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师传 | 乔十光(五)汲养天地

  致 敬

  心中有宇宙的人,眼里会藏着星空。

  乔十光说:“人太渺小,宇宙太博大,而漆就像宇宙一样,等待着人去探索,而我只是先行一步。”从事漆画艺术五十年,他用漆的黑来表达一个无穷无尽的世界,而蛋壳的白就是这片混沌宇宙中绽放的光芒。

  乔十光一生与漆相伴,以持守大漆之美、大漆之魂为己任。他从被漆“咬”到征服漆,从运用漆到顺从漆,不光开创了现代漆画这一艺术门类,同时还将处世哲学融汇于漆画艺术,醒世育人,堪为一代大师。

  大师传——乔十光

  乔十光(1937年-2022年6月9日),河北馆陶人,著名漆画艺术家、教育家,中国现代漆画的开创者,被称为“中国漆画之父”。生前任中央工艺美院教授(现为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漆画研究会会长。乔十光作品注重漆性与绘画性的统一,使现代漆画在保持传统文化品格的同时不断创新,逐步走向独立。漆画代表作《泼水节》、《青藏高原》、《北斗》等。

汲养天地

  黑暗的日子过去了,乔十光犹如解脱了镣铐枷锁,一头扎进了生活的海洋,在美丽的西双版纳,圣洁的雪域高原,他被或纺织、或梳妆、或挑担、或舞蹈的少数民族姑娘、小伙的朴素之美所吸引,他的灵感如浪一般涌来。傣族、哈尼族、佤族、苗族、藏族等女性形象,一个个跃入眼帘,成为其描绘的主要对象。

  刚刚过去的浩劫,人们对色彩是麻木的,目力所及是穿着打扮、发型式样的匮乏与单调,整齐划一下人们的僵化、教条、生硬、呆滞、死板,乔十光要用大漆的力量冲击掉这种有点儿发霉的思维,展现出生活的丰富性、色彩的多样性、女性的本乎天然的爱美之性。

  乔十光连续数年深入生活,两到傣寨、两游长江、三进藏区、四下江南,长年深入大自然和群众生活,进行写生。在自然和生活的滋养下,不仅丰富了作品的内容,启发了作品的形式,也为晚年的创作积累了丰富的素材,作品也融入了更多他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乔十光的学生乔桂云2016年整理出乔老师的素描、速写稿有几千张之多。

  乔十光埋头守住自己的漆画,别人举办画展他不动摇,别人富裕了他不动心,别人得享荣名了他不嫉妒,别人有利了他不羡慕,他就是一个漆艺信徒,苦恋着漆画,耐得住寂寞,忍得住清苦,服从灵魂深处的召唤,为使命去创作,并在此过程中,吸收着天地自然灵气和生活的给养。

  1976年,迎来了文艺的春天。我连续数年深入生活,两到傣寨、两游长江、三进藏区、四下江南,每次都在两个月左右。这期间,我画了大量的素描、速写、水墨、彩墨,为创作积累了丰富的素材。生活不仅给了我作品的内容,还启发了我作品的形式。

  1978年,我去西双版纳写生,画了百余幅素描。泼水节时,我在景洪巧遇吴冠中先生,我们在澜沧江畔观看龙舟竞赛,看到三五成群、身穿纱衣长裙、梳着高高发髻、打着阳伞的傣家妇女,吴先生感慨地说:“我们又回到了一千二百年前的唐朝”。于是我想到了《簪花仕女图》和《捣练图》,我的漆画《泼水节》也因此染上了一点唐风,此画在第五届全国美展上获二等奖。这是中国美术界第一次评奖,影响较大,几乎所有媒体都有报道。

1978年《泼水节》

  数次壮游,后来陆续创作了《织毛衣的傣女》、《梳妆傣女》等傣女系列。1979年我带几个学生为首都机场创作了漆画《太湖梅》、《江南水乡》、《南海落霞》数副较大尺寸作品。

1980年《太湖梅》

1979年《南海落霞》

  1981年,我带毕业班学生去四川实习,到九寨沟写生。对藏族生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1982年秋冬,我到红原牧区采风,看到黑色的牦牛,就想到了黑漆;看到牦牛身上的白花,就想到了蛋壳;看见白云,就想到了银,脑中时时幻化出漆画的影子。1983年夏,我又去青海玉树藏族自治州采风。在牧区看见了挤奶的红衣牧女,于是孕育了《青藏高原》,此图在横幅的大块画面上,一群牦牛与提着奶桶的红衣藏女呈十字形交叉,牧女头顶蓝天白云,脚踩绿地,表现了青藏高原特有的高远意境。这件作品从1981年到1984年用了三年时间才得以完成。1984年,这幅画在第六届全国美展上获得了银奖。这是漆画第一次作为独立画种参加全国美展。

1984年《青藏高原》

1984年《饮茶臧女》

  《饮茶藏女》是在四川阿坝藏族自治州红原牧区的写生。妇女如瀑的秀发如此洒脱、美丽。乳白色的翻毛羊皮大衣间以红、绿、黑三色,既厚重又鲜艳,造型和色彩都美。我几乎不加改动地做成了漆画《饮茶藏女》。

  1985年,我带学生到福州第一脱胎漆器厂实习。在孙世浩师傅的指导下,进行泼漆试验。泼漆类似泼墨、泼彩,作画中有很大的偶然性,要审时度势,因势利导,人既要领着画走,又要随着画跑,见好就收。王世襄先生在我的展览会上看到这些作品后填词一首:“今来喜见推陈处,泼漆生奇趣。云山烟雨入微茫,暮忆扁舟,雨里下潇湘。”泼漆的名字由此而来。在此期间,我们还用金银彩绘(薄料)的方法为中国驻比利时大使馆作了漆壁画《桂林山水》,仅用了两天的时间就完成了。这个阶段是我的创作盛期。1987年,我成功地在中国美术馆举办了个人漆画展。画展引起了轰动效应,人大副委员长周谷城,军委主席杨成武,中宣部兼文化部部长贺敬之,副部长周而复、高战祥,美术馆馆长刘开渠,文联主席吴作人,美协主席蔡若虹、华君武、古元,著名画家吴冠中、黄永玉、罗公柳、何海霞、白雪石、詹建俊、周令钊、黄苗子、郁风、丁聪,还有评论家邵大箴、夏硕琦等出席开幕式。中宣部及文化部部长贺敬之题词,戏曲理论家马少波送来贺诗,学者王世襄送来词两首(后来发表于人民日报),当晚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报道了展览盛况。

1986年《桂林山水》

  选自

  《漆墨春秋——乔十光漆画艺术五十年全国巡展作品集》

  关于“漆画

  漆画是以天然大漆为主要材料的绘画,除漆之外,还有金、银、铅、锡以及蛋壳、贝壳、石片、木片等材料。入漆颜料除银朱之外,还有石黄、钛白、钛青蓝、钛青绿等。漆画的技法丰富多彩。依据其技法不同,漆画又可分成刻漆、堆漆、雕漆、嵌漆、彩绘、磨漆等不同品种。漆画有绘画和工艺的双重性。它既是艺术品,又是和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实用装饰品,成为壁饰、屏风和壁画等的表现形式。中国是世界上产漆最多、用漆最多的国家,漆画具有悠久的历史。浙江余姚河姆渡发掘的朱漆碗,已有7000年的历史。河南信阳长台关出土的漆瑟,彩绘有狩猎乐舞和神怪龙蛇等形象的漆画,也有2000余年的历史。著名的还有湖南长沙马王堆出土的汉代漆棺上的漆画、山西大同司马金龙墓漆屏风画以及明清大量的屏风漆画等。

  漆画越来越走进人们日常生活中了,成为室内甚至是室外的装饰品的同时,也增添了艺术感。

作者:时代记忆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