力。

  不仅如此,围绕阵地建设,我市启动实施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亲民化”改造三年计划,通过提升阵地“靓度”、服务“精度”、生活“温度”,建强党领导城市基层治理和服务党员群众的温馨家园。

  每天午饭后,汉源县流沙河社区居民吴女士习惯到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坐一坐,和工作人员、街坊邻居唠嗑。“现在我有事没事都喜欢到社区来,孩子放了学还可以到这里来玩儿,很方便,给社区点赞!”

  汉源县全力优化社区服务体系,每年实施一批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亲民化改造和综合设施补短板工程,通过改造前“晒方案”、改造中“晒程序”、改造后“晒成效”,引导居民在社区建设中不断增强参与感、归属感和主人翁意识,不断把治理阵地基础筑得更牢,治理堡垒建得更强。

  “针对老城区、新城区、城乡接合部、移民安置区等不同类型社区,以及社区不同人群、不同年龄、不同时段多元化需求,我们在每个社区科学布局社会组织孵化站、法律工作站、纠纷调解室、老年大学、妇女(儿童)之家等功能区。”市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介绍。

  阵地建好不是最终目的,用好、管好才是关键所在。我市各个社区在经常性组织开展扶老爱幼、帮困助残等互助服务的基础上,筹办趣味运动、文艺表演、百家宴、邻居节等邻里活动,促进社区阵地由“封闭”向“共享”转变。

  本报记者  张婧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