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浦口:精细网+规范标+智能库 下足河湖管护“绣花功”

近年来,南京市浦口区认真落实“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路,统筹水资源保护、水污染防治、水生态修复、水景观打造,结合河湖管理工作实际,编好精细网,定好规范标,用好智能库,改革探索出一条河湖管理新模式,下足河道管护“绣花功”。

编好精细网,强化管护主体增能

为有效解决河湖管护中存在的空白盲区和薄弱环节,浦口区按照区、街两级划分管理权限,出台水体管理事权划分实施意见,明确、健全和规范河道管护主体,构成全域覆盖、权责对等、职责清晰的河湖管护体制。

坚持管养相分离、权责相适应,建成由水行政主管部门、河湖管理单位以及养护单位组成的三级管护机构,建立由巡查养护人员、养护单位负责人、管理单位管理人员、管理单位负责人和部门负责人五级管理网络,以网格化精细管理压实养护责任,形成河湖管理从发现问题、处理报送、分析问题、整改落实、解决问题、检查考核、反思问题的闭环管理。编织成“责任到人、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网格化河湖管护网。

依托河湖长制,系统建立河湖长制度体系,全区15名区级河长、59名街道级河湖长、76名社区级河湖长、114名民间河长及550名“浦小清”志愿者队伍,共同织密河湖管护的责任网格。依托基层河湖长的“精”网格,增强管护主体效能,提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得问题发现在一线、处置在一线、解决在一线,管护更加精准高效。

定好规范标,完善管护内容促实

经过多年实践总结,浦口区河道养护已形成相对固定的作业流程,但是对于城市河道、乡村河道、防洪河道、区域内河等不同类型的河道,河道特性存在差异,养护模式重点也有所不同。除对河道水面、岸坡、绿化日常保洁养护外,还须有针对性地检查堤身有无滑坡、裂缝、人为损毁堤防设施行为等。为此,按照河道的类型、级别、区位及附属设施情况,分门别类,制定个性管护细则,以《浦口区河湖管护标准化守则》明确管护标准作业流程,将管护标准明确到每一个具体河段和每一个具体责任点,以“一河一标”“一库一标”定量化河湖管护内容。坚持奖惩并举、奖惩分明,采取年度考核与阶段考核相结合,建立日检查、周点评、月考核、季通报的工作检查、考核及验收机制,实现全周期管理、全过程监管,保障河道日常管护高效运转,促河道养护内容落实。

坚持统标与个标相结合,深化河湖长效管护标准化。基于国家级和省级出台农村河道管护相关规范,立足浦口区河湖养护经验,以相关政策为指导,科学研究分析骨干河道管理与养护相关的法律、法规以及现行标准,探索骨干河道管养的责任机制、养护范围、养护工作要求,提炼《骨干河道管理和养护规范》地方标准,使河湖养护机制更具科学性、合理性、实用性。此规范标准的出台填补了南京市骨干河道管护标准的空白,提升了骨干河道管护水平。

用好智能库,落实管护成果提效

精细化管护需要“智能化”助力,全区各级河湖长利用“南京河长”APP智慧化巡河,强化动态监管,规范问题发现、移交、处置闭环,建立健全河湖常态化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机制。设立长江浦口段河道“段格长”,利用省河湖巡查系统上报、协调、处理河湖问题,简化处置流程,提高处理效率,依靠智慧化平台,形成了“全面覆盖、层层履职、段格到底、人员入格、责任定格”的“智能化”巡查网格体系。今年以来,各级河湖长共巡河8875次,通过“南京河长”APP上报、处理问题1567件。

在滁河、城南河、石碛河、高旺河等重点通江通滁河道增设河道保洁船,配套全方位监控设施、船只GPS定位设备及监管系统平台。利用GPS对所属保洁船只进行定位跟踪,通过数据收集、轨迹查询、视频监控进行统筹管理,一手掌握保洁出勤作业状况。采用“人工+无人机”的河道检查模式,实时查看河道保洁情况,形成高清动态图像,方便后续跟进“回头看”,全方位保证保洁作业的规范、高效和安全。建立排水系统管理GIS应用数据库,应用监测仪器、物联网设备、软件数据库等,实现了河道水系和管网一个面、一张图。通过系统精准报警,高效处理,以巡查智能化大数据库确保河道养护无死角、全覆盖,提高河湖养护成效。

改革探索河湖管理新模式,是破解河湖管理难题的体制创新,是提升河湖精细管理水平的积极尝试。新征程上,浦口区将坚持高位谋划、高标建设、高效管理、高位提升,久久为功,不断提升河湖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扎实推进全域幸福河湖建设。(来源:浦口区水务局)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